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覺到了,今年的冬天有些不太寒冷?你是否注意到了,我國大部地區的氣溫都比往年偏高?你是否想知道,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否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寒潮?
一、紫色極寒渦旋逼近
是的,你沒有聽錯,寒潮就要來了!而且,這可能是2024年以來的首次寒潮,也是今年以來最強的一次寒潮。它將給我國帶來劇烈的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讓你感受到真正的冬天。那麼,這次寒潮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又會對我國的天氣和氣候產生什麼影響呢?實際上,在此次寒潮前,北半球其他地方已經顯示出了不同尋常,1月13日這天,強大的寒潮已經襲擊北美洲。
要說到這次寒潮的源頭,就要提到一個專業的名詞:北極渦旋。這是一個位於北極地區的龐大漩渦系統,其高度可蔓延到平流層,中心可低至零下60度以下,是堆積嚴寒氣團的地方。在氣象形勢圖上的顏色往往是紫色,是因為用紫色來表示它有着極強的冷心,會帶來極低的氣溫。
紫色極寒渦旋的形成,與北極濤動有關。北極濤動是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與北極地區氣壓形勢差別的變化,它是一個代表北極地區大氣環流的重要氣候指數,可分為正位相和負位相。當北極濤動處於正位相時,北極渦旋較為穩定,中緯度地區的氣溫較為偏高;當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時,北極渦旋較為不穩定,容易分裂和移動,中緯度地區的氣溫較為偏低。
根據超級計算機的預報,隨着北極濤動將持續處於強負相,北極渦旋將不斷分裂,分裂到西伯利亞的北極渦旋將緩慢騰挪,在1月中旬後期接近我國大興安嶺一線,將引動紫色極寒區接近我國東北,可能在大寒節氣前後引發一次強大的冷空氣南下。
二、我國寒潮越來越明確!
那麼,這次寒潮的形勢有多嚴峻呢?根據中央氣象台的預報,1月18日之前,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持續顯著偏高。1月19日起,受強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氣溫將由偏高轉為接近常年或偏低。這意味着,1月19日起的強冷空氣勢力非同小可,可能是2024年以來的首次寒潮。
具體來看,這次寒潮將從北向南,從西向東,分階段影響我國大部地區。1月19日至20日,受紫色極寒區的影響,東北地區將出現大範圍降溫,部分地區將創下2024年以來新低。
1月20日至21日,受強冷空氣的南下影響,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等地先後出現顯著降溫,部分地區將創下歷史同期新低。
中央氣象台指出,1月19-22日,將有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帶來一次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過程;中東部大部地區將有4~6級偏北風,氣溫將下降5~9度,其中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氣溫下降幅度有10~14度;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部分地區、青藏高原有小雪;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南等地有小雨夾雪或降雪。
綜上所述,這次寒潮的形勢已經高度確定,它將給我國大部地區帶來劇烈的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甚至南方都要下雪,讓你感受到真正的冬天。
三、冷暖大逆轉
冷暖逆轉。這次寒潮之前,我國大部地區的氣溫都比往年偏高,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三九穿短袖」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去年12月末以來,我國頻頻受到了暖脊的影響,它可以阻擋冷空氣的南下,使得我國的氣溫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但是,這次寒潮的到來,將打破這種平衡,讓我國的氣溫出現冷暖逆轉,從偏高轉為偏低,甚至創下新低,這對於人體的適應能力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挑戰。
中央氣象台認為,1月19日起,受強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氣溫將由偏高轉為接近常年或偏低,意味着冷暖大逆轉確定發生,這次寒潮的發生,也反映了我國的氣候異常,這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北極地區的海冰和冰川不斷減少,導致北極地區的氣溫升高,這又影響了北極渦旋和北極濤動的穩定性,使得北極渦旋更容易分裂和移動,將北極地區的冷空氣輸送到中緯度地區,引發寒潮和雨雪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