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張家棟 編輯/高莘】
據《汽車新聞》4月8日報道,stellantis北美高管向供應商表示,只要後者採取措施降低風險,該汽車製造商就會承擔他們的關稅成本。
4月3日,特朗普政府發佈的對外國汽車徵收25%進口關稅正式生效,該措施令多數在美跨國車企均受到大幅衝擊,並且由於關稅政策未來變化的不確定性,包括積架路虎、英菲尼迪、奧迪等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已經決定暫停向美國發運進口汽車。
路透社
而對於即將在5月3日生效的25%汽車零部件關稅,大多數汽車企業則更加展現出猶豫不決的態度。
據悉,這項針對汽車零部件的關稅,將適用於從發動機和變速箱部件到電子設備、座椅和擋風玻璃等所有產品。不過美國政府表示,在商務部實施審查美國零部件的系統之前,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的零部件將獲得豁免。
而早在今年3月特朗普初步透露將對汽車、零部件,以及鋼鐵、鋁加征關稅時,在美汽車製造商便開始對自身的供應商展開調查,以便更好地了解關稅對自身成本的衝擊。
目前,福特、通用等美國汽車製造商尚未公布其應對關稅的方式。而擁有半數美國血統的stellantis,則向供應商提出了部分提議。
知情人士稱,供應商必須詳細說明其關稅減免策略,制定成本節約計劃,並讓第三方驗證為其進行驗證,在此之後,stellantis將為其支付關稅所增加的成本。
近日,stellantis還宣布,由於關稅將在美國暫時裁員近1000人。同時,還會向普通消費者提供與員工相同的購買折扣。
stellantis位於密歇根州的鄧迪發動機工廠 stellantis官網
自「驅逐」前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 )後,stellantis就曾向美國供應商保證將緩解二者之間的緊張關係。《汽車新聞》認為,關稅減免計劃可能表明該公司打算兌現這一承諾。
同時,向供應商補貼關稅成本,或許也是stellantis感受到與供應商之間的不和將造成嚴重後果,從而做出的決定。
此前,stellantis一度因降本對供應商進行施壓,但部分美國供應商選擇以扣押零部件的方式,抬高供貨價格與stellantis進行對抗。
去年,stellantis曾就定價糾紛問題對多家供應商提起訴訟,然而,今年3月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stellantis對其中一家供應商的訴訟。
行業專家則表示,在涉及由於市場環境變化原因導致的汽車製造商與供應商合同糾紛方面,美國的法律仍不明確。
butzel律師事務所的汽車法律業務聯席主席丹尼爾(daniel rustmann)表示,在關稅成本問題上,即便雙方明確了將由供應商來承擔成本上升的責任,但最終問題在於大多數供應商仍無法承受25%的價格上漲。他稱,「對零部件製造商採取強硬態度最終可能會導致他們破產,從而將為汽車製造商招致更大的麻煩。」所以,有些汽車製造商寧願掏錢來維持供應商的生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