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pexels)
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下,智能手機的影像系統已經呈現了強大的潛力,尤其是在夜景、風光與人物等多個景別分類中,高效一體化的成像過程受到消費者們的熱捧,間接導致了非專業級照相機的沒落。在近期的媒體交流會中,半導體行業巨頭高通表達了對智能手機影像系統發展的看法,Judd Heape認為我們已經非常接近通過AI算法打敗硬件的時代了。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智能手機還是無法與單反相機抗衡,尤其是在絕對畫質表現上。
(圖片來自:pexels)
縱觀近年來的智能手機影像系統發展,手機廠商們也曾經歷過堆砌硬件的時期,例如諾基亞、華為等廠商,都嘗試將高像素、大尺寸傳感器「塞」在手機里,但呈現的效果遠不及如今「合適的硬件+AI算法」表現亮眼。同樣地,索尼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光學廠商,旗下的最新旗艦Xperia 1 Ⅳ仍沒有採用高像素的攝影方案,而是通過模擬單反相機的操作邏輯與AI算法,打造更好的成像,這種做法與蘋果、谷歌如出一轍。
(圖片來自:索尼官網)
在推動人工智能算法代替硬件勞動的道路上,谷歌與蘋果可以說是貢獻了很大的力量。早在2017年,谷歌就在旗下的Google Pixel 2上配備了一套專業的人工智能算法,通過計算攝影的方式實現了高像素、高畫質與高動態範圍的成像,不僅如此,谷歌還將這套算法開源給開發者們,讓每個人都能為計算攝像出一分力。當然,蘋果也擁有Deep fusion、HDR等算法,還為高端款iPhone帶來了Pro RAW格式,而這些都是智能手機「打敗」單反相機的底氣。
(圖片來自:pexels)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單反相機所帶來的專業性還是智能手機無法比擬的,AI算法幾乎沒有為圖片後期預留空間,難以完成專業工作,例如需要後期創作的海報、產品圖等,而單反相機就能勝任這樣的工作。當然,智能手機上的影像系統會越來越強和越來越高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消費者們也很期待可以在一台攜帶方便的數碼產品上創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但談「超越」,似乎為時尚早。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