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医生带你了解

2021年08月17日22:11:16 育儿 1360

最近很多家长都会有疑惑,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总是积食、脾虚,看短视频老外家的孩子就不用忌口,却也不积食生病呢?

在中国,人们称脾胃是“后天之本”,也就是孩子脾胃好了,能为孩子未来的身体打下一个好基础。而脾胃的作用也非常多,包括运化营养、精微、水谷,都需要脾胃来运化来完成。很多孩子明明吃的不孬,也出现了营养不良,这也大都跟脾胃有关。

俗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医生带你了解 - 天天要闻

“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

  1. 差异化的饮食结构

中国地大物博,吃法也自然是多种多样,而且为了保证口感,中国的饭菜注重调味。调味好吃了,饭菜就香甜可口,但调味重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难运化。

高温油炸、重口等饮食结构,也就造成了脾胃运化能力慢慢降低。低下的工作效率也就影响了运化和吸收,营养吸收自然受限。

俗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医生带你了解 - 天天要闻

而外国孩子的饮食大都非常简单,大都是水煮菜等蒸、煮、烤等烹饪方式。脾胃的工作量非常简单,轻轻松松就能解决掉食物,当然也很难发生积食脾虚。

2.心理状态

国内的教育环境大都是讲求一个“拼”字,家长可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名词,不惜占用放学后和周六周末的时间,让孩子学习文化课或其他兴趣班。这也就直接导致孩子们得不到充足的运动量,心态上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俗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医生带你了解 - 天天要闻

而国外的孩子通常有更多时间去玩耍、参加集体活动,很少会有学业上的精神压力。脾胃最能受情志的影响,而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影响了脾胃的健康与否。

3.餐具

很少有家长注意到餐具这一因素,实则也会对孩子身体产生影响。国内家庭喜爱用木质的餐快,但是如果清洁不当,很容易残余下食物,使得变质发霉。孩子的脾胃自然难承受住这些,很容易伤害到脾胃的健康。

而国外孩子更喜欢使用不锈钢的刀叉,不容易残留,也就很少发生腹泻、脾胃受损现象。

俗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医生带你了解 - 天天要闻

孩子积食、脾虚,怎么做才科学

很多家长“谈积色变”,认为积食反反复复,非常难治愈完全。确实,积食脾虚非常难根除,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更合适。

缓解孩子积食脾虚,中医中常用“含中药成分的消食水”等食疗方法。

含中药成分的消食水含有十几种药食同源成分,像是猴头菇、山楂、麦芽、沙棘等成分,都是人尽皆知的助消化、消积滞、健脾胃的成分。含中药成分的消食水结合了“消食+健脾”,功效更全面,比较适合孩子。

俗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积”,为何外国孩子很少积食,医生带你了解 - 天天要闻

无明显积食、脾虚的孩子,该考虑是不是缺锌

缺锌的孩子大都抵抗力很长,而且多食欲差,影响身体的发育。可以补充“益食辛”等成分。

“益食辛”是将第四代蛋白锌和健脾成分相结合,同时抓起来了补锌和健脾。因为缺锌的孩子大都脾虚,有脾虚就使得锌成分难以被吸收,两者结合则更适合孩子的体质特点。

预防大于治疗,这也是中医中提倡的“治未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是要从饮食上下手,从根部控制积食根源,并且均衡饮食,防止缺锌情况的出现。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 天天要闻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农历三月初九在民间传统中是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总结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习俗,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值得现代人细细品味并实践。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 天天要闻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缕光悄然穿透薄雾,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径。路边的花草挂着晶莹露珠,仿佛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忆之上。曾几何时,也是在这样的清晨,身旁有你温暖相伴,如今却只剩我形单影只。我徘徊了一个又一个晨曦,期盼着转角处能突然出现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