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暗處拍照時,不小心得到了這樣一對血紅色的瞳孔,那麼,恭喜你!

圖 | scienceabc
因為這個紅色是眼球後方血管的顏色,能通過瞳孔一眼看到紅色的血管,表明你眼睛裏透光的部分非常清澈通透,血管的顏色也沒有異常。
為什麼相機能拍下紅眼
但平時人眼看不到?
照片中的「紅眼」,我們通常沒法直接用眼睛看到,因為使它出現的兩個條件互相矛盾:
第一個條件是,有大量的光把眼球裏面照亮。第二個是瞳孔擴大,允許光照入眼球並返回來讓我們看到。
而眼球前方的瞳孔負責控制進入眼球的光量,當光線明亮時瞳孔縮小,減少進光量;光線不足時瞳孔擴大,使更多光線到達視網膜,以使人看東西更清楚。
因此,這兩個條件一般不能同時被滿足,瞳孔大的時候光不夠,光線夠的時候瞳孔小,除非一種情況,在光線暗的地方開閃光拍照。這時,閃光燈提供大量光,瞳孔因為適應了黑暗而擴大,在閃光當時還沒來得及縮小,「紅眼」就被拍下來了。

眼球解剖結構,角膜、房水、晶狀體及玻璃體都是幾乎透明的 | aapos
「紅眼」之所以那麼紅,是因為光線進入眼睛後,一路經過的都是非常透明的結構,包括眼睛表面的少量眼淚、角膜、水狀的房水、調節焦距的晶狀體和果凍狀的玻璃體。這些結構的後方是一層非常薄的視網膜,其中的感光細胞將光波轉化為電信號,電信號被視神經收集起來並傳入大腦,在這裡產生視覺圖像,然後人才能看到景物。
為視網膜和視神經提供血液供應的,是緊貼視網膜後方的脈絡膜,這層膜血管豐富,血流量占眼內血流量的85%,所以看起來非常紅。當大量光照射到脈絡膜上,就會反射回紅光。

如果把眼睛比作相機,那麼虹膜就相當於光圈,晶狀體為調焦裝置,視網膜類似於底片 | healthcare.nikon
故意想拍紅眼卻拍不到?
要小心了!
想拍出「紅眼」,需要有大量光線從瞳孔進入並返回、眼球所有透光結構清澈,以及脈絡膜是紅色的。
如果光線不能順暢進入瞳孔並返回,就不會出現「紅眼」,比如在明亮的地方拍照,即使開了閃光燈,也會因為瞳孔太小而失敗。另外,被拍的人沒有直視鏡頭及閃光燈時,光線也難以進入眼球並折返回來。
即使拍出「紅眼」,每個人紅的程度也不一樣,因為有些人的眼睛更「吸光」,也就是視網膜色素上皮內的黑色素更多。視網膜後面這層色素可以吸收一部分光線,色素越多吸收光線越多,反射回鏡頭的光線越少,也就越不容易紅眼。這裡色素的多少通常與虹膜,也就是黑眼珠的顏色一致,所以眼珠顏色越深的人,越不容易被拍出紅眼。
其餘拍不出「紅眼」的情況,特別是兩隻眼睛不一致時,有可能是疾病導致了眼球不透光或者脈絡膜顏色發生了改變。
實際上,2014年有位母親因為曬了3歲女兒的「紅眼」照片,得到了改變女兒人生的建議。當時一個朋友看到女孩右眼瞳孔是紅色的,而左眼是黃色的,立即給母親發了信息。雖然女孩沒表現出看不清東西,父母還是帶她去看了眼科醫生,最終女孩被確診為高士病(Coats』 disease),也就是一種脈絡膜血管異常,並因此接受了手術,之後視力有所改善。如果沒有這張「紅眼」照片,女孩左眼可能會永久失明。

母親Tara Taylor發佈的照片里,女兒Rylee兩眼瞳孔的顏色明顯不一致 | @Tara Taylor
觀察「紅眼」現象的顏色和強度,也是醫生篩查幼兒眼科疾病的一種簡便方法(布魯克納試驗,Brückner test)。如果瞳孔中的紅色不對稱,或者變成白色、黃色或黑色,可能存在眼部疾病。除了上面圖片里的脈絡膜血管異常,還有如下可能:屈光不正(遠視、近視或散光)及斜視,視網膜母細胞瘤擋住了紅色的脈絡膜,或者透光結構變得渾濁,比如淚液中有黏液或異物、角膜渾濁、白內障或玻璃體出血。
當然,通過「紅眼」來檢查眼睛,只是非常初級的方法,篩查結果異常但實際上身體健康的情況很常見。如果懷疑眼睛不正常,請一定及時就醫,諮詢眼科醫生。
不想拍出紅眼,怎麼辦?
在拍照的時候,主要有兩類方法預防「紅眼」,第一類是讓瞳孔縮小。現在的手機多數都有防紅眼功能,在打開閃光燈的同時開啟這個模式,手機就會在正式拍照之前,預先進行「欺騙性」的閃光。這樣,人眼接收到閃光燈強光,瞳孔在正式拍照時已經縮小,就比較難將光線反射回鏡頭了。
另一類方法是不讓大量光線進入眼睛並折返,比如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拍照、不使用閃光燈,以及眼睛不直視鏡頭。
最後,萬一還是不幸拍到了「紅眼」,很多修圖軟件中都有專門的去紅眼功能,可以把瞳孔中的紅色輕鬆修除。


iPhone照片編輯中的去紅眼功能,右圖為消除後效果 | 作者供圖
為什麼動物眼睛晚上發黃、綠或藍光?
即使沒有開閃光燈,夜裡很多動物的眼睛也常常像在「發光」,包括貓、狗、牛、馬、羊、鼠類和魚類等。


瞳孔在亮處看起來是黑色的,在暗處像是發黃光 | 內容部朋友家的貓「包拯」
動物眼睛的「發光」,比人的「紅眼」亮很多,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到,這種光來自人不具備的一個眼內結構——明毯(也稱絨氈層、照膜,tapetum lucidum)。它位於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後方,反射光線的能力非常強,可以提高動物的夜視能力。
對於眼睛會「發光」的動物,進入眼睛的光線有三種去處:
1. 光線被視網膜感光細胞接收,轉化為電信號後傳遞至大腦,產生圖像。
2. 光線穿過視網膜,照射到明毯,反射回視網膜
,被感光細胞接收。這讓視網膜接收到的光線量增加,也就提高了動物在黑夜看清物體的能力,貓視覺靈敏度可因此提高44%。
3. 光線從明毯反射回來後,沒有被視網膜細胞接收,反射出眼睛
。如果碰巧進了人類的眼睛或者被相機拍到,就成了我們看到的眼睛「發光」。貓眼反射的光大約是人眼的130倍。

進入人眼的光線,主要被視網膜接收,或被脈絡膜反射;進入貓眼的光線,可被視網膜接收(1)、經明毯反射後被視網膜接收(2)或反射出眼睛(3) | Badger Run Wildlife Rehab
人眼只能反射紅色,是因為反光的是脈絡膜血管,血液中紅細胞里的血紅素是紅色的,它吸收除了紅光之外的其他光波,只反射回紅光。而動物眼睛「發光」的顏色取決於明毯,這種顏色不源於色素,而是源於結構。
明毯由多層高反射率的結構組成,當各層平行排列而且間距適當時,明毯就可以將反射光線疊加起來,讓動物眼睛顯得非常亮,像在發光。各層結構的間距,則決定了反射光波的波長,也就是眼睛「發光」的顏色。貓的明毯幼年時呈淡藍色,成熟後為黃色至綠色,狗的從黃綠色到綠藍色不等,魚類多為白色。

各物種的不同顏色眼底。第一行是沒有明毯的動物(通常為晝夜習性):從右到左分別為鳥、白化鼠、兜帽鼠、紅袋鼠、豬、恆河猴、人類。第二行是具有視網膜明毯的動物:鱷魚、負鼠、果蝠。第三行是有脈絡膜細胞明毯的動物:犬×4、貓、美洲虎、豹子。第四行是有脈絡膜纖維明毯的動物:馬×2、綿羊、山羊、牛、鹿、歐洲盤羊 | 參考文獻[2]
另外,有些動物眼睛「發光」的顏色會隨季節變化,比如,北極馴鹿的瞳孔在夏季是金黃色的,而冬季為深藍。這是為了適應極晝極夜的光線變化,冬季光線變弱後,馴鹿的瞳孔擴大,影響眼內液體循環,眼球內部壓力增大。壓力使組成明毯的膠原蛋白纖維間距更近,於是反射光從黃光變為波長更短的藍光。這種變化,讓冬季馴鹿眼睛對光線的敏感度提高到夏季的100~1000倍。


北極馴鹿冬季和夏季的眼睛對比,上圖為外觀,下圖為眼球內部顏色 | Paddykalish/ Glen Jeffery
動物的眼睛「發光」,除了讓我們不開燈就能看到家裡的貓狗,還可以在夜間觀察野外動物時,幫助研究人員識別種類,因為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的明毯顏色、瞳孔距離、眨眼和運動方式。
最後,我們平時在路邊看到的反光標記,靈感其實就來自貓眼的明毯。



上圖:不同路標的結構;下圖:夜間路標的反光 | 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ection on Ophthalmology;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Orthoptists. Red reflex examination in neonates, infants, and children. Pediatrics. 2008 Dec;122(6):1401-4.
[2] Ollivier FJ, Samuelson DA, Brooks DE, Lewis PA, Kallberg ME, Komáromy AM.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tapetum lucidum (among selected species). Vet Ophthalmol. 2004 Jan-Feb;7(1):11-22.
[3] Stokkan KA, Folkow L, Dukes J, Neveu M, Hogg C, Siefken S, Dakin SC, Jeffery G. Shifting mirrors: adaptive changes in retinal reflections to winter darkness in Arctic reindeer. Proc Biol Sci. 2013 Oct 30;280(1773):20132451.
[4] https://www.aao.org/eye-health/anatomy/parts-of-eye
[5]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3139/#:~:text=The%20red%20reflex%20from%20the,such%20as%20retinoblastoma.%5B2%5D
[6]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diagnosing-children-from-photographs
作者:代天醫
編輯:游識猷
題圖來源:scienceabc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