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2025年05月23日15:13:09 健康 1183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越來越多的人在五十歲之前被診斷出直腸癌,不是個別,而是趨勢在上揚。癌症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病」,它正在悄悄往年輕人群體里鑽。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這事兒不是最近才發生的,臨床數據其實早就開始變得反常。美國癌症協會2023年發佈的數據表明,近十年間,四十歲以下人群的直腸癌發病率倍增,死亡率亦呈上升態勢。

更奇怪的是,大部分年輕患者,在確診之前根本沒啥特別明顯的癥狀,直到出血、疼痛或腸道功能嚴重紊亂才去看醫生。等看了,就晚了。

這些年大家總說要少吃燒烤、腌制食品、紅肉等等,這是對的,但也沒解決根本問題。

醫生其實越來越不敢輕易下結論,因為癌症正在「智能化」,變得不像以前那樣遵循傳統路徑。

很多患者根本沒有所謂的「高危因素」,也沒家族史,生活習慣甚至比常人還要健康,但依然躲不過。這說明,直腸癌背後的機制,比我們想的複雜太多。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很多人以為直腸癌和飲食、排便習慣最相關。但忽略了一個重要變量——作息和生活節奏。

腸道神經系統以其高度自主的調節功能,被讚譽為人體的「第二大腦」。這個系統對節律特別敏感,長期失眠、晚睡、壓力爆棚、過度焦慮,都能擾亂它的工作。

流行病學研究數據表明,與保持規律晝夜節律的人群相比,長期從事夜間輪班工作的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49%(RR=1.49)。

這不是偶然,生物鐘紊亂直接打亂了腸道內菌群平衡,免疫功能也跟着紊亂。當有害菌佔據優勢時,腸道慢性炎症便會悄然來襲。再進一步,就可能癌變。

再說個大家根本不會想到的事兒:久坐不動,不光讓你腰酸背痛,它還和直腸癌強相關。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根據《英國癌症雜誌》2022年發表的一項大規模隊列研究通過對10萬名受試者長達8年的隨訪觀察發現。

每日久坐時間超過6小時的個體,其結直腸癌發病風險較活動量正常人群顯著增加25%。

諸多之人,白日上班時坐,夜晚歸家亦坐,用餐之際也坐,瞧手機時仍坐,連動一動都成了奢望。

腸道長期缺乏蠕動,毒素和致癌物質滯留腸道時間延長,本來能排出去的,現在成了「二次吸收」。

生活節奏變快,還有一件事被很多人當成日常卻極其危險——頻繁服用瀉藥或者濫用保健品調理腸道。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市面上所謂的「清腸」產品、某些排毒飲料,說是有益腸道,其實很多都含有刺激性成分,長期使用會破壞腸道黏膜屏障。

日本有個研究特別有意思,他們追蹤了6521位女性,發現經常使用「清腸飲品」的人群,患腸道疾病的幾率比普通人高出32%。

一開始可能是為了通便,但用久了身體就喪失了自己調節的能力,腸道成了「依賴型廢物處理廠」。

有人說,癌症靠基因決定。這說法不全對。事實上,大約80%的直腸癌病例跟環境因素、生活方式有關。

基因只是一把火種,生活方式才是那個點火的人。不客氣地講,即便你有家族病史,然而只要生活方式足夠健康、規律,患病的風險也會大幅降低。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可反過來講,一個健康家族背景的人,亂搞自己的作息和飲食,一樣照樣中招。

還有個冷門數據,來自《Gut》雜誌的一篇橫斷面研究,指出每天吃超過20克膳食纖維的人群,其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下降27%。

這事不是新鮮事兒,但問題在於現代人的飲食結構正在遠離「高纖維」這件事。快餐、外賣、深加工食品成了主食,青菜和粗糧被邊緣化。

長期下來,腸道失去了「刷牆」的清潔工具,細胞暴露在毒素中越來越久。這不是簡單的「不愛吃青菜」問題,而是飲食文化和社會節奏深層次的錯配。

再說一個完全沒人注意的細節:馬桶的高度。傳統的蹲廁姿勢能拉直直腸通道,更容易排乾淨。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但現代人用坐廁的時間越來越多,排便時間延長,甚至有人養成了「玩手機蹲馬桶」的習慣,肛門括約肌長時間受壓,直腸長期處於不完全排空狀態。

這種慢性刺激亦可能為一種隱性風險。美國哈佛醫學院在2020年曾發佈過一個內部建議,提醒醫院重視病人排便姿勢對腸道健康的影響。

雖然這聽起來有點荒誕,但它卻恰恰體現出我們忽略的日常,才是真正改變健康軌跡的「細節殺手」。

表面看直腸癌是局部問題,實質上反映的是整個社會健康結構出了問題。

年輕人加班熬夜、精神緊繃、吃飯不定時、運動稀少,不少人活得像機器,一天時間被工作、社交、信息過載壓得連喘氣都困難。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這種狀態下,身體的自我調節機制早晚崩潰。哪怕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也不代表你身體就安全。

健康不是靠「少做壞事」維持的,而是靠系統性地做好日常小事累積出來的。

最令人警醒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直腸癌患者,都是在檢查出晚期才知道。因為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大家以為沒事。

可腫瘤在體內早已悄悄發展。大便帶血、腹瀉和便秘交替、體重突然下降、乏力等等,這些都是晚期信號。可惜多數人對這些癥狀都不敏感,或者以為是普通腸炎痔瘡

所以說,真想避免這個病,不能只盯着吃什麼、拉什麼,而要從生活模式、思維習慣、甚至社交方式上去改。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很多人以為,健康就是一個人自己的事兒,但其實,社交環境也在悄悄塑造我們的健康。

比如身邊人如果都晚睡、常吃垃圾食品、不運動,你也很難獨善其身。健康不是個體選擇,而是一種群體氛圍。

既然講到這,問題來了:如果直腸癌和我們的節奏和情緒關係這麼大,那是不是可以通過情緒管理來降低患癌風險?

這個問題還真有答案。2021年有項在韓國做的大規模回顧性研究,納入了超過24萬人的數據。

臨床研究顯示,持續存在抑鬱、焦慮等情緒障礙的個體,其結直腸癌發病風險較常人顯著增加約40%。其中慢性焦慮的關聯性最強。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主要原因是情緒失調會長期激活應激系統,分泌皮質醇和促炎細胞因子,這些物質會干擾腸道黏膜修復。

破壞腸道菌群平衡,進一步誘發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乃癌症發生的核心通路之一。

所以,別再以為壓力大只是「心情不好」,那是身體在求救。

未來預防癌症的主戰場,可能不再是藥物和手術,而是情緒、節律、和人際連接的修復工程。那些能好好睡覺、吃飯、笑的人,或許比吃了多少保健品都有用。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宋丹,柴亞欣,葛延平.直腸癌DCE-MRI定量分析參數與微血管生成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癌症雜誌,2025,35(03):320-325.

越來越多的人直腸癌去世!醫生含淚苦勸:這3件事,再愛也要戒掉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全省首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血管斑塊多學科診療門診開診 - 天天要聞

全省首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血管斑塊多學科診療門診開診

極目新聞記者 王晨曦通訊員 貝蘭 周憲當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生活方式改變,心腦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則是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的「隱形炸彈」。為提高血管斑塊的精準管理和高效治療,滿足患者就醫需求,5月23日,全省首家血管斑塊...
水果代餐,多多益善……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 天天要聞

水果代餐,多多益善……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多學一個知識點這些吃水果習慣不可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但以下食用水果的方式,並不科學:×將水果榨成果汁:榨取一杯果汁,通常需要使用三四個水果,這會使人在
癌症轉移後還有救嗎?醫生提醒:這4處轉移仍有治癒的可能 - 天天要聞

癌症轉移後還有救嗎?醫生提醒:這4處轉移仍有治癒的可能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癌症一旦「轉移」,很多人腦海里就只剩下一個詞:絕望。但真的是無藥可救了嗎?其實未必,尤其是當癌細胞轉移到了某些特定部位時,仍存
三伏天必喝!一杯炒姜米茶,逼出十年寒濕 - 天天要聞

三伏天必喝!一杯炒姜米茶,逼出十年寒濕

濕氣困住的現代人,需要一碗「暖身茶」清晨的辦公室,咖啡的香氣掩蓋不住鍵盤聲里的疲憊。鏡子里蠟黃的臉、黏膩的頭髮、總也沖不幹凈的馬桶……這不僅是你的日常寫照,更是千千萬萬打工人的「濕氣困局」。
官方首次披露:夏建亭已被查 - 天天要聞

官方首次披露:夏建亭已被查

只講人情不講政治,長期與監管對象保持不正當往來,既長期借用多人證券賬戶炒股,還充當資金「掮客」,為他人介紹資金炒股並收受高額感謝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紀檢監察組、黑龍江省紀委監委5月23日消息,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夏建亭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夏建亭...
河北廣宗:縣醫院開展健康義診及慢病篩查活動 - 天天要聞

河北廣宗:縣醫院開展健康義診及慢病篩查活動

關愛基層群眾,服務百姓健康。為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充分發揮醫共體總醫院優勢,滿足廣大基層群眾健康需求,5月22日上午,廣宗縣醫院組織義診團隊到東召鄉北蘇村開展慢性病篩查、健康宣教及義診活動。來自醫院老年病科、神經內科等科室的10餘名醫療護理專家組成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