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輸頭孢過敏不幸身亡,醫生:急救藥品必須觸手可及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喬芮)5月4日,「大一女生輸頭孢過敏不幸身亡」衝上各平台熱搜榜,使用頭孢到底要不要做皮試?如何預防和降低過敏反應風險?相關話題引髮網友熱議。

據《大河報》5月3日報道,陶蘭(化名)父親接受該報採訪時稱,4月15日晚,陶蘭因腹痛和3名同學一起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西陵院區急診內科就診,醫生曾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陶蘭表示不清楚。此後,醫生開具了包含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以及其他藥物的處方。搶救病歷記錄顯示,患者在輸注頭孢曲松鈉過程中,突發意識喪失、口吐白沫癥狀。4月20日,陶蘭經搶救無效死亡。死亡證明顯示:死亡原因為過敏性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

患者的搶救病例。圖源大河報

「並非所有人在頭孢菌素使用前都需要做皮試,但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備好抗過敏等急救藥品和設備是必須遵守的。」5月4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因為頭孢菌素皮試的預測價值有限,其假陽性率較高,可能導致患者不必要的擔憂和醫療資源的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等相關指南指出,對於既往無青霉素或頭孢菌素I型過敏史,在應用頭孢菌素前不建議常規進行皮試。

5月4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藥品供應科副主任王蘭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解釋,首先,頭孢過敏機制複雜,常規皮試對此類過敏的預測價值有限,假陰性結果則可能讓醫患雙方放鬆警惕,反而增加風險。其次,藥物中的輔料成分如碳酸鈉可能干擾皮試結果準確性。

儘管常規皮試取消,但三類人群仍需特別警惕:一是有明確頭孢過敏史者,尤其是曾對同一種頭孢藥物產生反應的患者;二是曾有青霉素嚴重過敏史者;三是高敏體質人群,如既往發生過哮喘、蕁麻疹等IgE介導的過敏反應者。

鄧勇提醒,在使用頭孢菌素時,如果必須使用注射劑型,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和相關指南的要求進行用藥,並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備好抗過敏等急救藥品和設備,一旦出現過敏反應,能夠及時進行救治。此外,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觀察用藥後的身體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