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2022年12月24日22:13:02 科學 1832

在近10年發現的天體中,有哪些天體特別罕見呢?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那些宇宙中特殊的天體。

J1407b星

這顆行星的恆星名字特別複雜,叫「1swasp j140747.93 - 394542.6」,為了簡單記憶,我們把它稱之為「J1407」。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J1407是一顆光譜類型為K型恆星,年齡在1600萬年以下,是一顆非常年輕的恆星。從地球的方向尋找這顆恆星,它位於半人馬座的方向,距離464光年。

因為距離太遠了,而且也特別暗,所以我們只能用望遠鏡觀察。

最近,這顆恆星開始發光了。保守估計,在10億年之後,這顆恆星會變得更加耀眼。到那時候,它的光譜類型將會轉變為F型或G型,成為與太陽相似的恆星。

這顆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0.9倍左右,還是很有潛力成為太陽這樣的恆星的。

在宇宙中,像J1407這樣的恆星並不是那麼稀有。只是它比較年輕,才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

因為研究這樣的恆星,對於深入了解太陽在45億年前是怎樣演變的非常有幫助,甚至可以解開太陽系的許多謎題。

比它有趣得多的是J1407中唯一的行星J1407b,這顆行星是在2012年調查主星數年的光度數據時被發現的。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在發現J1407的5年前,人們觀測到了J1407持續的光衰減現象。科學家們推測,這種光減弱很可能是由大型行星的凌日現象引起的。於是科學家們用「中轉法」發現了這顆行星。

其實宇宙中的很多行星都是用「中轉法」發現的。

科學家們發現這是一顆強化版的土星,因為它的質量是木星的20倍,木星已經是非常大的行星了,這顆行星居然是木星的20倍,那得是個多麼巨大的行星啊。

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這顆行星有多大,科學家們把J1407b分解開來,足足有6356個地球那麼大。嚴格來說,如此大質量的天體已經不是行星了,很有可能是褐矮星

褐矮星是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中間型」天體。棕矮星有足夠的質量在內部開始核融合反應,但是質量不足以進行完全的反應。

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褐矮星應該歸為恆星的行列還是行星的行列,又或者說專門為他設立一個獨特的名稱。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顆行星還沒有表現出褐矮星的核聚變反應,所以科學家們暫且把它放在了行星的行列。

為什麼前面我們說這是強化版的土星呢?是因為這顆行星上也有一個巨大的圓環。

這個圓環的總質量和地球差不多,半徑約為9000萬千米,相當於土星環的640倍,比太陽到金星的距離只少了1800萬公里。

所以我們才說,J1407b是「土星的加強版」。

不過與土星的圓環不同的是,科學家們在這個大圓環上發現了一些「縫隙」,最大的縫隙位於距離行星6100萬千米的地方。

科學家推測,這裡很有可能有一顆正在運行的行星,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是它把這個圓環給隔開了。

但是事實是否如此我們並不知道,這麼行星存在很多的謎團,這只是其中一個罷了。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這顆行星圍繞主星的公轉軌道十分特殊,是一個非常偏的軌道。並且科學家們估算它的公轉周期在3.5年到14年之間。

這樣看來,這顆行星並不是從星系內部誕生的,而是被恆星捕獲的。因為像這顆行星這樣遠離主星且軌道稍偏的行星,是不可能誕生在星系中的。

太陽系中也有這樣的現象,海王星唯一的行星海衛一就是如此。

海衛一就是被海王星捕獲的天體,據推測,它只在海王星周圍留下了幾顆小型的「石頭」,把其他大型衛星全部驅散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J1407b的環的軌道應該會變得不穩定。而且,由於重力的急劇下降,圓環應該很快就會消失。

科學家們構建了行星、恆星和圓環之間的數理模型,成功解開了這個謎團。

結果顯示,如果讓圓環更穩定的話,那麼晚圓環的旋轉方向必須與這顆行星的公轉方向相反才可以。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其實在太陽系中,每一顆大行星都有環,只是都看不見,只有土星的環最大最華麗。

其他行星的環都是由細小的「小石子」和「碎片」組成的,它們誕生的時間太短,且較為分散,所以無法形成新的小行星。

最近,有科學家認為J1407b這顆行星並不存在,他們認為這顆行星的恆星,只是一顆亮度偶爾會改變的變星而已。

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這麼認為,大部分的科學家還是認為它的恆星與變星是有很大區別的。

作者:小阿部 校稿:川川

#我在頭條做科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佈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