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海關截獲190噸非法出口落葉,這裡的「落葉」並不是特指,而是我們走在路上,隨處可見的落葉。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噸落葉利潤高達270美元,約2000人民幣,並且最大的進口商是日本,佔比高達90%!
樹上掉下來的枯葉,掃都嫌麻煩,跟廢棄物沒區別,落葉居然能賣錢?這裡有個關鍵點!
日本森林覆蓋率高達67%,遠超中國,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芬蘭和瑞典。
也就是說,日本國內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產生的落葉數不勝數,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中國落葉?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中國專家發現「秘密」,緊急提議禁止出口落葉
朱教君教授曾經在日本留過學,又對植物學有研究,當他聽說此事後,就隱隱察覺到不對勁。
在明白日本的意圖後,朱教君驚出一身冷汗,立刻呼籲我國有關部門,緊急關閉落葉出口通道。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起眼的落葉中含有氮、磷、鉀、鈣、硫等元素,腐熟落葉能給土壤提供大量營養物質,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一層層落葉鋪在土壤上,就像給土壤穿了一層防護服,在下雨的時候,層層落葉能盡量保護土壤少被雨水沖走,並且能鎖住部分水分,為植物提供生存用水。
落葉的縫隙處還能給小昆蟲提供庇護所,增加周邊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例如每逢冬季,小螢火蟲或熊蜂就高度依賴落葉。
簡而言之,落葉是土壤的營養物質、保護層,也是其他小動物的家園。
如果一片森林沒有落葉,地面光禿禿的,不用幾年,整片森林就會肉眼可見的「萎靡」,即便後期修復,費用和時間也高(長)的離譜。
據專家估測,每出口1噸落葉,約等於破壞4畝森林的生態平衡。
從1978年開始,我國在西北華北東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好不容易修建起了三北防護林,這道綠色長城有效阻止科爾沁沙地南侵,沙塵暴日數從最初的年均6.8天降至2.4天,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7萬平方公里。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把三北防護林的所有落葉都出口,那麼你猜需要幾年,又要重新回到沙塵漫天的情況?
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的營養物質在國內循環,可如果我們持續向日本出口落葉,就會導致,中國的營養物質逐漸減少,日本的營養物質逐漸增多。
2008年之前,中國90%的落葉都賣給日本。
但意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後,我國在2009年迅速頒佈條文禁止落葉出口,此外還包括樹皮、草皮等在內的森林凋謝物!
條文一經頒佈,很多人對朱教授恨意滔天,認為是他斷了大家的財路,其中一小部分人在禁令頒佈後,仍在偷摸做着破壞生態的非法勾當,例如2012年上海海關截獲的190噸落葉(非法出口)!
他們只懂得眼前的蠅頭小利,渾然不把國家生態安全放在心裏!
日本為什麼要大量進口落葉?
日本西海岸以沙質土壤為主,長期被海潮沖刷後,大量土壤被捲走,西海岸生態平衡一直在遭受重創。
日本開始尋求解決辦法,例如用木質材料覆蓋海岸,一方面是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則是大量膠水油漆會污染環境。
後來,日本就想到了落葉。
一噸落葉可覆蓋4~6平方米沙地,大量落葉覆蓋西海岸後,確實能大幅度阻隔土壤流失速度,並且落葉中的營養物質還能反哺,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促進防護林植物根系發育,進一步牢牢鎖住土壤。
那日本用他們國內的落葉不就完了?
前期他們確實在用,但日本也意識到落葉的重要性,這完全就是在拆東牆補西牆,所以後來,日本在《森林法》中規定34%的森林劃為「保安林」,不允許大量採集落葉。
考慮到落葉的重要性,又覺得當時沒什麼人意識到背後的生態平衡,於是日本大量從中國購買落葉,一噸才270美元,在2008年之前,中國90%的落葉都賣給了日本。
後面的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幸虧朱教君教授及時發現,我國迅速將落葉、樹皮、草皮等森林凋謝物保護起來。
日本沒辦法,只能去其他東南亞國家購買,那就不關我們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