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4年06月24日12:44:13 科學 1504

6月24日上午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在京揭曉

李德仁院士

獲得中國科技界崇高榮譽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1939年12月,李德仁出生在江蘇泰縣溱潼鎮(現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11歲時,李德仁考入泰州中學。他辦公室的書櫃里,至今保存着一張當年的成績單,除了體育,基本都是滿分。雖長期在湖北工作,但李德仁院士始終心繫家鄉發展。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李德仁珍藏的中學時期成績單


120年多前,泰州姜堰人李貞發寫下了80字的《李氏家訓》:「愛我中華、興我家邦、少小勤學、車胤孫康……」,要求李氏後人詩禮傳家、德才報國、勤學苦讀、奉獻社會。


李氏子孫耳濡目染家風家訓,不斷完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成就了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一門三院士」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李德仁的弟弟李德毅是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他們的堂弟李德群是材料成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家三院士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但都毅然回國,懷着「德才報國」的家國情懷,為後輩樹立了為人處世的典範。


如今,享譽全球的李德仁院士,又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更是為傳奇的「一門三院士」故事,添上了厚重的一筆。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人物故事

李德仁:

畢生只為「祖國需要」




1957年高考後,李德仁被「分配」到了剛成立不久的武漢測繪學院(武漢大學信息學部前身)。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李德仁與妻子合影


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經39歲的李德仁,如願成為王之卓教授的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後,李德仁留校任教,隨後赴德國進修,在波恩大學,他提出的「選權迭代法」被國際測繪界稱為「李德仁方法」。在斯圖加特大學,只用兩年半時間,便完成了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論文和學位課程,解決了誤差可區分性這一世界測量學史上的百年難題。


回國服務祖國


1985年,李德仁謝絕了國外科研院所的邀請,毅然回國,回到母校任教。


近40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提升我國遙感對地觀測水平,持續開展基礎理論和重大技術創新,倡導和推動建立了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引領了我國測繪遙感的跨越式發展。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榮譽會員」,成為我國獲得「布洛克」金獎的第一人。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李德仁和部分團隊成員


是什麼力量,支撐李德仁在攝影測量與遙感領域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他在此前接受採訪時,多次提到汶川地震對他的觸動。


當時,我國只有3米分辨率的遙感衛星,而且數量很少,無法第一時間「看清」汶川的情況,李德仁只能在全世界找朋友要衛星數據。直到第三天,才等來了意大利科學的相關數據。


「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我們遙感人沒能頂上!」因為這個巨大的遺憾,李德仁作為牽頭人向國家提出「建設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建議。而後,李德仁共同主持相關國家專項的頂層設計,帶領團隊攻克了遙感衛星高精度數據處理的系列瓶頸問題,大幅提高了我國衛星遙感影像精度。


這些年來,從支持青藏鐵路測量到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從北京奧運會安保到數字敦煌工程,從協助農林部門摸清家底到利用夜光遙感分析經濟情況,從南水北調可行性分析到助力城市智慧交通……李德仁和他的團隊,一直忙碌於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永遠創新的戰略家


今年,李德仁院士已經快滿85歲,他還在為一個「大項目」操勞着——計劃發射200顆衛星的「東方慧眼」星座項目。去年4月24日,「東方慧眼」智能遙感星座項目在武漢大學宣布正式啟動。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李德仁介紹「東方慧眼」項目


「以前的衛星要麼『拍照』功能強大,要麼可以導航,要麼用於通訊,而我們的衛星將這些功能集合在一起,就像智能手機一樣十分全能。」團隊成員趙泉博士說,它甚至能上傳安裝新的APP,實現應用功能更新。


李德仁暢想,「東方慧眼」星座將來會以非常低的價格來為全社會服務,幾乎每個人的頭頂上就有一顆「東方慧眼」星座的衛星,普通人就可以用手機「調用」頭頂的衛星,3到5分鐘內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圖片或者視頻內容,實現大眾「玩微信」向大眾「玩衛星」的時代轉變。



來源:央視新聞 極目新聞 泰州發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 天天要聞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馬鋼礦業羅河礦參與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屬礦智能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據了解,羅河鐵礦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研究作為該獲獎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高帶寬無線通信、電機車移
勇立潮頭大灣區丨共享榮光!看「嫦娥攬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 天天要聞

勇立潮頭大灣區丨共享榮光!看「嫦娥攬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6月25日嫦娥六號結束53天的旅程返回地球連同來自月球的「土特產」也一併「快遞」到家 6月26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開艙取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來自月球背面的珍貴「月壤」研究人員希望藉此揭開月球更多的秘密   同心逐夢 共赴蒼穹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帶領科研團隊協助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鄧小紅 瀘州觀察 魏傑/文圖「觀景台修好之後,大家看野生獼猴就更方便了,給我們也帶來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動了我們周邊村民擺攤創收。」6月26日,古藺縣白泥鎮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獼猴觀景台的位置擺起了小攤。古藺縣地處烏蒙山區,轄區內佳木蔥蘢,成為眾多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棲息樂園」。據統計,古藺縣境...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 天天要聞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新華社太原6月27日電(記者王勁玉)普通的玉米澱粉「搖身一變」,成為儲能利器超級電容炭;隨處可見的石灰石在科技的加持下成為納米碳酸鈣;堅硬的鋼鐵可以像紙張一樣輕薄,徒手可撕開。在轉型發展大潮中,傳統原材料通過技術革新、應用創新,成為高端新材料,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 天天要聞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據美國宇航局稱,SpaceX被指示從軌道上為國際空間站製造一艘拖船。為此,該公司將獲得8.43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拖船的準備和發射費用。但一切都不會早於商業軌道站準備就緒,這可能晚於 2030 年。圖片來源:NASA根據各種聲明,俄羅斯最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