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波:發展6G產業四川有三大優勢

2025年03月20日16:30:28 科學 9593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3月17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正式啟動「新技術·新動能·新未來」 ——致敬2024四川經濟影響力人物大型採訪活動,尋找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時代標杆。

2024年,四川省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不僅搶佔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25條產業新賽道,啟動建設芯片、機械人、無人機等3個創新型產業集群,還前瞻布局生物製造、量子科技、6g等未來產業。

6g作為未來產業,也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背後,體現出6g作為下一代通信技術在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中的關鍵角色,也成為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波:發展6G產業四川有三大優勢 - 天天要聞

張波在大運會賽場保障8k賽事轉播

作為四川6g技術發展和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3月19日,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太赫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波接受了記者專訪。

成渝「雙圈」帶動下

四川6g協同優勢將愈發凸顯

張波介紹,6g核心技術可概括為「三高一融合」,即高速率,高容量,高可靠性與多種技術深度融合。他們最關注的通信將只是6g的功能之一,但其傳輸速率可達tbps量級,較5g提升百倍。此外,6g將實現通感一體化,使網絡兼具通信與感知能力,讓智能家居更懂用戶需求、自動駕駛更安全、醫療診斷更精準,切實提高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看到6g通信首度寫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我感覺倍受鼓舞,倍感振奮!我認為這標誌着我國正式將新一代通信技術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我國將在標準制定、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建立持續性投入機制,進一步鞏固引領的優勢。」張波說。

張波認為,四川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帶動下,6g領域協同優勢將愈發凸顯,目前已形成年產值百億級別的微波射頻產業集群,這種「研發-轉化-應用」的創新閉環正是國家布局未來產業的核心支撐。

「以我們團隊為例,聯合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已經實現0.34thz頻段下110gbps傳輸速率,較5g提升百倍,同時在成都大運會期間,團隊成果已成功應用於8k超高清無線轉播,為6g場景驗證提供了重要示範。」張波說。

發展6g產業

四川已形成三大優勢

目前,四川發展6g有哪些獨特優勢?張波指出了目前已形成三大優勢。技術方面,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在電子與通信領域的技術領先,以張波團隊為例,已經研發了百通道量級的140ghz 有源相控陣通信芯片,成果也入選被譽為集成電路領域的奧林匹克會議 isscc的亮點論文。區域發展方面,成渝擁有協同優勢,兩地正通過成都的設計優勢與重慶的製造基礎協同,形成「西研東造」聯動的6g創新生態,目前我們也正與重慶聯合攻克太赫茲芯片集成等關鍵技術,積極推動6g產業化落地。政策方面,多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並形成了微波射頻產業集群。「以成都為例,相比其他城市,成都具備政策聚焦和轉化效率優勢,已集聚兩千餘家射頻微波企業,形成了從材料、器件、電路、封裝、測試與整機研發的完整鏈條。」張波說。

張波介紹,成都目前6g產業發展已經可圈可點。他表示,成都一直以來重視科技創新,特別是電子信息領域一直是成都市的重點工程,不僅提供了相關政策及資金支持,同時積極建設國家級實驗室與科研平台,已形成「實驗室-中試-量產」全鏈條支持。以其所在團隊為例,成都高新區的「岷山行動計劃」支持了團隊太赫茲射頻芯片研發,成果已用於6g高速通信的演示驗證。去年研發的太赫茲安檢儀,8個月就完成樣機轉化。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大運會8k轉播系統的攻關過程中,政府協調與央視合作進行示範應用,這種場景賦能比資金支持更為重要。

學習先進經驗

支撐成都建設國家級6g創新基地

近日,「杭州六小龍」火出圈,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先行者,杭州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張波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首先要加強政府引導與政策支持,出台專項政策支持6g產業發展,參與6g國際標準的制定。這一方面我們正努力將6g技術延伸至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支撐成都建設國家級6g創新基地。」張波說,「其次,我們要垂直整合,建設科研創新平台。依託電子科大,華為,京東方等高校和企業,設立太赫茲技術產業聯盟,培育毫米波/太赫茲芯片、天線、通信感知等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最後,張波強調,生態構建也是重要一環,要積極推動6g場景應用。借鑒杭州在智慧城市和工業互聯網的經驗,打造應用場景示範區,通過試點示範逐步推廣,構建完善6g產業生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 天天要聞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通訊員:羅曉萍、徐玲玲 審核:大慶、彥平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5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科學技術協會、江夏區教育局、武漢科技館聯合開展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來到了江夏區金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 天天要聞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提升,「腦機接口」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