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鸡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这两种妈妈

2021年04月20日22:56:24 育儿 1794

上次直播,一位妈妈问我:

“真心妈妈,你老劝我们不要鸡娃,那你一定是佛系妈妈吧?”

我想了想,我确实不鸡娃,但怎么就佛系了呢?

孩子出生之前,我就看了好几十本育儿、家教书,孩子出生十几年,那些书几乎扩展到了我书桌背后整面墙的书架;我和真心爸爸俩人关起门来讨论如何带好孩子,累计花费了数千个小时;我们陪孩子聊天,带孩子旅行,跟孩子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从孩子还是小婴儿起,就摸索引导他们自主阅读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了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超强的孩子……

我们只是不陪孩子写作业,不花费无数时间“读书给孩子听”,不送孩子做这样那样的启蒙、培优、补习、强化,不逼着他们非得具备某项“拿得出手”的才艺而已。

这样要是敢叫“佛系”,恐怕得被认为带娃就该云淡风轻的妈妈们给踢出佛系妈妈群吧?

不鸡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这两种妈妈 - 天天要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妈妈们在网络上就自动被分成了鸡娃妈妈(或者叫鸡血妈妈)和佛系妈妈两大阵营,如果你不鸡娃,那你一定就是佛系妈妈,如果你不“佛”,那就一定是鸡娃妈妈。

流行的标签确实为人们提供了很方便的表达,很多人也喜欢用这样的表达,但却很少想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在被这些流行语给大大简化?自己的思考深度,是否也正在被它们给“削薄”?

世界上当然不只有“鸡娃”和“佛系”两种妈妈,养育孩子如此复杂的工作,也不是只要在“高压”和“放养”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就能高枕无忧或者心安理得。

事实上,更多找到了“胜任感”的妈妈,是既不盲目鸡娃,也不追求佛系的,她们只是很努力地让自己具备更强的“做妈妈的能力”,然后自然地在孩子身上获得了努力的成果。

不鸡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这两种妈妈 - 天天要闻

那么,做妈妈的能力从哪里来呢?我想,来源可能有三个:

其一,扎实、长久的学习。

任何一种高超的职业技能,都离不开足够扎实、足够长久的学习。做妈妈也是。

只看一本书、只学一年半载,成不了胜任的妈妈。但如果你能认认真真地看上十本八本甚至更多重要的家庭教育著作,如果在孩子出生前直到他们长大离家,一直在提升自己做妈妈的能力,想要不胜任,想要分分钟抓狂,恐怕也很难。

你会很笃定地知道,自己做什么,才能帮助孩子发展能力,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具备更健康、完整的人格,也知道鸡娃和佛系,都不是最能够帮助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

其二,“成功做好自己”的经历。

在妈妈角色之外,我们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得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妈妈。

有“成功做好自己”的经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是如何成长、如何具备某方面能力、如何变得更自信、更幸福的,也会知道,哪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负面作用。

你会把这些认知和经验,自然地用于育儿和家庭教育工作,能够理性选择自己的教养方式,也会谨慎地避开可能遭遇的“深坑”。

如果连“做好自己”都做不到,我们又如何敢确信,自己选择的教养方式,比如鸡娃,比如放养,或者某种其他方式,就一定能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更好的人生呢?

这事,恐怕相当于你给孩子找了个游泳教练,而那个人自己都不会游泳。

其三,不断调试的育儿实践。

做到能扎实长久地学习、能“成功做好自己”还不够,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妈,在这桩工作上,经验还远远不足,一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得不做个磕磕绊绊的“新手”,即便过了新手期,也还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除了持续进行自己的实践,我们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当然,只埋头实践也远远不够,因为你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在某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采用了完全错误的方式,而在育儿这件事上,长时间坚持错误做法,是很可怕的——你没有办法重来。

所以,我们得在实践中学会觉察错误,然后及时调试。

比如,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急躁、越来越不快乐,一定得及时觉察,有些地方出了问题;你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沮丧,也一定得及时反省,是不是自己用错了方法。

我遇到太多妈妈,都缺乏觉察和调试的能力——她们更喜欢一条道走到黑地去管教孩子,同时无比坚信自己一定做得很对。

不鸡娃,就佛系?世界上不只有这两种妈妈 - 天天要闻

我想,每一位在提升“做妈妈的能力”上下足了功夫的妈妈,都会对“鸡娃妈妈/鸡血妈妈”和“佛系妈妈”的标签避之唯恐不及,因为她知道,如此简单的二选一,简直形同儿戏。


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专注育儿话题,陪伴父母成长

两孩爸妈,家教育儿研究者,终身学习的斜杠中年,只论实相,不煲鸡汤,提供帮助,不卖焦虑。已出版《育儿基本》《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各大网店及实体书店有售。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些“穷习惯” - 天天要闻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些“穷习惯”

别觉得给孩子啥都安排妥了,孩子就能顺顺当当,生活就美美的。要是生活突然来点波折,孩子还是会慌了神。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这可太关键了。为了让孩子有这能力,就得甩掉那些过度插手的行为。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些“穷习惯”。
清明上坟七不做,平安顺遂过佳节 - 天天要闻

清明上坟七不做,平安顺遂过佳节

亲爱的宝子们!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了我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候。扫墓祭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感。然而,在这庄严的仪式中,也有着诸多讲究和禁忌,老一辈人常说“清明上坟七不做,家人平安无灾祸”。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传承千年的习
大方与戏剧班学生分享母乳!TVB女星二胎产后火速复工:画面很震撼 - 天天要闻

大方与戏剧班学生分享母乳!TVB女星二胎产后火速复工:画面很震撼

本文编辑剧透社:小彤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现年38岁的TVB女星赖慰玲在2017年与舞台剧演员梁子峰结婚,同年的12月便诞下了儿子也也。同时在去年,赖慰玲又向大家宣布了再度有喜的好消息,而赖慰玲的大儿子如今也已经7岁了,对于弟弟的到来,赖慰玲的大儿子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在今年的1月13日,赖慰...
致所有善良的人 - 天天要闻

致所有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不一定总被世界温柔以待,却常常在不经意间遭遇误解与伤害,因为他们的心太过纯粹,没有防备,所以更容易在复杂的世界中碰壁。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为他人着想,在每一个细节中倾注关怀与温暖,即便自己因此遍体鳞伤,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应与珍视,他们的付出,有时显得那
天要收人,必有迹象:老天要带人离开,会出现三个迹象! - 天天要闻

天要收人,必有迹象:老天要带人离开,会出现三个迹象!

所谓命运,虽无常却自有其规律;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从未缺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得失之间,冥冥中早已注定。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天要收人,必有迹象”,当老天有意要带人离开时,往往会出现以下这三个迹象。
女人要的从来不是完美,是“被看见” - 天天要闻

女人要的从来不是完美,是“被看见”

现代女人在生活中太不易了,职场要求、容貌焦虑、育儿责任、家庭负责,每一样都要求女人要做到,可是女人真正要的从来都不是完美,而是被看见。不同时段的女性需求是不同的。20岁:要试错的勇气,不要指手画脚 当你是学生党,染粉色头发不会被骂“不正经”
二胎月子的一日5餐,居家月子餐也很美好,月子不焦虑啦! - 天天要闻

二胎月子的一日5餐,居家月子餐也很美好,月子不焦虑啦!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好多人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都生了二娃,其实我感觉二娃真的好有必要。有兄弟姐妹多好啊!父母总会老的,到时候他们有个依靠,虽然现在的养娃压力大点,以后他们负担也轻一点吧!我相信一胎二胎坐月子一定会有很大区别,一胎是没有经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