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2022年06月28日17:27:08 科學 1059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導讀

仿生結構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能,但難以在金屬系統中構建。仿生金屬複合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也仍不清楚。本文通過將純鎂熔體無壓滲透到3D打印的Ti-6Al-4V支架中來製造Mg-Ti複合材料。複合材料的成分是連續的,在3-D空間中相互滲透,並表現出具有仿生磚和砂漿、布利根和交叉層狀結構的特定空間排列。這些結構促進了有效的應力傳遞、離域損傷和阻止開裂,從而比具有離散增強的複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強度和延展性。此外,它們激活了一系列外在的增韌機制,包括裂紋偏轉/扭曲和未開裂的韌帶橋接,這使得裂紋尖端能夠屏蔽施加的應力並導致「Γ」形上升的抗斷裂R曲線。

強度和斷裂韌性是結構材料的兩個重要力學性能,但它們往往表現出相互排斥的關係。通過從天然生物材料中汲取經驗,受生物啟發的結構結構設計已成為提高人造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它為實現強度和斷裂韌性的協同增強提供了新的機會。具體來說,聚合物的簡單增材製造使其成為探索生物和仿生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的理想原型。然而,這些材料的結構應用通常受到其強度低和耐熱性差的限制。考慮到它們明顯不同的變形機制,源自聚合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對其他材料系統(例如金屬和合金)的適用性也存在疑問。與聚合物相比,在金屬材料中構建仿生結構更具挑戰性。這主要是由於在傳統製造過程中難以控制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這通常涉及高溫和高壓。迄今為止,大多數仿生金屬材料僅限於那些具有珍珠層狀結構的材料,這些結構是通過定向非等距增強材料製造的。然而,最近出現了例外情況,通過將金屬熔體滲透到另一種具有更高熔點的金屬的纖維結構中,在Cu-W和Mg-Ti系統中製造魚鱗狀結構

以選擇性激光或電子束熔化的三維 (3-D) 打印為代表的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為以類似於自然界的「自下而上」方式加工金屬材料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它們在生產具有複雜預先設計結構的多孔金屬支架方面特別有效,從而為實施仿生設計提供了新的機會。各種仿生結構已被用於優化增材製造金屬支架的機械性能。然而,這種在緻密金屬材料中的建築結構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的阻礙。首先,金屬的增材製造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單一材料系統(或單一成分,即使它由多種成分或成分組成);當涉及兩種或多種成分時,該過程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相比之下,自然界中的大多數生物材料包含至少兩種具有明顯不同剛度的成分。相對剛性和柔順的成分通常是雙連續的,並且在3D空間中拓撲互連,形成特定的互穿相架構。通過3-D打印在聚合物複合材料中構建了類似的結構,並被證明可有效提高包括剛度、強度、斷裂韌性和能量耗散能力在內的性能,但在3-D打印金屬材料中很少實現、其次,儘管直接比較不同類型的仿生結構之間的機械性能對於它們在材料設計中的選擇至關重要,但這對於金屬系統尚未通過實驗實現。第三,結構-性能關係是結構優化以改善性能的基礎,但對於具有不同結構的仿生金屬材料,除了那些模仿珍珠層的金屬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特別是,與金屬系統中這些結構相關的特定強化和增韌機制仍未探索。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科院金屬所張哲峰教授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obert O. Ritchie教授等人在這裡使用兩步方法製造了一組包含不同仿生結構的Mg-Ti互穿相複合材料,具體包括:(i)開放多孔Ti-6Al-4V支架的3-D打印具有仿生結構,以及(ii)用純鎂熔體對支架進行無壓滲透。Ti-6Al-4V合金和Mg被選為成分,因為它們具有高比強度、低密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此外,它們在剛度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這在質量上與生物材料相似。設計了三種類型的仿生結構:(i)模仿珍珠層的實體結構,(ii)扭曲的膠合板或模仿節肢動物外骨骼的所謂Bouligand結構,和 (iii) 模仿海螺或雙殼貝殼的交叉層狀結構。

在這項工作中,這三種仿生結構是通過3-D打印Ti-6Al-4V支架構建的,然後用Mg無壓滲透形成Mg-Ti複合材料。該工藝利用了兩種成分之間的巨大熔點差異而沒有劇烈的化學反應,以及鎂熔體與Ti-6Al-4V合金的良好潤濕性。我們的目的是評估和比較這些複合材料的損傷容限,特別是強度、韌性和抗衝擊性,揭示了它們的結構-性能關係,並闡明了與其特定的仿生架構相關的增韌機制。在此基礎上,我們試圖為仿生金屬材料的建築選擇和設計提供指導。此外,我們相信我們的複合材料也可能具有結構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潛力。相關研究成果以題「On the damage tolerance of 3-D printed Mg-Ti interpenetrating-phase compoSites with bioinspired architectures」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873-9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通過將純鎂熔體無壓滲透到3-D打印的Ti-6Al-4V支架中,製備了三種類型的Mg-Ti複合材料,其具有仿生磚結構、Bouligand和交叉層狀結構。Mg和Ti-6Al-4V成分都是連續的,在3D空間中相互滲透,並且在仿生複合材料中表現出特定的空間排列,與其自然原型中的結構在質量上是一致的。相鄰的加強層通過3-D打印過程中形成的熔接接頭相互連接。析出物出現在Mg的晶界和成分之間的界面處。

仿生複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均優於離散Ti-6Al-4V顆粒增強的複合材料,但與它們的特定結構密切相關。複合材料的楊氏模量和強度可以通過修改經典的層壓板理論來結合它們的建築特徵,特別是與其成分的方向相關聯。這可能為仿生複合材料的建築選擇和設計提供理論基礎。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圖1:3-D打印的Ti-6Al-4V支架及其滲透的Mg-Ti複合材料的仿生結構。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圖2:仿生Mg-Ti複合材料的精細微觀結構、相組成和元素分佈。a-c:Mg-Ti複合材料的顯微照片,b:Ti-6Al-4V增強材料,c:Mg基體以及Mg和Ti-6Al-4V相之間的界面區域的顯微照片。d:晶粒內(上)和晶界(下)鎂基體的微區XRD圖。e:通過EDS測量獲得的元素Mg、Al、Ti、Si和V在與c中的圖像對應的區域中的面積分佈。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圖3:具有三種不同結構的仿生Mg-Ti複合材料的單軸拉伸性能和損傷特性。a:拉伸工程應力-應變曲線和b複合材料的整體斷裂形態,拉伸試驗的加載配置在a的插圖中說明。粗粒純鎂的數據也顯示在(a)中以進行比較。c–e:SEM 圖像和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的拉伸樣品在 (c) 實體、(d)Bouligand和(e) 交叉層狀結構的斷裂前卸載的體積渲染。CT圖像通過濾除Mg的信號並以黃色突出裂紋區域來處理。e中的插圖放大Mg內的滑移帶以及交叉層狀結構複合材料中裂紋的偏轉和分支。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圖4:三種仿生結構的楊氏模量和強度的層壓理論分析。

仿生複合材料呈現出「Γ」形的R曲線,其J積分呈上升趨勢,但隨着裂紋的擴展速率呈下降趨勢。仿生結構引發了一系列外在的增韌機制,包括裂紋偏轉/扭曲和未開裂的韌帶橋接,以保護裂紋尖端免受施加的應力。裂紋尖端之前的微裂紋進一步促進了這些機制。當沿不同方向加載時,只有交叉層狀結構在衝擊韌性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各向異性。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圖5:不同結構的仿生Mg-Ti複合材料的斷裂和衝擊韌性。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圖6:仿生Mg-Ti複合材料的開裂形態和增韌機制。(a) 實體、(b) Bouligand和 (c)交叉層狀結構的複合材料的准靜態斷裂韌性樣品的SEM圖像和CT體積圖。CT圖像通過濾除成分信號並突出裂紋區域進行處理。(b)中的白色箭頭表示裂紋尖端之前的微裂紋。(c)中的插圖放大了鋸齒形開裂路徑以及由此產生的裂紋面之間的摩擦滑動,如箭頭所示。

Nature大子刊:3D打印高強韌仿生結構的鎂鈦互穿相複合材料 - 天天要聞

圖7:不同結構的仿生Mg-Ti複合材料的機械性能比較。

在三種仿生結構中,交叉層狀結構在增強材料、離域損傷和抵抗裂紋擴展方面最有效。這種結構賦予複合材料最佳的機械性能組合,包括強度、斷裂伸長率、斷裂功以及斷裂和衝擊韌性。這主要歸因於其分層性質,其中組成方向和界面的變化在不同的長度尺度上是活躍的。

仿生鎂鈦複合材料可能具有結構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潛力。仿生結構的顯着強化和增韌效率可進一步用於開發新的仿生金屬材料。目前的理論分析和處理路線可以為更精確和更有效的方式設計和構建架構提供手段。

來源:前沿材料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