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點領域,把握出彩人生

2022年06月28日05:03:11 科技 1481
聚焦重點領域,把握出彩人生 - 天天要聞

2019年6月29日,重慶市大足石刻景區,修復人員正在對造像進行超聲波檢測。黃舒攝/光明圖片

聚焦重點領域,把握出彩人生 - 天天要聞

2021年10月24日,北京,蛟龍號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吸引眾多遊客打卡。燕翔攝/光明圖片

聚焦重點領域,把握出彩人生 - 天天要聞

山東濰坊博士後袁曉偉團隊研究優質西葫蘆育種。王慶和攝/光明圖片

聚焦重點領域,把握出彩人生 - 天天要聞

2020年12月10日,觀眾在蘇州電博會上參觀5G無人機。王健康攝/光明圖片

生物育種科學 喚醒種子活力的「魔法師」

【招辦主任權威解讀】

中國農業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白菲:

種業是國家農業的基石,是國家戰略性儲備。目前我國在種業上面臨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難題,突破種源瓶頸,打贏種業翻身仗,人才是關鍵。

2022年,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中國農業大學獲批全國首個生物育種科學專業並招生。生物育種科學專業是作物學、畜牧學、生物學、遺傳學、信息學的新興交叉專業。該專業在植物生產類本科專業目錄中,授予理學學士。

在課程設置上,該專業以遺傳育種專業課程設置為基礎,增設生物智能育種、分子設計育種等新型課程,以及現代生物技術信息科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課程。涵蓋現代種業育繁推等關鍵環節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同時,又能提供跨學科交叉課程供學生選修,以期拓展學生視野和思維,夯實在解決農業大數據、基因組選擇、基因組芯片、分子抗病遺傳育種等「卡脖子」技術關鍵環節中的技術及理論基礎。

熱愛動植物、對動植物育種感興趣,有創新思維和責任心,願意從事現代動植物育種研究或者相關行業的學生可以考慮報考該專業。特別是具備一定數理化基礎,立志於解決國家種業卡脖子難題和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能夠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思考未來的學生,更適合學習該專業。

【學科專家深度講述】

江蘇省種業科技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種業學科負責人張紅生

有了好品種,不一定能生產出好種子。好品種的種子,不一定就是生產者手上的好種子。高產、優質、高效的好品種具備了很好的生產潛力,但要將這種潛力「喚活」,需要經過流程化的加工、處理,只有活力強、發芽率高、出苗整齊的好種子,才能充分發揮好品種的生產潛力,這就必須重視種業產業鏈的整體培育。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南京農業大學為適應這樣的新需求、新理念設置的專業方向。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的遺傳育種、分子育種知識外,還要能夠面向市場、對接產業,對包括種子生產、加工處理、運輸、儲存和包裝在內的種子生產全過程進行控制,做喚醒種子活力的「魔法師」。

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傳統的遺傳育種、現代分子生物學等專業課程外,南農大還根據人才需求,讓學生更加廣泛地涉獵種苗生產、種子市場營銷、種子生產法律法規,以及農業保險等相關知識。

能源科學與工程 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

【招辦主任權威解讀】

四川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張磊:

能源科學與工程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重要分支方向,其核心要義是實現能源的高效轉換與利用,專業涉及電力生產、動力機械、低溫製冷、流體機械等諸多與我們生產生活相關的行業領域。能源既包括傳統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也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以及未來將廣泛使用的氫能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圍繞能源電力生產、動力機械及系統等開展的設計、製造、研發、管理等多方面專門人才。

四川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結合國家能源安全及能源綠色發展多元化需求,以培養「水電+新能源」創新型人才為特色。畢業生可在水利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及機械工程等學科領域繼續攻讀研究生,近三年平均深造率超過55%,也可到相關國家機關、科研院所、電力等行業從事規劃、設計、科研、管理等工作,就業前景良好,畢業生具有較強薪酬競爭力。

【學科專家深度講述】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葉青: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是順應國家戰略而設立的新興專業。目前,國內已有近140所高校開設該專業,研究方向包括太陽能、風能、氫能等,與物理、化學、材料等諸多專業密切相關,極具交叉性和前沿性。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希望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知識獲取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及較強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優秀專門人才和創新人才。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為例,新能源專業主要開設兩個方向:氫能和生物能源。氫能重點學習綠氫的製備和利用。應用場景包括汽車、鋼鐵和化肥。生物能源面向鄉村振興,重點學習生物質的轉化及高值化利用。通過搭建中石大—東營市政府碳中和聯合研究院等大平台、匯聚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春明帶頭的大團隊、承擔「氫能專項」等大項目、取得國內首套氫基還原鐵項目等大成果,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解決重大基礎問題和技術難題的能力。

【專業學生一線體驗】

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空天熱科學及控制技術2018級本科生倪晨旭:

我和哈工大的緣分「結始」於宣講會,會上我拿到了哈工大最後一本厚厚的院系介紹手冊。從小我就喜歡關注、了解和航天器、電子器件有關的知識,因此,涉及航天器熱控制及電子器件熱管理的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學科成為我的首選。

進入哈工大後,我接觸到曾經只能在新聞報道中仰望的大師,在開拓本專業視野的同時,也深感於大師們拳拳愛國之心。專業主要面向國家「雙碳」需求及空天動力發展要求,學生要學習能源高效生產和利用中熱能的釋放、轉換、傳遞及清潔和自動化,掌握航空航天能量傳輸與控制,推進與動力系統的能量轉換、發動機控制、故障診斷等專業知識,服務於國家能源、動力、航天、航空、航海、化工、冶金、建築、環境保護等行業。

還記得大一年度項目結題那晚,我們的成果得到了老師認可。那一瞬間,我深深意識到,我所處的位置,往前一步就是曾渴望的星辰大海,是充實和快樂的求學路,我一路走來,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

海洋科學 關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

【招辦主任權威解讀】

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王宇龍:

海洋科學專業以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為導向,聚焦海洋科學發展前沿,引領國家海洋人才培養,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學專業。該專業培養致力於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具有海洋命運共同體意識與情懷,理論基礎堅實、實踐技能優良、創新能力卓越,具有國際視野的世界一流海洋人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專業是國內歷史最為悠久的涉海專業之一。

蔚藍色的大海,是海洋科學專業的天然實驗室,我校教師的考察足跡遍及中國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極等,努力將科研成果與實踐引入教學,使學生可以追蹤最新的科學前沿。

【學科專家深度講述】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游偉偉:

海洋科學最大特點是多學科交叉,它可分為側重理論的海洋科學方向,以及側重應用的海洋技術方向。雖然聽起來有些陌生,但海洋科學研究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海洋中有多少種海洋生物?如何在水下利用聲音進行通信?這些都是海洋科學學習與研究的範疇。

要真正成為一名「海洋人」,完成上述有益且酷炫的學習和研究,必須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因此,海洋科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是非常豐富的。在海洋生物分類學課程上,你將學會如何鑒別不同的海洋生物,成為博物達人;在選修的潛水課上,你又來到了海底,將學會如何在水下呼吸、懸停和行進,掌握在海底遨遊的能力。

廈大海洋,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海洋學系」,也是建校之初便開始「營業」的「百年老店」。因此,除紮實的課程學習和嚴謹的科學研究之外,海洋科學專業學生自然也有讓人艷羨的科研實訓機會。剛入學時新生可以全方位體驗海洋魅力,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大二後,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會讓你眼花繚亂……大三時,最值得期待的「海絲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即將到來,小學期期間你將乘坐「嘉庚」號科考船前往南海進行科考訓練。

【專業學生一線體驗】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海洋技術專業2018級本科生滕嘉嘉:

海洋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像大海一樣廣闊。同濟大學海洋學科以海陸結合、古今結合和科學與技術結合為特色,在「三深」(深鑽—深海鑽探、深網—海底觀測網、深潛—載人和無人深潛)技術的科學應用方面有深厚積累。專業老師非常注重科教融合,使我們在本科階段就能接觸到各種「可下五洋捉鱉」的先進儀器設備。

海洋技術是一門交叉學科。我們在本科四年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學習:科學方面——學習海洋科學相關知識以充分認識技術應用的場景;技術方面——學習並掌握各類先進技術手段,並嘗試將這些技術手段應用于海洋環境中。

本科學習中,科學方面課程包括地球科學概論、地球物理學概論、海洋工程環境等,帶領我們領略地球漫長而瑰麗的演變歷史,認識海洋環境的特殊與宏大。培養方案中還有很多實踐類課程。通過這類課程,我們了解到所學知識的未來應用場景;地學認知實習,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壯美山河;海上綜合實習,我們在東海乘船漂流一周,通過儀器設備採集的觀測數據探究海面以下的新世界。

智能電網 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而生

【招辦主任權威解讀】

華北電力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彭軍林:

華北電力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該專業培養具備電氣工程和信息工程理論基礎,掌握電力與信息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熟悉電力工業、新能源發電和智能電網發展動態,能夠從事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領域相關的生產製造、工程設計、系統運行、系統分析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符合學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該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包括電網公司、發電公司、科研院所、相關行業、政府機關或部門,從事設計、開發、生產運行與管理、技術支持等工作。

【學科專家深度講述】

天津大學英才教授李永麗

我從小就希望畢業後當個「穿着工裝,手拿圖紙,奔波於工地的工程師」。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個女工程師形象是很「酷」的。我最終沒有到工地,而是一直在大學做科研和教學,但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用在工程上,也算是了卻心愿。真正進入了工程科技領域,我發現做工程師最酷的是,你的事業永遠在與時俱進。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便是立足國家能源戰略轉型重大需求應運而生的新專業。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的交直流混聯電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智能電網。面對這樣的複雜大電網,我們面臨的技術挑戰和問題還很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講授專業基礎理論與知識,還要結合電力技術發展脈絡與工程實際需求介紹專業研究方向、亟待解決的問題等,鼓勵學生們參與國家重大電力研發課題,讓所學知識與實際結合,鍛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我看來,學好這個專業,需要在本科4年學習中掌握智能電網技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的核心知識點,提高用先進信息技術解決智能電網關鍵問題的能力。由於是新專業,學院每學期都會和學生們開展專業座談會,師生共同討論關於專業培養、課程設置等的計劃方案,並在下一學年作出修正。

【專業學生一線體驗】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研究生董萌葦:

2015年,我進入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習後,才驚喜地發現,電竟然包含如此豐富且精妙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我認識到電力關乎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本科期間,我們需要在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的同時,積极參与動手實踐。智能電網作為一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輸配電、信息工程、自動化控制等諸多專業知識,需要紮實完備的理論框架。此外,這是一個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專業,通過科研實踐,我們能夠親手將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這將是一個快速成長和收穫成就感的過程。現在,我是智能電網運行與優化實驗室的一名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綜合能源管理,為電力系統提供一個智慧的「大腦」,實現安全、經濟、低碳用能。促進智能電網發展,服務「雙碳」戰略目標,我們青年一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探索與解答,比如,未來如何實現全球能源安全互聯,如何讓能源更加綠色……

考古學 邈遠過去與無限未來的交匯點

【招辦主任權威解讀】

首都師範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臧強:

首師大考古學科設立於2003年,2016年獲批國家文物局考古發掘團體資質。本專業立足於田野考古發掘與綜合研究,同時開展考古遺產闡釋與保護、展示與利用等研究,具有寬視野、多學科、複合型等特點。本專業高度重視專業發展與育人相結合,通識和專業教育相結合,構建跨院系多學科課程體系,實施導師制、學分制、小班化和個性化培養,探索國際化培養路徑。同時,我們建有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文化遺產研究院等10餘處實習基地,也設置了由學術講座、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構成的較為完善的專業實踐體系。

【學科專家深度講述】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

在中國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學最早設立了考古學教學研究機構。1922年,北京大學國學門下成立考古學研究室;1952年,在歷史系內成立考古專業。之後,西北大學(1954)、吉林大學(1972)、鄭州大學(1976)等高校也相繼設立了考古專業。經過近百年發展,中國考古學凝練出以中國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實習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隨着社會發展需要,如今考古學已涵括考古學和博物館學、文物保護專業、古代建築專業方向和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考古學方向)等專業和方向。專業的學習內容幾乎涵蓋從考古發掘到整理、研究、保護、展示以及實驗考古,從地下、水下遺迹到地上文化遺產,從中國考古到世界考古的學科全領域。在國家文物局指導和各高校努力探索的基礎上,考古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初步建立了中國考古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培養了一批批卓越的中華遺產保護者、中華文明詮釋者、中華文化傳播者,初步構建了考古學的中國學派。

【專業學生一線體驗】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0級博士生李嘉妍:

對於每一個考古人來說,考古學都是一門與眾不同的學科,它幾乎與所有學科交叉、融合,在不經意間帶給你驚喜。它是一種「終生的探索」,也是一次「無盡的旅行」。

我們從考古學最基本的理論學起,由記憶、理解一個個單獨的遺址點,到逐漸將其串聯成一段段共同時空背景下的遺址群落,由探究和分析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層面考古學問題,到不斷將其擴充成為網狀相連、相互影響的人類社會全貌。發掘實習,是考古學專業學生擁有的特殊經歷。田野發掘期間,所有參與的學生都將分工承擔考古發掘工作的不同環節,從布置探方到刮面畫線,從理解遺迹到拉線繪圖,我們用一個學期時間經歷田野發掘的每一個步驟。

只有秉承着對生命的敬畏、對過去的好奇和對未來的憧憬,日復一日地在那些似乎已被忘卻的物質材料中尋找可能有用的信息,才能最終達成考古學事業的核心目標。最後想說的是,考古學作為一個站在邈遠過去與無限未來交匯點上的學科,如同一座橋樑,溝通古今、貫通未來,值得被更多同學選擇。

電子信息類 做新一代信息技術開拓者

【招辦主任權威解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郭濤:

電子信息類專業屬於工學門類,是以數學和物理為基礎,深入研究信息載體與信息處理系統之間的基本規律,進而實現構建複雜信息系統乃至信息社會的全方位創新型專業。

電子信息類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尤為重要,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電子信息產業、電子信息技術、電子信息科技,都是今後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人類發展的重要領域。面向國家攻克「卡脖子」工程的緊迫需求,圍繞物聯網、半導體、人工智能、5G應用等關鍵創新科技領域發展,電子信息大類人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學科專家深度講述】

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武俊傑:

電子信息這個詞,對於剛畢業的高中生而言,或許比較陌生,但我們其實早已享受着電子信息快速發展帶來的生活「福利」——當你想念遠方的親人,只需打開視頻通話,便可暢聊;當你想要探索遠方,導航系統可以帶你找到前行的方向;當你身體不適,醫院的CT、超聲等可以檢查病灶。從飛鴿傳書到5G通信,從望聞問切到智慧醫療……我們的生活正發生巨大變化。

電子信息類專業起源於物理學「力熱聲電光」中的電學,適合有數學和物理基礎,對科學技術研究感興趣,並具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同學學習。

【專業學生一線體驗】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20級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楊亦凱:

本科階段前一年半,我們會學習高等數學、工程實踐等公共類課程和程序設計、電路理論等電子信息類基礎課程;後兩年多則深入學習專業課程。

大學中課程多樣,不同課程的學習方法也各具特色。對芯片、儀器、計算機、通信等電類領域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報考電子信息類專業。在這裡,你會學到跨學科基礎知識,提升信息素養,獲得嚴謹的求學態度和創新精神。

(本報記者晉浩天、陳鵬採訪整理)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京東加碼即時零售:用戶、用戶、用戶 - 天天要聞

京東加碼即時零售:用戶、用戶、用戶

當即時零售早已不再是「急時零售」,消費者已經被「小時達」「半小時達」寵上了新高度。撰文|焦麗莎如何來定義京東的即時零售?最新的標準答案應該是「京東秒送」。5 月 16 日發佈的達達集團 Q1 財報中顯示,京東即時零售業務品牌由原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整合升級為京東秒送;兩天後的 5 月 18 日,京東 App 首頁最核心的...
上海:將加快開源人形機械人原型機研發 - 天天要聞

上海:將加快開源人形機械人原型機研發

IT之家 5 月 18 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第五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 50 人論壇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表示:昨天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械人創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這也是(人形機械人領域)國家首個公共平台。通過這個公共平台,將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撐為一體的創新生態,同時加快開源人形機械人原型機...
軟銀賣光阿里股份,阿里終變「中國企業」,孫正義為何溜這麼快? - 天天要聞

軟銀賣光阿里股份,阿里終變「中國企業」,孫正義為何溜這麼快?

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軟銀賣光阿里股份,阿里終變「中國企業」,孫正義為何溜這麼快?軟銀跑了,孫正義賣光了阿里所有股份,撕破了過去親手畫的投資大餅!5月14號,軟銀集團宣布,手裡的阿里巴巴股份清零。以前軟銀有48%的凈資產都是靠阿里撐起來的,而現在持股比例接近於零。
騰訊雲「注入」大模型獨角獸 - 天天要聞

騰訊雲「注入」大模型獨角獸

5月17日,騰訊雲與AI大模型獨角獸百川智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大模型產品、企業安全、用戶增長以及生態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度小滿六周年用戶回饋日|提額、降息、返現、抽獎任你選 - 天天要聞

度小滿六周年用戶回饋日|提額、降息、返現、抽獎任你選

5月21日,度小滿即將迎來獨立運營六周年。周年慶之際,度小滿推出了「越用越實惠 六周年,送好禮」用戶回饋日活動,感恩用戶六年來的一路陪伴與支持。據悉,度小滿「六周年用戶回饋日」活動將於2024年5月21日正式啟動,一直持續至今年6月30日。用戶登錄度小滿App/有錢花App/度小滿小程序主頁面即可參與,其中包括周年慶好禮...
四川開展「雙萬兆」技術試點 成都成全國首批「雙萬兆」試點城市 - 天天要聞

四川開展「雙萬兆」技術試點 成都成全國首批「雙萬兆」試點城市

5月17日,四川省信息通信業以「數字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舉辦2024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活動。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鄭蕾在活動上介紹說,四川已建成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通信網絡;5G基站達到18.84萬個,實現雙千兆網絡鄉鄉通達,工業園區萬兆光網全覆蓋。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