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山東霍護士「男人長子宮」的笑話,董小姐可以鬆口氣了

2025年05月06日13:42:05 健康 1742

文/桐城一派

看到山東霍護士「男人長子宮」的笑話,董小姐可以鬆口氣了 - 天天要聞

醫療界的瓜,吃不完,真的吃不完。

董小姐的瓜還沒有吃完,南京和山東的瓜又熟了。

據媒體報道,南京南泰中西醫結合醫院涉嫌違規提供輔助生殖服務。5月4日晚,秦淮區衛健委等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到場開展調查問詢、封存有關資料、查驗暫扣相關醫療設備等措施。

這個輔助生殖服務是個什麼東東,我查詢了一下,所謂輔助生殖,就是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孕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試管嬰兒技術等。

既然涉嫌違規,那這個事情就嚴重了。真相如何,我們坐等後續通報。

今天重點要說的是山東瓜,雖然瓜的大小、甜度和影響力不及協和董小姐,但荒誕和詭異程度不遑多讓。

這個瓜發生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該院婦科有個護士叫霍文靜,她撰寫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發表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雜誌》2017年6月C第4卷第18期上。

看到山東霍護士「男人長子宮」的笑話,董小姐可以鬆口氣了 - 天天要聞

從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霍護士為了讓自己的論文顯得更有說服力,選取了本院一年中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含男性28例,女性12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

看到這裡,你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這是治療子宮肌瘤,還是診斷不孕不育,如果是前者,怎麼跑出55個大老爺們來。這個霍護士是不是有啥特異功能,硬生生地給55個男人沒人按上了一個子宮,還讓長了肌瘤。

男人有子宮,聞所未聞,男人長子宮肌瘤,天方夜譚,這不是把我們的認知顛了個天翻地覆嗎。

針對子宮肌瘤的研究,哪怕是對照還是觀察組病例,都不可能包括男性患者,這事常識。霍護士糊弄自己也就算了,還去糊弄雜誌的編輯,老眼昏花的老編輯看不出來,糊弄也就糊弄了,但她千不該萬不該,居然當成醫療成果寫成醫學論文發表在專業雜誌上糊弄大眾了。

這何止是糊弄大眾,這是明目張胆地褻瀆醫學,公然踐踏神聖的醫療事業,這夠得上赤裸裸地學術不端了。

跟協和一聲不吭不同,5月5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趕緊下場,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通報:「我院關注到網友反饋的相關論文信息,第一時間開展調查工作。經核查,網傳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我院依規依紀給予護士霍某某記過處分、降級處理,取消其五年內各類晉級晉陞等資格。」

看到山東霍護士「男人長子宮」的笑話,董小姐可以鬆口氣了 - 天天要聞

霍護士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這事就這麼完了?董小姐憑藉一人之力將教育公平、醫患信任、婚姻忠誠、階層固化和學術腐敗五大社會敏感問題揭了個底朝天,霍護士的貢獻在哪裡?

一個護士,為了晉陞,為了職稱,最終目標是為了加工資,她拼了命地寫論文,還要求發表在公開的專業雜誌上。試想一下,一個小護士,哪有上手術台的機會,沒有課題沒有科研她如何寫論文?

連董小姐這種背後資源多得嚇死人的二代,都要院士泰斗手把手教他寫論文如何造假,可想而知,霍護士鬧出「男人長子宮」的笑話就可以理解了。

唯論文論這種制度,就是在逼良為娼,就是逼着人去弄虛作假,逼着霍護士走上了學術不端之路。

原以為董小姐的「4+4」是個不好笑的笑話,沒想到,今年最不好笑的笑話,居然是霍護士的「男人也會得子宮肌瘤」。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數據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每天拉伸10分鐘,或能收穫4個身體變化 - 天天要聞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每天拉伸10分鐘,或能收穫4個身體變化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我媽有糖尿病快十年了,
人機對齊:破解AI倫理困境的「鑰匙」 - 天天要聞

人機對齊:破解AI倫理困境的「鑰匙」

近年來,AI(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在帶來效率革命的同時,也暴露出隱私泄露、歧視偏見、算法濫用等倫理問題。當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人類能否對其託付生命健康?
一文讀懂: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區分及防治要點 - 天天要聞

一文讀懂: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區分及防治要點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都是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這三種疾病癥狀相似,許多家長常常難以判斷。今天,我們教您如何分辨它們。5歲的明明早上起床時突然開始頻繁打噴嚏,伴有清水樣鼻涕,輕微發熱至37.8攝氏度。
女生曬照被網友提醒有「瘤」?真的救命了!醫生回應 - 天天要聞

女生曬照被網友提醒有「瘤」?真的救命了!醫生回應

5月5日話題#女生曬照被網友看出血管瘤#衝上熱搜綜合揚子晚報消息今年4月,重慶一位女生在社交平台曬出自己用手電筒照手上血管的照片並配文「光穿過了我的手發現了我另一個小心臟」沒想到照片發佈後有眼尖的網友提醒她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她就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血管瘤隨後,該女生髮文「感謝網友救命」消息引發關注後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