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理論,關於宇宙起源的科學界主流理論,它並不完美,也有瑕疵。最大的瑕疵或許就是:宇宙大爆炸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大爆炸之前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態?
嚴格來講,我們對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狀態一無所知,因為現有的所有物理法則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建立起來的,宇宙大爆炸瞬間的奇點是人類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
按照大爆炸理論的詮釋,宇宙誕生於「無中生有」,但是「無」到底是如何生「有」的?
來個思想實驗。想像一個完全虛無的空間,也就是「無」,把空間不斷放大,無限放大。當放大到一定程度,你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虛無空間並不是絕對的「什麼都沒有」,而是時刻上演着量子漲落,虛粒子會隨機衍生出來然後瞬間消失。
為何稱之為「虛粒子」?因為它們是通過賒借真空能量衍生出來的,瞬間消失之後再歸還能量。這種量子漲落一直發生着,就像沸騰的海洋那樣熱鬧。
而衍生出來的虛粒子就是宇宙起源的基礎。
不過你肯定會質疑,隨機衍生出來的虛粒子與真實存在的浩瀚宇宙有本質區別,不光如此,數以億計的星系也不太可能同時衍生出來吧?這種概率實在太小了。
不過從量子力學層面來講,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終究會發生,不管概率有多小。不過按照量子起伏的觀點,即便是宇宙誕生了,不應該馬上又消失嗎?為何我們的宇宙沒有消失呢?
理論上我們的宇宙的確應該消失,但有一個前提:宇宙是封閉的或者開放的。
實際上我們的宇宙是扁平的。通過複雜的數學計算,科學家們發現,扁平的宇宙能夠避開塌陷的臨界點進行擴張並存活下來。
實際上,大多數宇宙確實剛誕生就消失了,而我們的宇宙很幸運,並沒有消失,我們應該慶幸自己出生在這樣一個完美的宇宙里。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憑空出現如此多的能量和質量,是不是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了呢?
並沒有。我們宇宙里存在肉眼可見的正能量,也就是物質。但同時也存在負能量,也就是由物質的質量產生的引力場的能量,兩者加起來剛好為零。
萬物誕生於無,最終又會回歸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