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山風光秀麗,岩溶地質景觀豐富。近日,專家經過調查,發現金華山上還有豐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羅店鎮鹿田村公路旁,豎立着一塊「腕足類化石點」的牌子,在這附近山體上,地質專家發現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腕足動物是一類古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這套地層主要是二疊紀早期,距今2.8-3億年。這套地層當時環境比較平靜,屬於淺海環境,古生物含量比較多,保存的條件也比較好。」浙江省浙中地質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技術員季澤龍說。

據了解,去年雙龍景區邀請相關專家進行了「金華山地質遺迹調查與評價」。根據勘探,金華山上地質遺迹景觀類型多,分佈廣,科普科研價值高,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8處,省級以下21處。更驚喜的是,本次勘察新發現17處地質遺迹。

「我們金華山總體的山體,用形象的比喻的話,是一個夾心餅乾。南邊從智者寺到羊甲山,這是霞客古道,裏面的岩石是形成於9億年到8.2億年前。是那個時代金華最古老的岩石,然後羊甲山到鹿田這一帶,這部分是金華山沉積岩的精華部分。在北邊,從鹿田一直到蘭溪,這套火山岩形成於1.5億年到1億年前,寬度也有8公里。」浙江省浙中地質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技術指導張斌元介紹。
根據這些海洋生物的發掘,專家確定金華山地區在石炭世早期演變為淺海相環境,所以形成了三套富含古海洋無脊椎動物化石的地層。

由於三套地層的形成時代和環境等存在着差異,因此古生物種類、數量也較為豐富,常見的有珊瑚、䗴類有孔蟲、苔蘚蟲、海百合、腕足類和雙殼類等,這些可作為省內晚古生代海洋生物群的典型代表。
除了古海洋生物,經勘察金華山長約25公里、寬1公里的石灰岩分佈帶上,至少有50處溶洞。這些溶洞呈層分佈、成群出現、形態迥異、類型眾多,時間跨度8億年的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這4個時代地層均有發育,這在全國地質公園中十分罕見。

這段時間,管理人員發現,這些化石點有被人為破壞的痕迹。「也可能有的遊客路過隨手會在這邊掰幾塊岩石看一看,找一找。但是這種行為不推薦。這次工作也找到了一批古生物化石,交給了景區,後續景區會展示出來給大家參觀學習。」季澤龍說。
來源丨金彩雲客戶端
編輯丨張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