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慧心引力佳
編輯/慧心引力佳
自從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之後,他就瘋狂的針對中國,像是跟中國有什麼世仇一樣。
但是誰能夠想到,特朗普時常在公眾場合提起,並且引以為傲的親叔叔,竟然是中國原子彈的「大功臣」,就是因為他中國原子彈問世提早了好幾年,那麼他究竟幹了什麼?為什麼要幫中國呢?
一個鹹菜罈子里是民族的核武黎明
特朗普親叔叔和中國的故事,還得從一個叫趙忠堯的浙江人說起,他是個天才,生於世紀之交,國家最動蕩的年代,那個時候的中國,天才的命運往往和悲憤交織在一起。
趙忠堯不一樣,他腦袋裡只有一個念頭:科學,因為只有最頂尖的科學,才能把這個國家從泥潭裡拽出來。
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成了諾獎得主密立根的得意門生,在這裡,他成了全世界第一個觀測到正電子信號的物理學家。
這是一個足以敲開諾貝爾獎大門的發現,可他沒等,甚至沒要一個說法,帶着滿腦子的核物理知識,頭也不回地奔向了千瘡百孔的祖國。
他要在清華大學,為中國建起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然而戰火說來就來,1937年,日軍的鐵蹄踏碎了清華園的寧靜,趙忠堯什麼都可以不要,但他實驗室里那50毫克鐳不行。
那是當時全中國搞核物理研究的全部家當,是火種,絕不能落在日本人手裡,他冒死潛回北平,和梁思成一起,把這寶貝搶了出來。
為了躲避盤查,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鐳藏進一個土得掉渣的鹹菜罈子里,他脫下西裝,換上破布衫,抱着罈子,混入逃難的人潮。
千里路,風餐露宿,他不敢合眼,雙手死死箍着那個罈子,生怕一撒手,中國的原子夢想就碎了,等他終於在長沙見到校長梅貽琦時,人已經瘦得脫了相,像個乞丐。
衣服掀開,胸口被罈子沿磨出了兩道深可見骨的血印,這壇鹹菜,沒腌出什麼美味,卻腌出了一位科學家對民族最滾燙的忠誠。
五萬美元就想打開原子世界的大門
可光有鐳夠嗎?當趙忠堯作為中國代表,被邀請去比基尼環礁,親眼目睹原子彈試爆時,他徹底被震撼了。
那朵升騰而起的蘑菇雲,像一根針,狠狠扎進了他的心裏,中國,必須要有這東西!要搞原子彈,就得先搞懂原子核,要搞懂原子核,就得有能把它轟開的「炮彈」,粒子加速器。
1946年,44歲的趙忠堯,再次赴美,這一次,他的目標無比清晰:偷師,買設備,為中國造出第一台加速器。
但當時的國民政府,摳摳搜搜只批了5萬美金,這點錢,在美國買一台尖端加速器,連個零頭都不夠,怎麼辦?買不起整機,就買零件!回國自己造!
他像個苦行僧,穿梭於美國各大實驗室和廢品站之間,把每一分錢都掰成兩半花,希望能湊齊一台加速器的「五臟六腑」,命運,就在他近乎絕望時,拐了個彎。
東方的苦行僧和西方科學貴族惺惺相惜
趙忠堯來到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實驗室,這裡的負責人,名叫約翰·喬治·特朗普(JohnG.Trump),沒錯就是「懂王」特朗普的親叔叔。
他和熱衷於搞房地產、當總統的家族成員不同,約翰是個純粹的科學家,一個家族裡的「異類」,他對商業毫無興趣,卻對高壓電和粒子加速器愛得痴狂。
趙忠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這個頂級實驗室里,幾乎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影子,他玩命地學,通宵達旦地鑽研,拚命吸收着關於加速器的一切。
他的勤奮、他的執着,還有他那股子為了科學不顧一切的「痴」勁,都落在了約翰·特朗普的眼裡。
一個是來自東方古國、背負着民族興亡的學者,一個是生於西方豪門、醉心於純粹科學的翹楚,語言和國籍是疏遠的,但對科學的赤誠,卻是相通的。
約翰·特朗普對這個衣着樸素、眼神卻異常明亮的中國人,產生了巨大的敬意和好感,一種超越國界的友誼,在無數次深夜的學術探討中,悄然建立。
了解到趙忠堯的窘境後,約翰·特朗普做了一件改變歷史走向的事,當時,他實驗室里正好有一台老舊的范德格拉夫加速器準備淘汰,按流程,這台機器的歸宿是廢品回收站。
約翰·特朗普看着這台「廢鐵」,又看了看為了幾個零件跑斷腿的趙忠堯,一個念頭油然而生,他以一個幾乎是象徵性的「廢品價」,把這台加速器的核心部件「賣」給了趙忠堯。
這哪是賣?這簡直就是送!這筆交易,對富裕的MIT來說微不足道,對約翰·特朗普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於一窮二白的中國核事業和瀕臨絕望的趙忠堯而言,這不亞於一次神跡。
它是一份來自大洋彼岸的,最珍貴、最及時的禮物,趙忠堯如獲至寶,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些「廢鐵」打包,偽裝成普通貨物,歷經千辛萬苦,躲過層層盤查,終於在1948年底,把它們運回了解放前夕的中國。
1955年,在北京,由這些核心部件組裝、改造而成的中國第一台70萬電子伏質子靜電加速器,正式建成。
正是這台從「廢品」中新生的加速器,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代核物理人才,為後來自主研發更強大的加速器,積累了最寶貴的經驗,它也成了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點火石」。
一台機器加速了中國原子彈的誕生
1958年,在趙忠堯的主持下,中國第一台自主研發的250萬電子伏加速器誕生,這台設備,直接參与了為研製原子彈服務的關鍵數據測量工作。
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戈壁灘上,一朵巨大的蘑菇雲衝天而起,世界為之震動。
那一刻,恐怕沒人會想到,這聲撼動世界的巨響,它的第一縷微弱迴音,竟始於一個美國富家子弟的善意,和一個中國科學家抱着的鹹菜罈子。
趙忠堯終其一生,都未入選「兩彈一星元勛」之列,但他親手培養出的學生里,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程開甲等人,每一個名字,都足以照亮中國的夜空。
他像一截埋在黑暗地下的樹根,沒人看見他,但他把所有的養分,都輸送給了枝頭的果實。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了奇妙的「錯位感」,當兩個看似永不相交的世界意外觸碰,一個微不足道的善舉,就可能像蝴蝶的翅膀,在遙遠的時空里,掀起一場改變格局的風暴。
參考資料
趙忠堯:中國核物理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_中國核學會
約翰·G·特朗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弘揚科學家精神】無冕奉獻之王——趙忠堯_澎湃號·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