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大最辛苦,老二最灵活,老小最有福。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排行,似乎真的能影响命运。
那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的孩子“命好”?
多胎家庭一般能被说中。
一:老大
在很多家庭里,老大总是最早被“当成大人”的那个。
不是因为他(她)真的懂事,而是因为他出生得早——爸妈还年轻,还在摸索怎么带孩子。
爸妈有时候脾气也急,想法也简单。碰到不会处理的事,往往就冲着老大发火。
等后来养第二个、第三个,才慢慢发现,原来每个孩子,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行为。
比如1岁多到处抠、拿到东西就往嘴里塞;
2岁多不好好吃饭,非要用手抓,把饭菜扔得到处都是;
3岁多很叛逆,啥也要跟你对着干,嘴里只说一个字:“不”。
爸妈懂了这些后,就见怪不怪了,对孩子温柔了,有耐心了,也包容了。
可这个过程,老大却已经熬过了。
有些老大,从小就“被要求”:
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
你是姐姐,要照顾妹妹。
他小小年纪,就要承担“大人的角色”,变得懂事、独立、有责任心。
但也正因为这样,老大往往成长得最早,责任心最强,也最有担当。
很多家里的大事,最后都还是老大扛起来、做决定。
他们习惯了照顾别人,也更愿意为家出力。
虽然不求回报,但其实,他们也需要一句“辛苦了”,一句“谢谢你”,一句“你真的很棒”。
如果你是老大,你可能懂那种“没人管,只能靠自己”的感觉;
如果你家有老大,也别忘了,他(她)虽然比别人大一点,但也还是个孩子,也需要被照顾、被看见。
二:老二
家里有2个以上孩子的时候,老二总是那个“在中间”的人。
不是最大,不用负责照顾弟弟妹妹;
也不是最小,不会被特别宠着疼着。
很多时候,他(她)就像夹在父母目光之外的那一个,什么事都轮不上第一个,也没有特别的期待。
他看起来自由,其实孤单;表面上什么都懂,其实最想被看见。
有句话说得贴切:“老二,是最会看人眼色长大的孩子。”
因为他们知道,想得到一点关注,不能闹,要乖;
想让爸妈开心,就得学着说话圆、做事稳。
有时候明明心里难受,也会自己藏着掖着,因为一说出来,大人就回你一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我一个朋友,是3个孩子里的老二。
她小时候就特别会“猜父母的心思”,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干活。什么时候别顶嘴惹爸妈生气。
怕麻烦人的小心翼翼,其实就是很多老二的写照。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很多老二更早学会理解别人,情商高、心思细。
出了社会,他反而比其他兄弟姐妹更能适应变化、处理关系。
他们不一定是最出风头的,但常常是最让人放心的。
只不过,这种“会懂事”的能力,有时候也是一种委屈——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坚强,而是因为太早学会了,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
如果你家有老二,不妨多给他(她)一点关注。
不是因为他们脆弱,而是他们常常太习惯不说话了。
哪怕一句“我爱你”,一句“我看得出来你很努力”,也许就是他们最想听到的话。
三:老小
在不少家庭里,最小的孩子,往往是“被集体照顾”的那一个。
爸妈已经不再是第一次做父母,经验多了,脾气也收了,养到老小时,往往更耐心、更温柔一些。
加上哥哥姐姐也都大了,他们让着、护着。
老小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比较“软”的环境里,成长的路上,也少了很多磕磕碰碰。
很多人都觉得,老小“命最好”。
不干活也没人说,饭菜总可以吃到最好的那一份,犯错也总有人帮着圆场。
家里人常说一句话:“他还小嘛,不懂事。”
这句话像护身符一样,常常能让老小避开不少难题。
但慢慢长大以后,你会发现,那种“被宠爱”,其实也可能是一种“保护壳”。
小时候有人为他做决定,习惯了;
遇事有人挡在前头,习惯了;
情绪来了有人哄着、让着,也习惯了。
可等到真的需要自己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一点不习惯了。
我认识一位阿姨,她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被娇着惯着,什么都不让他干,一句重话都不舍得说。
现在30多岁了,工作隔一段时间换一份,谈对象也总不顺。
阿姨有点无奈地说:“小时候谁都觉得,他是最有福的,可现在最让我操心的,也是他。”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小,都会变得依赖,但“太顺”的环境,确实容易让孩子少了一点抗压的能力。
所以,老小到底命好不好,不只看有没有人疼,更要看他有没有机会自己成长。
能撒娇也能独立,能被爱也能担当,这样的老小,才是真的“命好”。
一般来说,老大更独立、有责任心,领导力更强,他们长大,更容易成为领导。
老二由于夹在中间,他们会让自己更出众、更优秀、也更有个性。他们长大,往往很努力,敢争取。
老小由于被照顾、宠爱得多,他自由自在地长大。他性格可能更不羁。
他有可能被宠坏了,长大成就不大;
也有可能,从小的自由比较多,他天马行空、想象力强、敢于创新和突破,当新事物来临时,很能抓住机会。
你认为,排行第几的孩子,命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