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2022年12月24日22:13:02 科學 1832

在近10年發現的天體中,有哪些天體特別罕見呢?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那些宇宙中特殊的天體。

J1407b星

這顆行星的恆星名字特別複雜,叫「1swasp j140747.93 - 394542.6」,為了簡單記憶,我們把它稱之為「J1407」。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J1407是一顆光譜類型為K型恆星,年齡在1600萬年以下,是一顆非常年輕的恆星。從地球的方向尋找這顆恆星,它位於半人馬座的方向,距離464光年。

因為距離太遠了,而且也特別暗,所以我們只能用望遠鏡觀察。

最近,這顆恆星開始發光了。保守估計,在10億年之後,這顆恆星會變得更加耀眼。到那時候,它的光譜類型將會轉變為F型或G型,成為與太陽相似的恆星。

這顆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0.9倍左右,還是很有潛力成為太陽這樣的恆星的。

在宇宙中,像J1407這樣的恆星並不是那麼稀有。只是它比較年輕,才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

因為研究這樣的恆星,對於深入了解太陽在45億年前是怎樣演變的非常有幫助,甚至可以解開太陽系的許多謎題。

比它有趣得多的是J1407中唯一的行星J1407b,這顆行星是在2012年調查主星數年的光度數據時被發現的。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在發現J1407的5年前,人們觀測到了J1407持續的光衰減現象。科學家們推測,這種光減弱很可能是由大型行星的凌日現象引起的。於是科學家們用「中轉法」發現了這顆行星。

其實宇宙中的很多行星都是用「中轉法」發現的。

科學家們發現這是一顆強化版的土星,因為它的質量是木星的20倍,木星已經是非常大的行星了,這顆行星居然是木星的20倍,那得是個多麼巨大的行星啊。

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這顆行星有多大,科學家們把J1407b分解開來,足足有6356個地球那麼大。嚴格來說,如此大質量的天體已經不是行星了,很有可能是褐矮星

褐矮星是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中間型」天體。棕矮星有足夠的質量在內部開始核融合反應,但是質量不足以進行完全的反應。

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褐矮星應該歸為恆星的行列還是行星的行列,又或者說專門為他設立一個獨特的名稱。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顆行星還沒有表現出褐矮星的核聚變反應,所以科學家們暫且把它放在了行星的行列。

為什麼前面我們說這是強化版的土星呢?是因為這顆行星上也有一個巨大的圓環。

這個圓環的總質量和地球差不多,半徑約為9000萬千米,相當於土星環的640倍,比太陽到金星的距離只少了1800萬公里。

所以我們才說,J1407b是「土星的加強版」。

不過與土星的圓環不同的是,科學家們在這個大圓環上發現了一些「縫隙」,最大的縫隙位於距離行星6100萬千米的地方。

科學家推測,這裡很有可能有一顆正在運行的行星,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是它把這個圓環給隔開了。

但是事實是否如此我們並不知道,這麼行星存在很多的謎團,這只是其中一個罷了。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這顆行星圍繞主星的公轉軌道十分特殊,是一個非常偏的軌道。並且科學家們估算它的公轉周期在3.5年到14年之間。

這樣看來,這顆行星並不是從星系內部誕生的,而是被恆星捕獲的。因為像這顆行星這樣遠離主星且軌道稍偏的行星,是不可能誕生在星系中的。

太陽系中也有這樣的現象,海王星唯一的行星海衛一就是如此。

海衛一就是被海王星捕獲的天體,據推測,它只在海王星周圍留下了幾顆小型的「石頭」,把其他大型衛星全部驅散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J1407b的環的軌道應該會變得不穩定。而且,由於重力的急劇下降,圓環應該很快就會消失。

科學家們構建了行星、恆星和圓環之間的數理模型,成功解開了這個謎團。

結果顯示,如果讓圓環更穩定的話,那麼晚圓環的旋轉方向必須與這顆行星的公轉方向相反才可以。

這顆行星到底存不存在?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引起了廣泛討論 - 天天要聞

其實在太陽系中,每一顆大行星都有環,只是都看不見,只有土星的環最大最華麗。

其他行星的環都是由細小的「小石子」和「碎片」組成的,它們誕生的時間太短,且較為分散,所以無法形成新的小行星。

最近,有科學家認為J1407b這顆行星並不存在,他們認為這顆行星的恆星,只是一顆亮度偶爾會改變的變星而已。

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這麼認為,大部分的科學家還是認為它的恆星與變星是有很大區別的。

作者:小阿部 校稿:川川

#我在頭條做科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 - 天天要聞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製的仿生合成橡膠航空輪胎,於 2025 年 5 月 12 日在某試飛基地成功完成裝機飛行驗證,標誌着我國在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此次完成飛行驗證的航空輪胎是為某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專門研製,該輪胎全部採用仿生合成橡膠材料,改變了航空輪胎只能使用...
地理冷知識——尼日爾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尼日爾

尼日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iger,La République du Niger)位於非洲中西部,簡稱尼日爾,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該國北與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接壤,南同尼日利亞和貝寧交界,西與馬里和布基納法索毗連,
磨損磨耗測試儀分類 - 天天要聞

磨損磨耗測試儀分類

磨損磨耗測試儀的分類可基於摩擦形式、測試標準及功能特性進行系統劃分,具體如下:‌一、按摩擦形式分類‌滾動摩擦測試儀‌阿克隆磨耗試驗機‌原理:試樣與砂輪以傾斜角度(0°~45°)及恆定負荷(如26.7N1)滾動摩擦,模擬輪胎等滾動工況。
生命警示:高原反應處理不當釀成不可逆後果 - 天天要聞

生命警示:高原反應處理不當釀成不可逆後果

5月10日,一名男性遊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遊時,疑因高原反應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後,遺憾離世。此事迅速引髮網絡關注。按照男子朋友的說法,來到四姑娘山鎮的第一天,他就感覺身體不適。同行人員特意為他打了一輛順風車,準備把他送往成都接受治療。接單的司機表示,頭天晚上接到單子,次日早上八點多,該男子和一位女士一同上...
【高清組圖】雲南元江河谷的「精靈舞者」——栗喉蜂虎 - 天天要聞

【高清組圖】雲南元江河谷的「精靈舞者」——栗喉蜂虎

在驕陽似火的元江河谷,生活着一群美麗的「精靈舞者」。它們在元江兩岸的沙壁上打洞築巢、繁育後代,它們有一個雅緻的名字——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是一種遷徙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其羽毛色彩絢麗、飛行姿態優美,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鳥」。
全球首例:我國量子密碼技術實現雙重加密里程碑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我國量子密碼技術實現雙重加密里程碑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綜合科技日報、經濟參考網消息,中電信量子集團近日發佈了全球首個融合量子密鑰分發(QKD)和後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佈式密碼體系。該體系創新融合 QKD 和 PQC 技術,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計算的密鑰分發與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 天天要聞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將迎來連綿數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強度大,此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節,因此民間把這段降雨時期稱之為「梅雨」,也叫「黃梅雨」,又因高溫高濕的特點,很容易導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 天天要聞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記者5月14日從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之江實驗室了解到,隨着太空計算衛星星座1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整軌互聯太空計算星座「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介紹,「三體計算星座」是由之江實驗室協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該設施將通過在軌...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聞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華山風光秀麗,岩溶地質景觀豐富。近日,專家經過調查,發現金華山上還有豐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羅店鎮鹿田村公路旁,豎立着一塊「腕足類化石點」的牌子,在這附近山體上,地質專家發現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動物是一類古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這套地層主要是二疊紀早期,距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