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5月25日,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南方電網寶池儲能站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投產,這是一座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每天可儲電量80萬千瓦時(即80萬度)。
從空中俯瞰這座儲能站,150多個電池艙和升壓變流艙整齊排列,外觀形狀並無差異。走進儲能站內,每個區域的電池艙和升壓變流艙的大小卻各不相同。從大門往裡走200米左右,就來到鈉離子電池儲能區域,電池艙里持續發出嗡鳴聲。

俯瞰寶池儲能站。(張強 攝)
據介紹,作為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範工程,寶池儲能站佔地約50畝,最大瞬時輸出能力達200兆瓦,總儲能容量為400兆瓦時。按照每天兩充兩放測算,該儲能站每天可儲電量80萬千瓦時(即80萬度)、每天可調節電量160萬千瓦時,每年可調節電量5.84億千瓦時,相當於約27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

寶池儲能站內一角。(張強 攝)
雲南省是我國新能源高佔比的典型地區,目前新能源裝機已超過6000萬千瓦,在電力系統中的滲透率接近70%。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調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羅堯說,新能源高佔比意味着電網波動性更大,更需要儲能的支撐。
南方電網儲能公司寶池儲能站站長王輝介紹,該儲能站是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採用構網型鈉電技術,應用了我國最新研發的大容量鈉離子電池,最快響應速度是現有其他鈉離子電池的6倍。性能更優的鈉電池,加上技術成熟的鋰電池,以及200兆瓦的輸出能力,可以為雲南30多個風電和光伏廠站提供服務,更好地支撐大量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包括後續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促進新能源的高效利用。
南方電網儲能公司儲能科研院研究員萬民惠表示,寶池儲能站將鋰電池和鈉電池的儲能優勢「一站整合」,進一步拓展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儲能的應用場景,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鏈加快發展。同時,採用構網型儲能技術,可以根據新能源接入的情況靈活調整充放模式,從而平衡新能源的波動性,可以進一步應用在我國西藏、新疆、甘肅、寧夏等新能源高佔比地區,助力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的電量穩定送出。(記者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