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第四屆南京新賽道大會上,長城戰略諮詢發佈《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2025》,揭示了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的最新圖景。
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已形成6大方向、28個主賽道和103個新賽道,新增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等3個主賽道和具身智能、6G等10個新賽道。
報告特別關注了十大潛力新賽道的發展態勢:南京依託紫金山實驗室創造了6G太赫茲實時無線傳輸等10餘項"世界第一"技術突破;蘇州培育的智能駕駛企業魔門塔成為中國量產規模最大的行業領軍者;北京在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保持領先優勢。
這些數據背後,是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想知道更多城市如何布局新賽道?哪些技術將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這份報告將為您呈現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以下為長城戰略諮詢的演講實錄,由鉛筆道整理。
尊敬的各位領導、企業家:
大家好!我代表長城戰略諮詢發佈《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2025》。新賽道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聚變煥新、裂變生成的精銳代表,具有顛覆式創新、融合式發展、爆髮式增長、蝶變式引領這些特徵。
這是我們發佈的第四期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報告從新態勢新體系、年度十大潛力新賽道、十大城市新賽道、競逐新賽道新趨勢等維度,全面展望新賽道發展新圖景。我們認為,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核心依靠科技創新,根本在於企業主體,關鍵在於因地制宜,陣地在於高科技園區。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我們看到,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正在持續突破,多樣化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加力賦能千行百業。生成式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賽道正在加速發展。
技術突破是新賽道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驅動的核心研究正在加速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新場景提供試驗場助力科技屬性的新賽道加速形成。新物種企業基於洞見和創意引領形成新賽道,科技創業企業聚焦垂直領域持續深耕細作。高科技園區是新賽道湧現的主陣地、主平台,國家高新區新經濟蓬勃發展,最容易湧現新賽道。
特色產業園區作為小尺度的科技園區和新型產業空間,將成為國家高新區新賽道培育的先發地。區域培育新賽道,關鍵在於構建良好的促進服務體系,要做好創新源頭、孵化載體、應用場景、領軍企業、賽道基金、專業園區、品牌活動等七個方面的系統布局。
2025年,新賽道體系形成六大方向引領下的28個主賽道和103個新賽道。新增了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出海經濟三個主賽道,新增了具身智能、低空智聯網、6G光通信等十個新賽道,主要集中在數字、產業、科技三大方向。
從過去幾年的變化來看,年度新賽道體系正在加速蝶變。六大方向的走勢各異:社會、民生、商業方向的新賽道調整與演進並行;產業、數字科技方向的新賽道裂變與擴容加速。我們特別聚焦年度十大潛力新賽道,關注技術突破、應用場景創新、多方力量集結、多元資本入局等未來高地的競爭態勢。
2025年度十大潛力新賽道包括:生成式AI、具身智能、商業航天、生物製造、第三代半導體、新型儲能、低空經濟、量子科技、腦機接口、6G。
生成式AI是利用大規模數據進行預訓練和集中學習,創造原創內容的新業態。垂直深耕與橫向擴展是主要的技術路線,內容生成、智能助手是典型的應用場景。互聯網頭部企業和初創企業分別側重全鏈條布局和應用層聚焦。從全球範圍來看,生成式AI的投資持續創新高,我國北上杭等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高地在生成式AI賽道上呈現引領態勢。
具身智能是智能體通過物理實體與環境實時交互,實現感知、認知、決策和行動一體化的智能系統。正逐漸從技術驗證邁向實際應用,人形機械人的商業化模式持續探索,無人駕駛、健康養老等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投資熱度持續攀升,風投機構和產業機構共同入局,形成了北上深三大高地。
商業航天涵蓋衛星火箭研製、衛星運營及應用、地面設備及製造服務等領域。可復用火箭技術等突破加速產業化進程,太空旅遊、太空採礦等新興場景備受關注。新物種企業成為商業航天賽道主力,國央企是重要的技術源頭和人才源頭,風險資本、政府基金積極入局。北京、上海優勢突出,武漢、西安、成都特色明顯。
生物製造是利用生物系統或模擬生物過程製造產品提供服務或解決方案的新業態。基因編輯、蛋白計算設計等技術突破助力產業化進程。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上市企業是賽道主力,新物種企業在小分子肽等細分領域表現亮眼。風險資本青睞細胞治療等細分領域,賽道格局呈現梯度化特徵,北上深、天津等城市位於第一梯隊。
第三代半導體以碳化硅、氮化鎵等寬禁帶半導體為代表。材料生長製備等技術推動器件性能提升,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廣泛應用。賽道集結多方力量:上市企業加速推動產業化,科研院所攻關材料製備、器件設計及系統集成,新物種企業專註器件研發生產,市場化資本與國家隊並進。北京、上海、深圳綜合實力位居第一梯隊,蘇州、南京競爭優勢明顯。
新型儲能是未來能源系統的重要裝備基礎和關鍵支撐技術。長時儲能將成為主流,鋰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加速發展。源網荷儲仍是主要場景,光儲充一體化等工商業場景有望形成增量。大型民企和央企是賽道主力,高校院所加速孵化科技企業。資本市場高度關注新型儲能,大量資金湧入催生眾多新興企業。北京、上海等創新驅動型城市,宜賓、惠州等產業引領型城市,以及宜春、遂寧等資源驅動型城市紛紛布局。
低空經濟是以無人機等航空器開展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數字技術融合貫穿全環節,低空網絡等技術突破推動智能化、電動化、規模化發展。部分作業場景已具備推廣應用價值,載物場景加速驗證應用,載人場景商業化仍需時日。民營企業是賽道先行力量,國央企積極布局低空物流等領域,風險資本持續入局,二十多個省市成立產業基金。深圳、廣州、上海、北京、合肥等城市在全國形成引領地位。
量子科技是利用量子效應解決經典信息技術瓶頸問題的新業態。量子糾錯、超導量子計算等核心技術加速突破,正從理論研究向實用化、工程化轉化。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是技術研發中堅力量,獨角獸企業、初創企業加速成果落地應用。國有資本入局為產業注入新動力。北京、合肥綜合實力較強,上海、深圳加快布局。
腦機接口是基於腦電信號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間信息交換和控制的技術。應用場景從醫療康復向教育娛樂等生活場景及軍事尖端場景擴展。與具身智能融合有望挖掘更多人機互動應用場景。北京、天津創新優勢突出,上海產品化走在前列,杭州培育腦機+產業生態,南京推動研發與臨床轉化聯動。
6G是通感算深度融合、天地一體、全域覆蓋的新一代移動信息網絡。網絡架構、無線通信和無線組網等核心技術突破是關鍵。科技領軍企業是研發主力,三大運營商持續引領標準化建設,上市企業頻獲國家大基金和海外資本青睞。北京、南京打造技術創新高地,深圳依託龍頭企業構建賽道生態,上海、武漢賽道潛力較大。
城市間新賽道競爭日益激烈。擦亮城市賽道新名片,探索賽道發展新實踐,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我們重點關注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廣州、蘇州、合肥、武漢、成都等十大城市的賽道表現。
北京着力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打造特色產業園、未來產業科技園等賽道載體,推動具身智能、量子科技、6G、腦機接口、生成式AI等未來產業新賽道聚能城市。
上海開展多項首創性探索,支持基礎研究,強化創新策源能力,構建先導區、加速器、試驗場、瞭望站未來產業培育鏈條,形成AI大模型、具身智能、生物製造、第三代半導體、商業航天等賽道名片。
深圳組建千億級政府引導基金、百億級天使母基金,提出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持續推進深港合作,形成低空經濟、通用人工智能、生物製造、6G等賽道名片。
杭州持續關注科技創業,形成創業新四軍,構建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圈,打造基金叢林體系,率先探索新經濟制度供給,形成數鏈科技、通用人工智能、智慧醫療等賽道名片。
南京以集群強鏈推進產業強市,打造新賽道之城。建立"1+4+6"產業強市工作體系,市區聯動建立"1+15"新賽道促進機制,構建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形成未來網絡、第三代半導體、創新葯研發等賽道名片。
廣州率先開展全域無人駕駛試驗等首試首用示範應用場景,依託優勢產業延伸布局新賽道,形成低空經濟、自動駕駛、產業互聯網等賽道名片。
蘇州加速布局國家級創新平台,強化科技賦能,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生態,形成未來健康、第三代半導體、自動駕駛等賽道名片。
合肥打造全域場景應用創新之城,走出源頭創新到未來產業新賽道新路徑,形成量子科技、商業核聚變、通用人工智能等賽道名片。
武漢打造環高校創新創業生態,挖掘培育未來產業新物種企業,探索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形成光通信、自動駕駛、商業航天等賽道名片。
成都強化新賽道發展頂層設計,構建"中試+生態"推動轉化提效,打造"基金+生態"賦能產業放大,形成未來健康、氫能、數字影游等賽道名片。
新賽道發展呈現五大典型趨勢:
第一,AI技術超越單一應用,正加速向多方位拓展深化,AI城將成為新賽道加速器。
第二,生物前沿技術持續突破,與信息材料技術等高度融合,有望催生器官芯片、生物傳感等新賽道。
第三,新能源技術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將在交通、工業等場景孕育更多綠色新賽道。
第四,原子級製造將成為製造和材料領域必然趨勢,有望在信息技術、生物醫學、未來能源等方向開闢若干新賽道。
第五,高水平創業企業將成為更重要賽道力量,民營科技企業將成為拓展新賽道主力軍。
新賽道具有極強的領先性、成長性、帶動性,在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區域加快布局產業未來新賽道,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