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跟用戶傳遞之間的邊界已經在越來越模糊化,很多企業都在線上開展自己的線上教育平台,但是它的目的是為了影響它的社群用戶,影響它的合作夥伴以及它的員工,來完成更好的商業價值傳遞。」小鵝通聯合創始人兼COO樊曉星在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表示。
面對今年上半年的特殊情況,不少人的生活都進入了「雲時代」——雲上課、雲健身、雲蹦迪等應用場景,不少線下機構紛紛轉型線上,但中小型教育企業仍存在企業規模小,員工職責劃分不清晰、服務對象模塊化等痛點。因此,技術服務商研發對應解決中小型教育企業的困境,仍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也為技術服務商帶來了市場機遇。
獲客需求增加,直播技術助力
樊曉星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坦言,了解了用戶需求後,發現教育行業在上半年特殊時期存在兩個趨勢,第一個是對於招生流,教育機構可能在招生方面有更迫切的需求。
「大家都在講獲客,所以我們也投入了非常重的研發人力,包括今年我們跟企業微信有一些相關互動的這種功能,都是為了在微信生態內更好的去傳播引流,包括把它的前端的用戶去管理起來。」樊曉星表示。
「第二是機構與學員之間高效互動的需求。因為之前小鵝通做了幾年公開課,後來在微信生態內的互動課程,大家的需求也非常高,包括圓桌對談的形式,實時的學員展示。」樊曉星說道,「以及特殊的教學場景,像在線繪畫,需要學員有一個更加實時的視頻類的互動反饋,這些實際上都是不同於以往的新需求。」
事實上,今年的「黑天鵝」事件也催生了教育+短視頻,教育+直播的新業態,作為技術服務平台,小鵝通對未來的技術走向也有一個大致描摹。
「包括直播屏、背景艙等技術硬件,我們也有關注。」樊曉星坦言,這是兩個不同的用戶需求的方向。
「大體量的公開課,是因為小鵝通一直背靠生態傳播的優勢,它傳播面積廣,包括教育機構,其實更多的是用做前期的招生引流的環節。而直播屏、背景倉這一類型就是用到重型,包括一些雙師互動的直播形式,其實可能更多的是用做體系化的課程,需要更高客單價的教學過程。」樊曉星表示,因此這只不過是一個機構可能會同時並行存在的兩種不同的需求。
在互動直播方面,樊曉星坦言,今年投入了大量的研發的力量來進行一個功能上的補齊,通過這些動作來對應最前端的教育機構的認知的問題。可能在未來我們再加入一些重型的硬件設備的時,用戶就更便於接受。
做輕量化、短平快的數字化工具
「第一,對於教育機構來說,我們跟教育機構的互補性,我們就是大家共享的CTO,幫助大家打掉線下繁瑣、冗長、成本高的技術建站的成本;第二,幫助大家搭建自己的知識服務平台,我們躲在各大平台的背後來幫大家完成基礎的工具支撐的動作;第三,不管是大家的品牌也好,學員用戶也好,課程也好,這些完全都是歸屬於大家自身的,我們只是做了管家協同的角色。」樊曉星這樣解釋小鵝通的定位。
樊曉星認為,小鵝通是用一個數字化的工具,幫助企業重新構建每一個組織跟用戶之間,在公域與私域流量並存背景下的新商業連接方式。
樊曉星表示:「小鵝通最好的行為點就是大家沒有必要自建技術費用高昂的團隊。包括有一些非常大型的機構實際上也會利用小鵝通這樣非常輕量化、短平快的工具,完成在線上微信生態內初步的嘗試。」
目前,小鵝通已經承載了非常大體量的用戶,包括很多公立機構、論壇等等。今年直播帶貨非常火,小鵝通也做了一個「直播帶課程」。「我們也是在不同的私域流量內,加入了我們的公開課直播,加上大體量的互動直播,幫助大家能夠在公開直播和互動直播之間,完成無縫的銜接跟轉化,也幫助大家一邊在引流推廣的同時,也能完成線上線下的學員在互動課程裏面直接互動的動作。」樊曉星說。
「對於智能的教務管理系統,總分校之間有強烈的互相影響的關係,不管是用戶路徑也好、走賬也好,大家都需要看到非常透明的結果。」樊曉星介紹,小鵝通的智能賬務管理系統可以幫助機構達成效率上的協同,再完成分發、走賬等等一系列管理提效的動作。
樊曉星坦言,小鵝通會為定製化客戶提供1V1服務,一方面增加與客戶的信賴關係,一方面陪伴客戶在業務上共同成長。
來源:未來網 作者:張冰清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