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昆明信息港_昆明】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傳統分科診療模式往往讓患者輾轉於不同科室,而且患者還可能面臨多次手術,難以實現高效協同治療。隨着醫療理念的進步,「心腦同治」這一創新模式應運而生,多學科協作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診療方案。

近日,昆明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心內科等多學科團隊緊密協作,成功為多名複雜心腦疾病患者實施「冠脈造影+腦血管造影」聯合檢查,實現「一次檢查、雙重評估」的診療突破,一次手術同時解決心、腦兩大難題。
打破學科壁壘,多學科協作實現一站式診療
56歲的楊先生9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皮、右側面部及肢體麻木等癥狀,外院做了腦血管造影檢查,結果提示頭頸動脈粥樣硬化改變並不同程度狹窄,長期依靠多種藥物維持治療。近1個月,以上癥狀加重,多次發生小中風,為進一步治療到我院就診。
神經內科李順萍主任接診。詢問後發現,楊先生既往有冠心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後、高血壓3級等病史,且在院期間反覆發生心絞痛,經心內科翟菁主任會診之後,建議同期行冠脈造影加腦血管造影,評估病情之後決定下一步治療。
按照傳統治療流程,楊先生需要分別接受腦血管造影和冠脈造影兩次手術,而且這兩項手術分屬不同科室,兩次手術加上相關住院費用,不僅會顯著增加手術風險,還會讓患者承受更多痛苦,加重經濟負擔。
為了給楊先生提供最合適的診療服務,神經內科團隊與心內科團隊、神經外科團隊、麻醉科團隊等學科進行多學科MDT會診。經過專家團隊討論後,決定採用「心腦同治」方案,為楊先生行心腦血管聯合造影檢查,即一次手術,冠狀動脈造影和腦血管造影同台完成,根據檢查結果再進行下一步治療。

手術當天,心內科翟菁主任團隊與神經外科向守衛主任團隊齊聚DSA複合手術室。僅通過橈動脈穿刺置入血管鞘管,先後為患者進行全腦血管造影、心臟血管造影,兩個團隊無縫銜接,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整個手術!
參與手術的心內科專家翟菁主任表示:患者的冠狀動脈以及顱內動脈均有受累,傳統的心腦聯合造影,先從股動脈路徑進行腦血管造影,再從橈動脈路徑進行心血管造影,患者需兩次穿刺、而且手術時間較長,患者痛苦大。目前我院開展的從橈動脈路徑入路,只需穿刺一次就可以同時完成腦血管造影及心臟血管造影檢查,而且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對患者創傷小、恢復快。」
展望未來:推動心腦同治常態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兩類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礎,許多患者同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然而,很多患者在做造影的時候需要同時在心血管內科和神經外科來回切換。不僅增加了做手術和穿刺部位的次數,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以及住院時間和醫療總費用。
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心腦同治的理念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知。昆明三博腦科醫院積極踐行「心腦同治」理念,新院區建院伊始,就提出「心腦同治」建院願景,依託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科診療優勢,由國內知名心外科專家王忠明教授和心內科專家翟菁主任領銜建設心臟中心,共同構建一支「心腦同治」優勢學科團隊。

此舉打破心腦疾病分科診療壁壘。在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患者不再只是心臟病去看心內科,中風去看神經內科,而是由心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多學科聯合治療。除了會診,手術也可以一起做,即原本需要進行兩次的手術,一台手術就可以同時解決了心腦兩方面問題,不僅減少了穿刺或手術損傷,也顯著縮短了住院時間。對比傳統分次手術,該模式展現出突破性優勢:創傷減半、效率倍增、經濟減負。
神經外科專家向守衛主任指出:「心腦血管疾病同根同源,例如房顫可能導致腦栓塞,頸動脈狹窄則易引發腦缺血。聯合造影不僅能明確病因,還能為後續藥物、支架或手術干預提供精準依據。目前,我院「心腦聯合」 救治模式初見成效,已為多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實施聯合造影術與治療,顯著提升診療效率,不僅大幅縮短診療時間、減少耗材損耗,還切實降低患者術前檢查及治療成本,極大緩解病痛。」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這一項多學科協作的成功實踐,不僅代表了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方向,更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樹立了新標杆。未來,醫院將進一步優化流程,推動心腦同治常態化。相信隨着心腦同治理念的深入推廣,必將惠及更多患者,造福廣大複雜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