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首例國產龍晶PR型晶體植入術成功實施

2025年04月12日17:40:18 科學 1298

4月12日,暨南大學附屬東莞愛爾眼科醫院順利完成東莞首例國產龍晶®pr型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着東莞地區屈光矯正技術取得新突破,為東莞近視患者提供了更優質、更具性價比的診療選擇。

今年35歲的上班族肖女士(化名)成為東莞首位接受龍晶®pr型晶體植入術的患者。她雙眼近視600餘度,長期受運動不便和外觀困擾,對摘鏡手術期待已久。經過多方比較,肖女士最終選擇晶體植入術。「這項技術不切削角膜、可逆性強,而且國產新技術的應用讓我對手術效果更有信心。」肖女士表示。

東莞首例國產龍晶PR型晶體植入術成功實施 - 天天要聞

此次手術由東莞愛爾屈光手術專科主任陳曉蓓主刀。作為全國眼內鏡矯治青年專家協作組組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屈光學組青年協助組副組長,陳曉蓓主任帶領的屈光團隊擁有超8000例眼內鏡手術經驗。團隊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技術,確保了手術的安全與精準。

據悉,龍晶®pr型晶體由愛博諾德公司自主研發,於2025年1月獲批上市,是我國首款睫狀溝固定型人工晶狀體。該晶體兼具「不切削角膜」「高清可逆」「長期穩定」等優勢,打破了同類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為325-1800度近視患者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其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晶體植入類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性,降低了患者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東莞首例國產龍晶PR型晶體植入術成功實施 - 天天要聞

2015年4月,該院劉斐院長完成東莞首例icl植入術,開啟「加法矯正」時代。十年間,醫院持續引進新技術,積累眼內鏡手術經驗。此次國產龍晶®pr型晶體的成功植入,正是東莞愛爾技術傳承與創新的體現。「我們既要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理念,更要積累國產醫療器械應用經驗,讓患者共享技術紅利。」陳曉蓓表示,醫院始終以患者需求為導向,推動高端近視矯正技術普惠化,助力更多患者以更低成本享受優質診療服務。

文 | 姚梓婷
圖 | 受訪者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倪四道院士已報警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已報警

南方+客戶端7月5日消息,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倪四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地震學研究,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嶗山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 - 天天要聞

嶗山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

嶗山區出台行動方案,優化空間布局,提質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等六大海洋產業「一山一帶一廊三城」布局海洋經濟嶗山區近日發佈《嶗山區加快建設海洋強區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將重點布局「一山一帶一廊三城」
從「麥當勞定律」看虐貓者,我們真的該同情嗎? - 天天要聞

從「麥當勞定律」看虐貓者,我們真的該同情嗎?

最近網上又掀起了一波關於虐貓事件的熱議。每次這種事兒一曝光,評論區各種觀點激烈碰撞。有人氣得不行,要求嚴懲虐貓者;可也有人跳出來,說什麼「法無禁止,得饒人處且饒人」,甚至還對虐貓者表示同情。
南大洋的啟示——業界人士共話南極公海生態保護 - 天天要聞

南大洋的啟示——業界人士共話南極公海生態保護

新華社貴陽7月5日電(記者李凡)7月4日,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之「落實昆蒙框架:海洋保護地建設和南極公海生態保護」主題論壇上,一場圍繞公海保護特別是南極海洋生態保護的前沿議題在此展開熱議。環保專家一致認為,進一步加強海洋物種保護、推進協同治理、提升公眾認知迫在眉睫,全球各方需共同努力,共建美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