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人可以預料到,AI對於現實世界的改造會發生得如此之快。
前不久,76歲的四川大學教授、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周嘯天,在《薛濤》一書中還原唐代傑出女詩人薛濤的傳奇一生。在創作過程中,周教授藉助AI技術不僅有效提升了寫作效率,他還計劃通過AI弘揚傳統文化。此外,生物學被AlphaFold 3徹底顛覆,蛋白質、核酸(DNA/RNA)和更小分子的3D結構可以被AI完整建模,有望幫助人們治療癌症、免疫性疾病等。
「AI將改變一切」,幾乎成為了目前全人類的一致共識。變化,也在各個層面繼續展開。

「帶着華為MateBook X Pro去旅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位戶外愛好者分享了自己最新的旅行經歷。出發階段,通過詢問華為MateBook X Pro,電腦就自動生成了「川藏自由行」的旅遊攻略。旅行途中,該用戶利用萬興喵影功能,通過AI自動摳圖,讓自己可以自由穿梭在川藏公路中的各種美麗風景當中。在一路向西的高反車程中,剪片創作時間被極度縮短,旅遊的自由度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
顯然,這就是華為作為終端廠商交出的AI時代答卷。就像那些勇於追求、敢於行動的年輕人,華為也試圖通過AI,去改變從半個世紀前一路走來的傳統PC行業——以AI為名,與用戶共赴山海。
華為MateBook X Pro,用熱愛聯接古今
正所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險峻川藏路線上的金沙江,也正是400多年前的中國地理學奠基人之一徐霞客,在《溯江紀源》一文中的旅行終點。
徐霞客,是被稱之為「真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一生」的人。他一生縱游舉國南北,以遊記形式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從小在長江邊生活的他,一輩子都在追尋長江的源頭,糾正了古代文獻對岷山「導江」的錯誤論斷,在《溯江紀源》中首次提出金沙江才是長江的源頭。
遺憾的是,由於常年旅途奔波,徐霞客晚年因病雙足俱廢,旅行生涯也由此終結。同時,隨着現代地理學的發展,長江的源頭被正式確認為沱沱河,距離金沙江約1400公里。而沱沱河的源頭,則是位於青藏高原的姜古迪如冰川。
「如果不是雙足俱廢,徐霞客很有可能是溯源它的第一人。」
5月17日,華為終端在《致霞客,至熱愛》的主題視頻里這樣表示。視頻中,作為當代戶外愛好者的年輕一代,帶着華為MateBook X Pro一路向北,完成了徐霞客一生未竟的事業——長江溯源。
藉助自然語音的描述,華為MateBook X Pro自動生成了徐霞客晚年的身材面貌。在網絡信號幾乎消失的冰川地帶,利用華為MateBook X Pro萬興喵影的AI人像摳圖功能,創作者將徐霞客「帶到」了姜古迪如冰川,實現了數字世界的「復活」。通過AI紀要,旅途過程中的錄音記錄得以自動轉寫為文字。
由此,年輕人跨越山海、追尋熱愛,用自己的方式譜寫了AI時代下的「《續溯江紀源》」。也因為華為的首款AI PC產品,跨越400多年的熱愛像是得到了某種傳承——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AI PC,為何是華為?
「辦公是創造自我價值的過程,創作的內容將為個人及社會帶來美好的改變。」
華為平板與PC產品線副總裁朱懂東曾表示,華為希望把電腦辦公提升到的一個層次是創作,因為不管是為了生活、還是愛好,辦公過程中實際就是創作的過程。而PC就是創作的主要設備和最佳幫手,端側AI的能力也只有在PC上才能實現最大發揮。
如果說,「《續溯江紀源》」中那些好用且實用的AI功能,就像AI PC這頂皇冠上的明珠;那麼撐起這顆明珠最穩固的底座,則是華為強大的AI底層能力。

以創造過程中頻繁使用到的華為MateBook X Pro的AI紀要功能為例,語音轉文字的準確率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兩點——大語言模型的參數量和場景融入的算法訓練。前者決定了語音轉文字的語言廣度,後者決定了轉換的語言精度。
除了能夠聽得准,記得准之外。在面向龐大的信息內容中精準凝練出關鍵要素,也是當下這個時代在創作、生產場景中所必須的要素,而這背後比拼的則是一家廠商在於AI訓練及對大模型優化的所擁有的技術硬實力。作為首個由華為盤古大模型加持的全新 AI概要功能,其中文預訓練大模型參數量就超過了千億,幾乎是目前AI PC領域參數量最大的語言類模型。同時,在訓練方式上,華為融入了大量場景數據,對模型進行精調。換言之,就是讓AI能夠理解不同場景的語境,比如醫學、金融、生物學、人文地理等,「既能聽得懂市井閑談,也能講得了前沿科技」。
而為了保證各項AI功能的穩定運行,算力的強大與否也是AI PC的關鍵一環。
「AI PC要結合大數據、大模型、大算力;真正的AI PC,是端側的大模型+端側的數據整合、融合的能力+端側和雲側算力的整合,使得我們的PC能夠真正地智能化。」朱懂東稱,華為AI PC的路線一定是端雲協同,並且華為有自己雲側的大模型和算力,這是華為獨有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智慧PC的AI能力,其實早已走在了時代的前端。
- 2019年,華為1+8+N戰略落地。通過基於底層的設計,打通系統藩籬,實現智慧能力在多設備當中的流轉和交互,使得華為的PC不僅僅是PC,而是華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中重要的入口之一,實現PC和手機的無縫協同。
- 2021年,超級終端一拉即合,鴻蒙底層能力生態融合帶來無界體驗,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存在已久的桎梏徹底被打破,以華為智慧PC為中樞的智慧辦公也在茁壯成長。
- 2022年,AI能力已深植華為智慧PC的產品基因當中,基於更懂你的智慧交互,AI紀要、AI語言、AI慧眼及八大手勢交互為華為智慧PC注入了新的生命,讓智慧PC這個中樞在未來擁有更多可生長的空間。
而2024年,作為盤古大模型首次加持的PC旗艦之作,我們也看到了華為讓PC產品可以基於AI的加持,擺脫了辦公場景這個常年無法掙脫的枷鎖,在生活場景、創作場景均有了全新的應用落地。
AI PC,為何是華為?AI PC,就該是華為。
以AI為名,走向山頂
事實上,華為之所以能在AI PC上取得領先行業的突破,與這家公司入局PC行業之時的戰略選擇密不可分。
華為踏足PC之初時就表示,希望以AI、大數據與手機、PC、穿戴等產品的聯接和互通,創造更多新的場景。2017年,華為聚焦智慧辦公場景,開始研發PC系統的硬件智能調度技術,AI算法與跨設備互聯開始融入華為PC智慧體驗。之後,華為超級終端被推出,包括PC、平板、手機等在內的終端設備,能夠實現數據的無縫流轉。
在AI PC時代全面到來之後,上述兩項能力成為了華為在新時代的「殺手級應用」。也因為有了跟周圍的物體、社會的感知能力,華為智慧PC才具備了生成式AI能力的基礎,並由此獲得市場更廣泛的青睞。

一個可以支撐的數據是,2024年3月26日,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佈2023年PC及平板中國市場最新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PC市場出貨量為4120萬台,同比下降17%;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中,華為是唯一逆勢增長,實現11%年增長率的廠商。
正如徐霞客因為熱愛探索自然禁區一樣,華為也試圖通過AI技術的變革,挑戰PC行業的舊有模式。
從1971年第一部可量產的個人電腦——Datapoint 2200誕生,PC行業至今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在台式電腦時代和筆記本電腦時代之後,PC行業已經來到AI時代。在新的時代浪潮中,只有更懂用戶的PC產品,才能最終達到山頂。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智慧PC除了在軟件、系統層面全方位照顧用戶需求,硬件層面也幾乎做到了「卷無可卷」的地步。

14.2英寸的華為MateBook X Pro的,整機重量只有980g,比上一代產品輕了30%,但輸出功率卻達到了40W。能夠讓輕薄和性能同時兼顧的主要原因是,華為智慧PC此次採用了自研的雲隼架構,改變了業界採用已久的單一集成化的主板結構,實現了業界最小的三段式主板,讓華為MateBook X Pro的主板減重13%、堆疊密度提升了26%,使其內部能夠容納更大的電池、更大的風扇及更大的音響。
正因如此,華為MateBook X Pro才能完美容納英特爾®酷睿™Ultra 9高性能處理器。該處理器使用了最新的Intel 4先進製程工藝,搭配華為Super Turbo,開蓋1秒內系統啟動,9秒內進入桌面,萬興喵影4K視頻剪輯導出速度提升2.18倍。
AI入PC,讓華為智慧PC成為了更懂用戶的終端產品;而硬件性能與輕薄的雙向革新,則使得華為能夠與用戶一起,趕赴更遠的山海。(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