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 (通訊員 徐陽 記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師範大學順利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賁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等國家科技尖兵,來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學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了一場科技與創新的盛會。
近4000場科技盛宴拉開科普盛宴
本次活動以「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活動現場發佈了省市重點活動。據悉,自今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以來,省市區科技、科協、宣傳等多部門強化統籌協調,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科技、科普活動。
省市科普法宣講團代表省市科技、科協、在寧高校、全省科普基地向全體科技科普工作者們發出了宣傳科普法的倡議,呼籲全社會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共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貢獻力量。
今年科技周期間,全省將舉辦各類科技、科普活動近4000場,從貼近生活的實用科技展示,到沉浸式互動體驗,再到充滿奇趣的科學實驗……實現了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的全覆蓋,讓創新成果直達基層群眾。
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在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東南大學教授張川以躬身科研的鮮活實踐與深邃思考,深刻詮釋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多年科研求索路上的荊棘在他們的口中如同一面鏡子,既映照出科技攻關的艱辛與榮耀,更以「以科學之志,赴時代之約」的精神火炬,為青年學子照亮前行方向。激勵新一代科研力量在科技攀登之路上以理想為帆、以創新為槳,在探索科學奧秘與服務國家的征程中踏浪前行。
活動還通過科學家精神展、科普成果互動展等多元載體,立體呈現了江蘇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科學家精神展以精神譜系可視化為核心,展現江蘇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創新品格、求實作風與奉獻精神,激發了公眾對「科技報國」的情感共鳴;科普成果互動展則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軍事科技等前沿領域突破轉化為可觸摸、可操作、可參與的體驗場景,打破「科學神秘化」的認知壁壘,將硬核科技從實驗室推向公眾視野。
構建「科普+n」的多元發展模式
當人工智能與文學創作碰撞會產生什麼新火花?活動現場,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與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圍繞「科學與文學創意」簽署產教合作協議,旨在培養更多科技複合型創新人才,以人文溫度助燃科技之火,以科技力量助推文化的蓬勃發展。
活動現場,還發佈了南京市第七批「文明實踐夥伴」單位名單。自去年3月,南京市首批「文明實踐夥伴」帶着溫暖與力量走進公眾視野,截至目前,「文明實踐夥伴」計劃已招募夥伴單位72家。
近年來,南京市棲霞區整合區內高校、園區、高企主題科普場館與互動實踐項目等優質科普資源,建設科學探索特色研學項目,為公眾打開近距離接觸科技的窗口,也在當天活動現場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