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濟南如何編織可體驗可消費的 「花事經濟」 圖譜

2025年04月12日09:20:22 科學 4841

看濟南如何編織可體驗可消費的 「花事經濟」 圖譜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氣分為三候,每候對應一種應時綻放的花卉,謂之「二十四番花信風」。從小寒到穀雨,梅花、山茶、玉蘭、桃花…… 依序接力,如時光寫下的詩行。《呂氏春秋》言 「風不信,則其花不成」,花信風不僅是花期的信使,更是農耕文明裡人與自然共生的密碼——梅花破寒,預告春耕;梨花勝雪,提醒播種;楝花凋零,夏至將至……花信藏着中國人與自然最默契的約定。

當二十四番花信風拂過濟南的泉畔山麓,古老的時光密碼正轉化為現代消費的新動能。2025年清明假期,濟南重點監測的30家景區接待遊客174.8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5119.10萬元。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是對 「花信」 的創造性轉化——將節氣中的花卉時序,編織成可體驗、可消費的 「花事經濟」 圖譜。

看濟南如何編織可體驗可消費的 「花事經濟」 圖譜 - 天天要聞

濟南推出的10條精品賞花線路,堪稱現代版 「花信指南」:「李清照文化賞花線」 串聯起趵突泉的海棠、明水古城的玉蘭,讓遊客在 「知否知否」 的詞韻中追尋易安的 「試花」 足跡;「泉邊花影自駕線」 整合了黑虎泉畔的櫻花、五龍潭的桃花,將 「一泉一花」 打造成流動的春日畫卷。配套的《泉城賞花地圖》標註48個核心賞花點,精準對應 「清明三候」(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讓遊客可循花信而來,赴一場與節氣的約會。

一花一世界,是花信邂逅場景的創新。濟南的 「花信經濟」,勝在讓每朵花都成為文化的載體。明水古城的 「清照賞花季」,將李清照筆下的 「綠肥紅瘦」 化為可觸摸的體驗:漫步在 「詞韻花徑」 ,看漢服舞者演繹《如夢令》,於 「知否茶寮」 體驗宋式點茶,茶沫如雪,與窗外的海棠花影相映成趣。這種 「詩詞+花信+沉浸式體驗」 的模式,讓傳統文化從典籍中走出,成為吸引年輕遊客的 「網紅打卡點」。清明期間明水古城夜間消費佔比突破40%,印證了文化賦能的強大磁力。

看濟南如何編織可體驗可消費的 「花事經濟」 圖譜 - 天天要聞

場景融合更讓花信從「觀賞」 升級為 「參與」。泉城公園的 「桃園煮茶」 雅集,將清明節氣的 「茶事」 與花信結合:遊客圍爐煮趵突泉水,泡上一壺白牡丹茶,看花瓣在沸水中舒展,搭配桃花酥、玫瑰餅,聽茶藝師講解 「二十四節氣茶單」;毗鄰的 「花朝市集」 上,非遺剪紙匠人以 「清明三候」 為主題創作窗花,文創攤位推出 「花信盲盒」,每個盲盒內藏對應節氣的花卉種子與古詩卡片,讓遊客將 「花信」 帶回家。這種 「可逛、可玩、可帶走」 的消費閉環,使遊客停留時間延長3小時,園區二次消費增長65%。

一信一經濟,是從花期到產業鏈的蝶變。花信的價值,不止於當下的絢爛,更在於對產業的長效賦能。濟南國際鮮花港的 「三季開花」 規劃,便是對花信風的現代演繹:從早春的臘梅、玉蘭,到盛夏的荷花、月季,再到深秋的菊花、桂花,14類花卉的錯峰綻放,將傳統的 「春季賞花」 拓展為 「四季花事」。景區同步開發 「花信研學」 項目,讓孩子們在春分學播種、穀雨學採茶、芒種學押花,將二十四節氣教育融入賞花之旅,成為親子游的熱門選項。

鄉村振興更在花信中找到 「破局點」。鋼城區汶源街道的桃花節,緊扣清明 「桃始華」 的花信,將萬畝桃林轉化為 「田園會客廳」:遊客沿 「桃信步道」 打卡,可參與桃花酒釀製、桃木烙畫等體驗,市集上的桃膠、桃花茶等深加工產品,讓花期結束後的 「桃經濟」 持續發力;商河縣的梨花節,借清明 「梨始花」 的契機,推出 「梨花直播帶貨」,20 位本土主播在梨園中推銷梨膏、梨醋,將花期的 「流量」 轉化為農產品的 「留量」,拉動消費超百萬元。

花信永續,繁花似錦。濟南的實踐,印證了 「花信經濟」 的核心邏輯—— 以文化為根,以創新為翼。當千佛山廟會的花神巡遊與短視頻直播相遇,當明水古城的宋式茶宴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傳統文化便有了破圈的力量;當《泉城賞花地圖》接入智慧文旅系統,實現 「花期實時查詢+體驗項目預約+消費券智能推送」,古老的花信便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這種對 「花信」 的重新詮釋,為文旅產業找到了 「順季節」 發展的密鑰,教會我們順時而為。春天有賞花,夏天有泉韻,秋天有紅葉,冬天有溫泉——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花信」,每個「花信」都能催生新的消費場景。

看濟南如何編織可體驗可消費的 「花事經濟」 圖譜 - 天天要聞

「一花一世界」 是對自然的敬畏,「一信一經濟」 則是對傳統的禮讚——當二十四番花信風穿越千年,拂過現代都市的霓虹與鄉村的炊煙,便成就了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美麗共振。

文人墨客將花信融入生活美學。范成大在《元夕後連陰》中寫 「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盼春風早至;陸遊《老學庵筆記》載 「中原惟洛陽為天下最,花信最為正時」,道盡對花信的珍視。至清代,孔尚任在《節序同風錄》中系統整理花信名錄,讓每一朵花開都成為可追溯的時光坐標。這份流傳千年的 「花期日曆」,不僅是自然的節律,更承載着中國人 「順時而動」 的生存智慧與審美情趣。

站在百花洲畔,看春日的柳絮漫過青磚黛瓦,聽市集里的叫賣聲混着花香飄向遠方。我們逐漸懂得:最好的傳承,是讓古老的智慧在新時代紮根;最美的經濟,是讓自然的饋贈在創新中綻放。當每一朵花都成為文化的信使,每一次花開都催生新的可能,「花信經濟」 便有了永不凋零的生命力——這或許就是中國人與自然對話的極致浪漫。

「占花信、探春訊」 已成為濟南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圖知花信,一鍵尋芳蹤」「尋花覓草」分分鐘便可實現。

言說之間,「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李清照若生活在現代,不知會生髮怎樣的感慨呀?

(來源:濟南宣傳)

來源:濟南宣傳微信公眾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 天天要聞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提升,「腦機接口」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 天天要聞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當前,鋰電隔膜行業正面臨著技術同質化加劇、產能結構性過剩、價格惡性競爭及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嚴峻複雜形勢。塗覆材料的多元化和塗布工藝的優化創新正在加速推進隔膜產品的迭代升級。為滿足更多應用場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漸成趨勢。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 天天要聞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羅陳建 等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開展高強度、跨晝夜實戰化訓練,錘鍊部隊全時域作戰能力。晨光熹微,停機坪上一架架戰機整齊列陣、蓄勢待發。「準備完畢,請示起飛!」隨着塔台指揮員發出指令,數架戰機接續起飛,奔赴目標空域。槳葉飛旋,戰機轟鳴,道道航跡劃破天幕。任務艙內,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