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可儲80萬度電!這個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投產

2025年05月27日02:22:10 科學 1156

來源:新華社

5月25日,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南方電網寶池儲能站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投產,這是一座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每天可儲電量80萬千瓦時(即80萬度)。

從空中俯瞰這座儲能站,150多個電池艙和升壓變流艙整齊排列,外觀形狀並無差異。走進儲能站內,每個區域的電池艙和升壓變流艙的大小卻各不相同。從大門往裡走200米左右,就來到鈉離子電池儲能區域,電池艙里持續發出嗡鳴聲。

每天可儲80萬度電!這個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投產 - 天天要聞

俯瞰寶池儲能站。(張強 攝)

據介紹,作為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範工程,寶池儲能站佔地約50畝,最大瞬時輸出能力達200兆瓦,總儲能容量為400兆瓦時。按照每天兩充兩放測算,該儲能站每天可儲電量80萬千瓦時(即80萬度)、每天可調節電量160萬千瓦時,每年可調節電量5.84億千瓦時,相當於約27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

每天可儲80萬度電!這個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投產 - 天天要聞

寶池儲能站內一角。(張強 攝)

雲南省是我國新能源高佔比的典型地區,目前新能源裝機已超過6000萬千瓦,在電力系統中的滲透率接近70%。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調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羅堯說,新能源高佔比意味着電網波動性更大,更需要儲能的支撐。

南方電網儲能公司寶池儲能站站長王輝介紹,該儲能站是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採用構網型鈉電技術,應用了我國最新研發的大容量鈉離子電池,最快響應速度是現有其他鈉離子電池的6倍。性能更優的鈉電池,加上技術成熟的鋰電池,以及200兆瓦的輸出能力,可以為雲南30多個風電和光伏廠站提供服務,更好地支撐大量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包括後續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促進新能源的高效利用。

南方電網儲能公司儲能科研院研究員萬民惠表示,寶池儲能站將鋰電池和鈉電池的儲能優勢「一站整合」,進一步拓展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儲能的應用場景,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鏈加快發展。同時,採用構網型儲能技術,可以根據新能源接入的情況靈活調整充放模式,從而平衡新能源的波動性,可以進一步應用在我國西藏、新疆、甘肅、寧夏等新能源高佔比地區,助力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的電量穩定送出。(記者浦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第二台、中國首台!預計7月在成都投用 - 天天要聞

全球第二台、中國首台!預計7月在成都投用

記者從四川雙流經開區獲悉隨着全球第二台、中國首台商用Cyclone IKON30MeV(兆電子伏特)回旋加速器進入最後調試階段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加速器及同位素藥物產業化生產基地項目預計在今年7月取得安全資質後開始試運行屆時越來
跨越約4億公里距離,耗費10年時間,「天問二號」開始探測小行星 - 天天要聞

跨越約4億公里距離,耗費10年時間,「天問二號」開始探測小行星

中國行星探測將迎來里程碑的一刻,「天問二號」任務發射窗口期正式敲定,準備在5月29日實施發射,開始進行中國首個小行星與彗星聯合探測任務。這次任務將耗費10年時間,探測器將飛越4億多公里,為我國深空探索再添新篇章。「天問二號」將採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其任務主要有兩大核心:一是對近地小...
面對AI抗命,該不該「如臨大敵」 - 天天要聞

面對AI抗命,該不該「如臨大敵」

(一)新華社援引英國媒體報道,美國一家研究機構最近公布了一系列針對各AI大模型的測試結果,其中,OpenAI的o3推理模型在得到「關閉」指令後,不僅拒絕執行,還篡改了代碼以免被關閉。只看這條簡短的新聞,很多人心頭一驚。「AI擁有自主意識」是
集裝箱造糧倉 機械人當「管家」——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側記 - 天天要聞

集裝箱造糧倉 機械人當「管家」——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側記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旋機械人能當糧倉「管家」了!5月27日,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在長沙啟幕。在糧油重大科技創新展覽上,河南工業大學帶來的多款糧食倉儲機械人,引來大家圍觀。(5月27日,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在長沙啟幕。鄭旋 攝)「別看它們小巧,行動卻非常靈敏,可代替人工,大幅提高效率。」面對...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緣」 - 天天要聞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緣」

2025年,其實是觀賞火星的好時辰。1月12日,地球迎來了久違的「火星沖日」(即火星、地球和太陽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條直線的現象),這是2022年以來這顆紅色星球離地球最近、也是亮度最大的時候,星等高達-1.3等,在此前後一個月都是火星的「最佳觀賞期限」,目前,火星的星等仍有1.2等。再見如此耀眼的火星,要等到2027年了...
新民·科技前沿|從科幻到現實,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 天天要聞

新民·科技前沿|從科幻到現實,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編者的話】備受矚目的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加註等工作後,順利轉入發射區,計劃5月底擇機實施發射,開啟宇宙之旅。它的前輩「天問一號」出色完成了火星環繞、着陸和巡視等火星探測任務,其繼任者「天問三號」也將開展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啟程在即的「天問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