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2024年06月19日06:00:08 科學 7946

崖柏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是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曾一度被宣布「野外滅絕」。崖柏具有抗風雪、抗低溫、抗瘠薄、抗乾旱的生物特性,對我國乾旱地區的生態治理有巨大的潛力。為拯救這一瀕危物種,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通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實現了崖柏的規模化人工繁育。今年6月,保護區選送1000株崖柏幼苗前往西藏昌都三江併流的乾熱河谷地區,進行適應性栽培。總台記者全程跟蹤採訪,記錄了這趟35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之行。

此次崖柏進藏之旅,從重慶開州區出發,一路北上至川西高原,經317國道,到達西藏昌都市後,再前往三江併流的乾熱河谷地帶,整個行程超過3500公里。其中3000米海拔以上的行程有2000公里左右,幾乎橫跨了整個橫斷山脈。行進的第二天,隨着海拔的不斷攀升,沿途景觀開始變得單一,天氣也開始變得變幻莫測。剛剛還晴空萬里,突然就開始下起了雨雪。這對於很少在高原開車的他們,需要特別注意。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 楊泉下暴雨了,大家注意一下,轉彎要注意安全,不要開快了。高原的氣候就是這樣變幻莫測,剛才還是很大的太陽,現在就是暴雨襲來了。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比起天氣變幻帶來的影響,更糟糕的是高反。在進入川西高原後,他們翻越的第一個高山雀兒山,海拔有4370米。黃吉蘭開始出現頭痛和呼吸急促。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 黃吉蘭胸悶,頭暈頭脹。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然而,距離當天的目的地江達縣,最少還需要3個小時的車程。黃吉蘭只能邊吸氧邊趕路。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可就在翻越山口不久,他們就發現,運送崖柏的車,扎進了一枚螺絲釘。雖然有備胎,但在高海拔地區缺少電動工具的情況下,耗費人力換胎並不是明智之選。他們只能緩緩前行,沿途找汽修店補胎後再上路。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跨過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交界處的金沙江大橋,他們終於進入西藏自治區。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 楊泉目前我們正在過金沙江大橋,它是四川和西藏交界的地方,實際上進入這個地方,就進入了三江併流的區域。我們這次的目的地是三江併流的下一段,乾熱河谷地段,那些區域生態環境更差一些。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在長途跋涉13個小時後,他們終於抵達了江達縣。

崖柏進藏記:紮根乾熱河谷地帶

沿着金沙江支流一路前行,翻越海拔4481米的宋拉夷山埡口後,扎曲渾黃的河水就在眼前翻湧。扎曲是瀾滄江上源,在昌都市與昂曲匯合後稱瀾滄江。瀾滄江流域的乾熱河谷,就是此次崖柏適應性栽培的主要區域之一。乾熱河谷區域內強光強紫外線照射,氣候炎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少,森林覆蓋率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紅土,生態十分脆弱。保護區科研團隊把崖柏苗栽種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能夠存活嗎?

為了更好試驗崖柏在乾熱河谷的適應能力。在和當地林業部門商量後,這1000株崖柏幼苗,將有100株移交給昌都市林業和草原局,在瀾滄江昌都城區段兩岸進行適應性栽培。剩餘的900株將分別移栽到八宿縣怒江支流乾熱河谷地區、左貢縣怒江乾熱河谷地區,以及芒康縣乾熱河谷地區。這4個區域中,只要有一個區域的崖柏幼苗能夠順利在雪域高原紮根並繁衍生息,那麼項目就具備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左貢縣中林卡鄉苗木育苗基地位於怒江河畔,是崖柏移栽的目的地。當駛過海拔4880米的瑪拉山埡口,沿着陡峭的盤上公路下行,乾旱、貧瘠的怒江河谷出現在我們眼前。海拔約2500米的河谷氣溫超過30℃。怒江河谷兩側砂石裸露,幾乎寸草不生。左貢縣林草局局長仁青多吉告訴記者,這就是典型的乾熱河谷特徵。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左貢縣林草局局長 仁青多吉:可以看到周邊這個山上,基本上沒有什麼植被,每年的降雨量特別少,但是它的蒸發量特別大,所以在這種水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呈現出比較獨特的乾熱河谷地帶的風貌。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而這樣的現象,在海拔3200米左右的八宿縣怒江支流冷曲河谷,兩側更為明顯。這小小的崖柏苗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能夠存活嗎?仁青多吉心存疑慮。不過,楊泉卻很有信心,他們去年在保護區在全國各個生態脆弱的地方試驗平均存活率達到了70%,最低的賀蘭山也有40%。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 楊泉:我們這次選了兩種苗子,兩年生的和三年生的,特別是這種三年生的木質化程度更高,根系更完整更發達一些,可能它的適應程度更強一些。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左貢縣林草局局長 仁青多吉還是想先在苗木基地裏面馴化一年,相比在野外,這個基地裏面灌溉,人工管護相對來說能夠做到更精細化一點,直接弄到野外去的話,估計風險比較大,這麼珍貴的苗子。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最終大家商定,將幼苗分成兩批,一部分移栽到條件相對較好的苗圃基地,馴化一年之後再移栽到乾熱河谷區域。一部分直接移栽,測試崖柏的存活率,如果能達到20%以上,就能達到試驗目標。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 楊泉一般的高大喬木,是難以在這裡生存的,就需要一些極端耐旱,耐瘠薄的植物,可能在這些才會長成一些喬木,能夠改善當地這種生態狀況,剛好崖柏是具有這種特性的。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挖坑、培土、澆水、掛牌、測量,信息記錄,這些都將成為崖柏在極限研究中的基礎數據。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 繆先梓:東西31厘米,南北28厘米,高度27厘米。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 黃吉蘭我們培育它們很不容易,我們把它們送過來,千里迢迢的,還是每一株都想把它栽好。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這趟3500多公里的崖柏進藏之旅。不僅是雪寶山保護區為拯救崖柏所做的新嘗試。對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新的希望。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 黃吉蘭:看到這個山光禿禿的,我們就想崖柏過來,讓這裡的山更青,水更綠,讓這裡的環境變得更好。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左貢縣林草局局長 仁青多吉:如果這次能夠試種成功,那麼以後我們也想把它持續的推廣,推廣以後,讓我們的土地面貌發生變化,讓山綠起來。

為何讓瀕危物種到惡劣環境中栽培?一起來看崖柏進藏記 - 天天要聞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 楊泉:崖柏作為珍稀瀕危物種,我們在給它絕對保護的前提下,我們的想法是能夠為我們的生態修復,生態治理髮揮更大的生態功能,生態價值。我們從今年開始,又針對一些比較典型的區域,有試驗價值的區域,包括乾熱河谷地帶,還有黃土高原的乾旱半乾旱區域,還有貴州廣西的石漠化比較嚴重的區域,會把我們整個試驗基地數量達到30個,讓崖柏試驗性栽培更為廣泛、更為科學。

崖柏已實現可持續規模化人工繁育

從發現時野生崖柏數量不足一萬株,到現在,保護區實現崖柏可持續、規模化的人工繁育。目前,已經人工繁育崖柏270萬株,野外回歸75萬株,野外回歸面積達到4500畝。從去年3月份開始,崖柏已經移栽到雲南、寧夏、陝西、甘肅、山東、廣東等10個省市的18個地點,探索崖柏在生態治理上的可能。未來,保護區科研團隊還將繼續走進更多地方,讓這顆曾經瀕危的物種紮根在祖國大地。

(總台記者 王磊 牟亮 譚浪 劉大洋 開州融媒體中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佈,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