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7人腦梗,最年輕23歲,不抽煙也不喝酒!專家提醒

氣溫驟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連續收治多例突發腦梗的患者

最多一天收治7例

其中最年輕的是兩名23歲、24歲的小伙

1這麼年輕!23歲IT男連續趕項目突發腦梗

陝西小伙王超(化名)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晚上11點以後才到家,23歲正是努力拚搏的年紀,他和所有IT從業人員一樣,會加班加點趕項目,在連續奮鬥幾個通宵後終於可以稍微喘口氣。

結果當晚在浴室洗澡時,他撲通一下栽倒在地,蘇醒後,不僅無法說話、右半側身體也不聽使喚。午夜12點,他被室友緊急送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專家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王超為「急性腦梗死」,對症治療後,他的病情逐漸好轉,之後被轉入神經內科病房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其實,早在2個月前,王超就有身體不舒服的癥狀——反覆頭暈,時不時看東西模糊,會突然間短暫的眼前發黑、雙目失明,隨即又恢復,但是忙於工作的他卻一直沒有重視。

「好在搶救及時,這位年輕小伙比較幸運的逃過一劫!」急診創傷中心主任楊小鋒主任醫師介紹,腦梗死是腦卒中(即「腦中風」)的一種,又稱缺血性腦卒中,占所有腦卒中的80~90%。腦梗死是指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的缺血、缺氧性壞死,而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綜合征。

腦卒中的致殘率高達75%,病死率超過20%,所以對腦中風患者來說,搶救時,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也就越好。

在臨床上,醫生遇到不少患者都因為發病時身體狀態不敏感,或是發現癥狀時家人沒有及時干預,而是選擇先「緩一緩」休息,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等到病情嚴重之後再進行治療,往往導致肢體癱瘓、言語障礙、吞咽障礙、認知障礙等嚴重的後遺症。

2可別小覷了腦梗的這些重要誘因

其實,身高1.73米的王超,體重只有120斤,平時不抽煙也不喝酒,沒有先天性的腦血管畸形。怎麼會突然腦梗?異常的血壓指標,讓專家找到腦梗的「源頭」。

IT工作需要他每天端坐在電腦前、很少運動,這段時間趕項目,他常常一忙就到半夜兩三點、有時甚至通宵不睡,白天再稍微睡一兩個小時補充睡眠。

專家分析,緊湊的工作節奏、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外加常常熬夜與久坐不動,容易讓人的身體釋放出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時下正值季節轉換,溫差較大,溫度變化的刺激,讓本來就處於高凝狀態的血液系統,由一系列綜合性因素誘發血栓形成、造成血管堵塞,最終引發了王超的急性腦梗死。

「發生腦梗的患者,生活中必然是存在各種高危因素的,如果不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再次發生腦梗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三、四倍。」汪建文副主任醫師解釋,90%的腦卒中(包括腦梗塞)與各種疾病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最好的治病方式就是「預防」。專家說,急性腦梗死的爆發就像是「點爆竹」,基礎疾病是「炸藥包」,而情緒上頭、暴飲暴食以及熬夜不睡、壓力過大等都是引燃炸藥的「火星子」。專家強調:「年輕人規律作息、健康飲食保持身體健康才是最大本錢,一定要緩解壓力、控制情緒、戒煙少酒、盡量避免熬夜!」

3遭遇腦梗死,這些保命法則要記牢

「急性腦梗搶救的黃金時間是在發病後的6小時之內,每耽誤1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越早送達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或卒中中心單位規範治療,救治和恢復的機會越大。」楊小鋒主任強調,年輕人可千萬別低估腦中風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頭暈,短暫的視物不清、黑矇,言語含糊,嗜睡,經常打哈欠,四肢麻木、運動異常,舌根、肢體、面頰發硬以及耳鳴、暈厥等,都是它釋放出的危險信號。

為了能夠讓大家儘快偵測到腦中風,專家推薦BE FAST原則,簡言之就是:「難平衡、看不清、臉不正、臂不平、語不靈、趕快撥打120!」

如何緊急處理腦中風

專家建議:

1.如果出現腦血管癥狀,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儘快選擇能治療腦血管病的專業醫院,不能等待自我轉好,以免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2.讓患者平躺,頭轉向一側(避免如發生嘔吐導致窒息),清除口鼻內的異物保證患者呼吸通暢,等待救護車,不亂餵食物、水,也不要用指尖放血。

3.切記不要給患者隨意服用藥物,包括但不限於降壓藥、阿司匹林等,盲目進行這些急救,反而會幫倒忙!

(西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