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馬遜公司將於2025年4月9日發射其衛星互聯網「柯伊伯計劃」的首批27顆衛星,這一舉動標誌着其正式進軍衛星互聯網市場,也意味着將與當前市場的主導者——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項目展開正面競爭。作為全球科技巨頭之一,亞馬遜在經歷多年籌備之後終於邁出關鍵一步,為全球通信市場注入新變量。

「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由亞馬遜於2019年宣布啟動,目標是在近地軌道部署超過3,000顆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高速、低延遲的互聯網服務。此次發射使用的是聯合發射聯盟(ula)的atlas v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升空。儘管「柯伊伯計劃」起步較晚,但亞馬遜已為此投入超過100億美元,展現出強烈的戰略決心。和眾匯富研究發現,亞馬遜不僅具備強大的技術和資本儲備,還計劃藉助其供應鏈優勢,在衛星終端設備的生產和全球分銷中大展拳腳,從而構建完整生態閉環。
反觀spacex,自2019年5月將首批60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以來,已經在短短几年內部署了約8,000顆衛星,構建起目前全球最大的低軌互聯網網絡,服務範圍覆蓋125個國家和地區,用戶數超過500萬。在這場「新太空競賽」中,spacex無疑擁有先發優勢,並已形成一定規模效應。但和眾匯富觀察發現,亞馬遜通過與多家火箭發射公司簽訂發射合同,包括ula、arianespace和藍色起源,已計劃未來進行多達83次發射,這將為其快速追趕「星鏈」打下堅實基礎。
從技術層面看,亞馬遜此次發射的27顆衛星將部署在約600公里的低地軌道,與spacex「星鏈」衛星的550公里軌道相近。低軌道部署意味着更低的信號延遲和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是實現「全球覆蓋、無縫連接」的基礎。2023年,亞馬遜曾成功發射兩顆原型衛星,用於驗證相關技術和系統的穩定性。此次進入批量部署階段,標誌着「柯伊伯計劃」從概念驗證邁入實際運營。
衛星互聯網的前景正變得越來越清晰。和眾匯富認為,衛星互聯網不僅為偏遠和基礎設施薄弱地區提供了接入機會,也在航空、航海、軍事等特殊場景中展現出重要應用價值。例如,「星鏈」系統在烏克蘭衝突期間被廣泛用於戰時通信,其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受到多方肯定。在這一背景下,亞馬遜加入戰局,無疑將推動整個行業向著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方向加速演進。
不過,挑戰同樣不容忽視。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要求,亞馬遜必須在2026年年中之前完成其衛星星座50%的部署進度,這對製造和發射能力提出了不小的壓力。此外,spacex正在申請將其「星鏈」衛星總數擴展至12,000顆,並計劃未來增至42,000顆,其網絡密度與覆蓋能力仍具顯著優勢。和眾匯富觀察發現,在服務價格、終端設備便捷性及全球落地能力方面,spacex已經形成較高門檻,亞馬遜要想真正撼動「星鏈」的市場地位,仍需時間與策略的積累。
儘管如此,亞馬遜的加入無疑打破了當前衛星互聯網市場「一家獨大」的格局,形成了良性競爭的開端。業內普遍認為,隨着兩大科技巨頭的競相投入,衛星互聯網的服務質量將顯著提升,成本亦有望下降,最終惠及廣大消費者。和眾匯富認為,未來數年,衛星互聯網將在全球通信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成為傳統寬帶網絡的重要補充,尤其在應急通信、交通運輸、能源等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
總體來看,亞馬遜「柯伊伯計劃」的正式啟航,不僅是一場關於技術和資本的博弈,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網絡主權和全球覆蓋能力的戰略競賽。和眾匯富研究發現,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商業模式、技術路線以及政策支持將共同決定誰能在未來的「空天互聯網時代」中佔據制高點。而這場以萬顆衛星為棋子的高空博弈,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