你正在因为孩子的叛逆而抓狂吗??
孩子不听话,喜欢挑战你的权威和耐心,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对着干,爱生气、情绪化、固执极端、粗鲁无礼,也许你试过唠叨、说教,也试过惩罚、打骂。
但没有一种方法见效,只能把自己气个半死,怎么办?!
有20多年家庭教育咨询经验、成功帮助过1000多个与叛逆孩子相抗争的家庭的伯恩斯坦博士,将他改变叛逆孩子的神奇方法倾囊相授: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想要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为4~18岁孩子的父母设计的全新温暖教养术。
你可以不打、不骂、不动气,十天就能重获掌控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你的家庭回归安宁和温暖!
孩子并没有所谓的“叛逆期”
很多家长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叛逆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只要过了那个阶段,孩子自然就会变得成熟懂事。
因此,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默默忍受,等待孩子走完那个阶段。
这其实是在为孩子的叛逆找借口,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逃避自己的教育责任。
作者认为,孩子并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孩子在童年期、青春期都可能有叛逆行为,叛逆不是某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而是可能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
有的人甚至在长大成年以后,依然表现出很强的叛逆性,乃至反社会型,这就是在早期教育中叛逆行为没有被及时纠正的后果。
面对这些叛逆行为,家长要么被激怒,也跟着孩子大吼大叫,要么束手无策,陷入悲哀、沮丧和烦恼。
家长和孩子的冲突对抗不断升级,最后造成两败俱伤,亲子关系破裂。
当然,每个孩子的叛逆程度不一样,叛逆的原因也不一样,只有搞清楚孩子叛逆的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理解孩子内心感受和需求
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知名心理学家,曾任北大心理系学客座教授的徐浩渊博士说:
家长希望孩子好,但常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常见的是,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
结果,他们出于爱心教育孩子,最后却发展出束缚孩子成长的非爱行为。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不被家人看见、理解,他们感受不到被爱,而是被控制,想维护自尊、自主权就会逆反大人的要求和态度,表现出叛逆行为。
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谁最理解你的感受和需求?
被人理解,你有怎样的感受?又是如何帮助你表现出良好或积极行为的?
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谁最不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被人忽视、误解,自己有怎样的感受?又是如何影响自己做出逃跑或战斗模式的?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是不是觉得,被人理解是多么美好的事,让自己更有勇气和力量做好自己;
或感慨,小时候要是有人能理解我,我的内心肯定会柔软些,就不会做出那些不明智的消极对抗或叛逆行为,那段灰暗岁月真是让人痛苦,也影响了我的成长。
所以,将心比心,是时候向你的叛逆孩子,表达你的理解你的爱了!
你的理解才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孩子就像水一样纯净,我们灌溉赞美,他们就能开出美丽的花,甚至长成一棵大树;我们灌溉垃圾,孩子只会身心疲惫,一生与负面能量做斗争。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口头表扬是一件最简单,成本最低,也最容易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方式。
但是,我们很容易陷入只看到孩子缺点,看不到孩子优点的怪圈中。
结果我们越批评孩子的不足,孩子越叛逆,最后造成父母和孩子的两败俱伤。
如果孩子已经“叛逆”,我们要做到从不完美中先看到孩子的优点,从糟糕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将鼓励和表扬结合使用。
除了口头表扬,我们要谨慎使用非口头的奖励,尤其是物质奖励,因为我们容易将物质作为贿赂孩子听话的工具。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答应孩子的非口头奖励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写在最后
如果你真爱孩子,就放弃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和过度反应,从摧毁性的、毫无价值的权利之争中解脱出来。
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改变自己,不是改变孩子的重要途径,而是唯一途径。
愿你在家庭教育中,不再焦虑,而是冷静而坚定、积极而不心急,陪伴孩子一起从容、健康地成长;
愿你的孩子成长为人格独立、温暖平和,拥有幸福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