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2022年10月12日16:32:47 育儿 1106

养孩子就像玩游戏,打怪升级进行中......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孩子某项技能暴涨:跟爸妈对着干!


没错,从那天起,无论是父母要求什么,他们都会一律拒绝——让吃饭,不吃;让洗澡,不洗......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喜欢去独立行动,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还要照着自己的想法来;特喜欢跟父母唱反调,不听指挥。


PART.01洗澡or游戏?必须听她的

在洗澡这件事上,我们家现在的场景是这样的:我在浴室门口给正在看电视的女儿发出提醒:“洗澡时间到了!”女儿反应倒是很快,基本上是暂停电视-翻玩具柜-穿拖鞋,一键三连,一气呵成。只是在翻玩具柜那一步,她总要耽误上一会:拿起一个沙漏:“妈妈这个能拿进去洗澡吗?”我:“不能!”又换一个魔方:“这个呢?”我:“不能!”再换一个医生玩具里的娃娃:“这个呢?”我:“可以!”得到我的许可后,她才会吧嗒吧嗒地跑过来。她还会在澡盆里请我帮忙:“妈妈,帮我把那个注射器拿下来!”神奇的是,她能很精确地记住那里面都有什么,尽管每天她带进来和带出去的玩具都可能不一样。在这场洗澡游戏里,我能做的就是配合演出,而且是一个不能有任何个人想法的演员,她让我当病人我就得当病人,她说我哪根手指受伤我就得装哪根手指受伤。一旦我不按她的要求来,这场游戏就会严重影响入睡环节。曾经,我强势地中断她的游戏,结果就是她情绪低落,晚上睡觉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搞得我也心烦意乱睡不着。从那以后,我俩之间基本达成了约定:她是导演,我是演员,各尽其职,相安无事。

很多孩子都可能像我女儿那样,做什么事情有自己一套固定的流程,比如,刷牙一定要站在某个凳子上;睡觉一定要穿某件睡衣;吃饭一定要用某个碗......


一旦她的流程被破坏,她就会很不舒服,轻的是情绪低落,重的可能大吵大闹。


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 天天要闻


这在很多成年人尤其是老人们看来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不就是换个碗吃饭吗?多大的事啊,你这孩子真矫情。都怪现在的生活太好了,这些毛病都是当爸妈的给宠出来的,要搁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看你有得挑吗?


巴拉巴拉说一堆,给孩子贴上个矫情的标签。

遇到较真的老人,跟孩子较上劲了,觉得非要把这“毛病”给扳过来不可。



PART.02她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

4岁的瑞瑞最近心情很差,他妈妈是幼儿园老师,他每天和妈妈一起上学。但幼儿园有规定,老师的孩子不能放在自己班里,所以,瑞瑞每天在自己班里魂不守舍,总想着到妈妈那个班里去。终于,有一天,他趴在窗户上,看到妈妈带着其他班小朋友在操场玩,那些小朋友高兴起来直接冲自己的妈妈亲热地叫“陈妈妈”。这可把瑞瑞惹急了,他哭着从二楼冲到了操场,一只手抱住妈妈的大腿,另外一只手拼命挥舞着,要去打那些和自己己“抢”妈妈的小朋友。瑞瑞妈妈很无奈,只好向园长求助。园长和瑞瑞聊了一个小时,瑞瑞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那是我的妈妈,其他小朋友不可以叫她为妈妈!最后,在征得瑞瑞妈妈的同意后,园长决定对瑞瑞实施所谓的“规则与惩罚”措施——把他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可是,就算如此,瑞瑞依然不服软,他在办公室里痛哭流涕,大吵大闹,坚持妈妈只能是他的妈妈,绝对不允许别人来共享!

肯定会有人认为:这孩子太轴太自私了,都怪独生子女政策,家里有多个孩子的,他还能这么想吗?


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 天天要闻


首先,独生子女政策不背这个锅。

其次,这个孩子可能是有点轴,但你不能说他太自私。

在他眼里,妈妈是他的妈妈,不可以和别人共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孩子的做法有错吗?并没有!

可是,一定会有人赞同园长的做法,觉得“今天必须治一治他这毛病”。



PART.03我就要吃香蕉饼,现在就要!

6岁的童童在小区里玩疯了回到家,看到餐桌上的饭菜撇着嘴说不想吃,非要妈妈马上给他做香蕉饼。妈妈说:“我说过了,你如果想吃什么一定要提前和妈妈说,妈妈会尽量给你做。但是现在饭已经做好了,就只能吃这些,下一顿妈妈再给你做香蕉饼。”童童却没听进去,不换衣服、不洗手、不吃饭就瘫在地板上哭闹。妈妈只是平静地重复:“妈妈知道你不高兴,但是现在确实没办法做香蕉饼。你如果不想吃饭就算了,那我们先吃了。”于是,妈妈和家里其他人开始吃饭,童童哭闹了一会,见没人理他,很生气地说:“你就不爱我,你是个坏妈妈。”然后跑回自己的房间,关起房门。妈妈还是没有理他,五分钟后,他很平静地从房间里出来找妈妈。妈妈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说“来,宝贝,妈妈抱抱!”两个人来了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童童平静地对妈妈说:“妈妈,那你能不能明天早晨给我做香蕉饼呢?”妈妈坚持地回答:“没问题!妈妈给宝贝做多多的香蕉饼!”看到童童开心地点着头,妈妈又一次强调:“童童,以后想吃什么一定要提前告诉妈妈,妈妈才有时间准备,而且已经做好的饭,不吃多浪费啊,是不是?”童童:“嗯,我知道了,妈妈,我现在可以吃饭吗?”妈妈:“当然可以!妈妈还给你留了好多你喜欢的鸡蛋。”


很多人会想:我可不像童童妈妈那样有耐心,换作是我,做什么你就得吃什么,那么大孩子了,不能惯这毛病。


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 天天要闻


孩子就是孩子,想吃什么想做什么都表达得很直接,只不过,他这种一哭二闹这种沟通方式很容易激起别人的不满。


可是,和孩子相比,我们作为成年人要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孩子的情绪带节奏。


就像童童妈妈一样,平静地和孩子沟通,如果你感觉当下无法控制情绪,不妨让自己暂时离开一下,或者像童童自己跑回房间去呆几分钟那样。



PART.04是谁给了他们对着干的勇气?

很多人一说自己的孩子难教,就容易落入两个误区:一是和别人的孩子比,二是和自己小时候比。


和别的孩子比成就,动不动就说人家小明跟你一样大,他早就会跳绳了,你现在还不会。

和自己小时候比懂事,总是忆苦思甜对孩子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做一家人吃的饭,能洗全家人的衣服了。


不管怎么比,无非是想让孩子听了以后自我检讨,然后积极上进,变成大人眼中的好孩子。


然而,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照着一个标准去生产就能产出优等品。


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 天天要闻


养孩子就像是在玩网游,那些该过的关,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该来的一定会来。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该出现的敏感期一定会出现,比如,1岁以后开始到处抠抠摸摸,2岁开始涂涂画画,3岁开始装模作样地读书,等等。


而那些固执以及和家长说不的行为,都是他们执拗敏感期的表现而已。


3-4岁是孩子执拗敏感期的爆发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难以变通,甚至会达到成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就好像他们的身体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要求他们去严格执行某种秩序,容不得丝毫错乱。


执拗敏感期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有人说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就像一头“倔驴”,你越拉扯,对方就会越使劲,那么,倒不如顺着他的脾气让他在一定方向上稳稳地前行。


PART.05如何引导孩子的执拗行为?

第一、不要试图和一个3/4岁的孩子讲道理


讲道理,看似是人与人之间最公平的沟通方式,但面对一个行为不受控的孩子,你选择和他讲道理,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你要知道,小孩子之所以是小孩子,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里边,负责思考事情逻辑关系的左脑还没有发育完成,目前他们的行为更多地受右脑驱使,而右脑掌管着一个人的直觉、情感、知觉等直观能力,所以他们很容易冲动、情绪化。


教育家卢梭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


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 天天要闻


你想想,当你觉得孩子跟你“对着干”时,你的表现是不是恰好印证了这三种教育方法?

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觉得孩子听不进去就上头,跟孩子生气以后又跟自己生气,心里想着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都懂了,你现在除了气我,还能做什么?


妥妥的“讲道理-发脾气-刻意自我感动”啊,可是,真的对不起,这几招在孩子那里不起作用。




第二、换个角度看问题,执拗并不是坏事


美国心理学协会曾做过一项研究,他们以700多名9-12岁的儿童为实验对象进行观察研究,先是记录观察这些儿童在注意力、自卑感、急躁、违规等方面的表现。

40年后,再次对同一批实验参与者进行观察,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就。


这场耗时40年的研究发现,童年时期性格比较固执、顽皮的人,成年以后拥有不菲成就的概率更高。


换个角度来看孩子的执拗,他们这种敢于表达并坚持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行为,是有主见的表现。


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 天天要闻


生物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Mark rosenzwig)做过一项实验:

他将一批遗传素质相同的小鼠,分成三组。

第一组被关进“标准环境”的铁笼子里一起喂养。

第二组被关进“贫乏环境”的铁笼子里,且每只单独圈养、笼子不透明,光线昏暗,没有任何外部刺激。

第三组被关进“丰富环境”,在丰富环境中十几只小鼠被关在宽敞、光线充足、且有秋千、滑梯等玩具的铁笼里。


研究发现,那些身处“丰富环境”的小鼠最淘气贪玩,而身处“贫乏环境”的小鼠最安静。


研究者又通过解剖小鼠大脑分析发现,三组小鼠在大脑皮层厚度、大脑细胞大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力学物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处在“丰富环境”中的那组小鼠优势最为显著。


同理,人类在早期幼年年段体验感受越丰富、尝试参与过的事情越多、越能坚持自己所想,他的大脑发育就越完善越占优势。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父母的,在孩子的早期阶段尽量不要随意阻止、打断孩子的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应该给他最大范围的自由和自主。




第三、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教孩子更灵活地解决问题


还记得童童不想吃晚饭,要求妈妈马上做香蕉饼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应对的吗?


冷静接受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愿意沟通时,强调关于吃饭的规则:想吃什么要提前说,妈妈才能提前准备。

然后,妈妈又给了童童另一个选择:吃你喜欢吃的鸡蛋!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建立规则&灵活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逆反、固执、自私,我的孩子还有救吗?三招教你轻松“顺毛” - 天天要闻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可以尽量满足他,他既然能提出自己坚持的主张,那么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让他说出理由的同时,就是在帮助他学会建立规则。


比如,洗澡的时候一定要玩玩具,那么,规则是只能玩能泡在水里的玩具等等。


在尊重孩子自主探索的同时,多用积极鼓励的词,少用消极限制的词。


比如说,你可以试试那个玩具在水里会不会变坏,然后再决定洗澡的时候能不能玩。


总之,就算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很容易炸毛,他们最需要的仍是我们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打压与否定。


听话顺从不应该成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那些看似固执的孩子身上有许多闪光点等着我们去发现:

坚持、有主见、独立、愿意解决问题等等。


固执只是孩子的性格特点,不是缺点,不需要被无限放大,也不要给他贴上“不听话”的标签。


有时候,让孩子听他自己的,也许能让他变得更“听话”!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老了被子女疏远别着急!3个智慧方法,让孩子主动回归尽孝 - 天天要闻

老了被子女疏远别着急!3个智慧方法,让孩子主动回归尽孝

人到中年,曾经拼搏的身影渐渐收敛,膝下传来孩童的稚嫩声音慢慢变成手机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发觉,原来家也会变得寂静。朋友聚会吃饭,总有人苦口叮嘱:“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别太操心。”“我们小时候爸妈都管得紧,如今轮到自己被落在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 天天要闻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很多人都觉得,哭,是一件“丢人”的事。“这孩子怎么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么哭?”“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软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个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泪的孩子,总能收获一句:“你真懂事。
经常说4句话,孩子的学习效率远超同龄人 - 天天要闻

经常说4句话,孩子的学习效率远超同龄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个80后宝妈~ 家有12岁儿子,在科学养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区邻居李姐家搬家,我没事就过去帮忙。 李姐的女儿去年考上重点高中了,她把闺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这4个细节里 - 天天要闻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这4个细节里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01要说这当父母的,谁不盼着自家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过得好?可是这“好”字背后,学问大着呢。我年轻的时候,也琢磨过,是不是给孩子报最贵的辅导班,买最新的玩具,就是顶好的教育了?后来看着身边人、身边事多了,才
我们生孩子究竟是为什么? - 天天要闻

我们生孩子究竟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触及生命本质的追问,在不同维度会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许我们可以像中医观察脉象般,细细触摸其中流转的层次:阴阳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节气在母亲子宫里轮回,脐带缠绕着人类三十八亿年的基因长河。当新生命叩响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诺言——以
女子先兆流产后请假,公司用一个理由把她开除…… - 天天要闻

女子先兆流产后请假,公司用一个理由把她开除……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请假,也是职工的正当权益。如果用人单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批准职工的请假,然后再以旷工为由将职工开除,这样的做法合理吗?“先兆流产请假,单位不批准还开除” 法院判了闫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多年,并签订有劳动合同。闫女士怀孕后身体不适,经医院确诊为先兆...
和孩子的“缘分”不到2个月,女子9年内4次流产 - 天天要闻

和孩子的“缘分”不到2个月,女子9年内4次流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来舒 李月如 产科病房里,33岁的阿俞(化名)紧紧攥着B超单,指尖在“胎心搏动正常”的字样上来回摩挲。泪水模糊了镜片,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九年间四次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