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我國3500-4000米超深水鑽井周期紀錄!這個海上油氣平台不一般

2025年05月27日21:50:23 科學 1911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5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墾利10-2油田群開發項目(一期)中心處理平台在山東青島國際化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離港起運,標誌着平台陸地工程全部完工,進入海上作業階段。平台實現多項首創技術,創造了渤海區域海上油氣平台尺寸和重量新紀錄。

打破我國3500-4000米超深水鑽井周期紀錄!這個海上油氣平台不一般 - 天天要聞

「海洋石油228船」承載渤海油田最大海上油氣平台——墾利10-2中心平台緩緩離開山東青島國際化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受訪者供圖)

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設中心項目經理沈留兵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墾利10-2油田是迄今為止我國海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岩性油田,原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項目一期中心處理平台是一座集生產、生活為一體的3層8腿多功能海洋平台,高度22.8米,投影面積相當於近15個標準籃球場大小,設計重量超2萬噸,是渤海海域重量最重、外形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氣平台。」墾利10-2油田不同區塊原油品質差異較大,中心平台設計了熱采及冷采兩套系統,搭載關鍵設備240餘套,是目前渤海區域工藝流程最複雜的生產平台之一。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協同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項目攻克超大型海洋平台輕量化設計關鍵技術,在國內首次將420兆帕高強鋼應用于海洋油氣平台上部組塊建造,在最大限度對平台進行『瘦身』的同時,也為國產高強鋼在海洋工程中的大規模應用開闢了新道路。」海油工程青島公司墾利10-2項目經理楊錦駒告訴封面新聞記者。

此外,平台通過搭載基於deepseek-r1的工程生產一體化智能助手,可實現智能生產、能耗管理和安全管理一體化,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創新型海上低碳智能平台。

墾利10-2油田群開發項目(一期)中心處理平台應用管線總長達42000米,焊接長度超40000米;應用電纜總長約760000米,超過北京到青島的直線距離;項目工作量相當於常規項目的2倍,作業高峰期近1300人參與建設。

青島製造基地正值建造高峰期,施工滑道資源緊張。為破解滑道資源瓶頸,加快建造進度,項目團隊打破常規滑道一次性預製加總裝方式,將組塊在非滑道區進行深度預製後,採用spmt(自行式模塊化運輸車)二次移位至滑道區繼續總裝。同時,通過一體化、標準化、數字化等手段成功保障項目工期進度。此外,項目充分發揮高水平工匠引領作用,積極帶動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並通過構建全員全流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實現關鍵焊縫一次合格率達99.69%,創造了連續473萬人工時「零事故」的優秀安全績效。

據悉,為加快儲量向產量的轉化速度,墾利10-2油田採取總體開發分期實施策略,分為一期、二期兩個開發項目。作為渤海油田年內的重要產能建設項目之一,一期開發項目中心平台順利離港啟運標誌着墾利10-2油田開發建設進入新階段,對於渤海油田2025年油氣上產4000萬噸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進一步提升保障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能源供應能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