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重大科技專項--主要農作物航天誘變新種質創製與創新利用項目航天搭載牧草種質今天首次落戶新疆和田地區,研究團隊計劃對四翅濱藜、苜蓿、飼用小黑麥種子進行培育試種,項目落地成果轉化後將推動和田牧草種源創新、種業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畜牧科學院草業研究所專家正在試種太空四翅濱藜種子。(阿卜力克木·巴依孜攝)
「太好了,自治區畜牧科學院的兩位專家帶來的1050粒太空四翅濱藜種子今天在我們這裡首次試種啦!」3月25日,和田縣農業產業先導區四翅濱藜育苗基地負責人王澤忠激動地告訴記者。那麼上過太空的種子和普通的種子有什麼區別呢?現在就來聽聽專家的解讀吧。
四翅濱藜幼苗。(阿卜力克木·巴依孜攝)
「這個項目是藉助航天工程育種的高新技術手段,通過利用空間環境中的高能離子宇宙輻射、微重力和複雜的電磁環境等多種因素,對搭載的植物材料進行誘變處理。這種誘變作用能夠使植物材料產生出常規育種方法難以獲得的新類型、新性狀和新基因。通過精心篩選出具有遺傳性且有益的變異材料,再經過地面的多代選育,最終培育出優良的新品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草業研究所研究員田聰介紹說。
據了解,該項目四翅濱藜育苗篩選工作在和田縣開展,苜蓿、飼用小黑麥航天搭載種質試種篩選工作在洛浦縣同步開展。
「我們計劃用3-4個月的時間開展育苗,篩選出苗期表現優良的這個種質資源,然後把它移栽到這個沙漠當中,篩選優良的這個成年植株,採用這種扦插或者實生苗的方式進行擴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草業研究所研究員田聰說。
「希望通過這次太空育種,培育出生物特性更優的四翅濱藜新品種,更好地造福和田生態,引領推動四翅濱藜治沙富民事業高質量發展。」和田縣農業產業先導區四翅濱藜育苗基地負責人王澤忠說。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張淑華 阿卜力克木·巴依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