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2025年07月08日14:50:22 健康 3536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胃癌仍然是全球第五大癌種,亞洲則是胃癌的高發地區。從目前的研究證據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胃癌將是一個持續的重要公衛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正表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在不同風險人群中,50歲以下的患者比例正在增加。


今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來自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who)科研團隊的論文,研究者們對2008年-2017年出生人群中的胃癌負擔進行了預測。在全球範圍內的185個國家和地區,該出生隊列中預計將發生1560萬例胃癌,其中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三分之二病例發生在亞洲。


《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 天天要聞


本次研究的方法是參考了globan 2022的國家特定年齡發病率和聯合國人口預測隊列的特定死亡率,假設未來的胃癌發病率不發生變化,由此估算全球2008-2017年出生隊列的胃癌發病情況。


在預計發生的1560萬例新發胃癌病例匯總,有1060萬例(68%)發生在亞洲,其次是美洲(200萬/13%)、非洲(170萬/11%)、歐洲(120萬/8%)、大洋洲(0.7萬/0.4%)。超過70%的胃癌病例集中在人類發展指數(hdi)較高的國家和地區。


其中,76%病例歸因於幽門螺桿菌。亞洲則有800萬病例歸因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多數胃癌,尤其是非賁門胃癌(ncgc),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可通過抗生素質子泵抑製劑治療感染來預防。


約650萬病例(42%)將發生在中國和印度,是佔比最高的。其次日本、伊朗、俄羅斯、巴西、越南等25個國家/地區的預計病例負擔也在10-100萬例之間。


《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 天天要聞


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影響胃癌負擔的變化。參考globan 2022的數據,研究者觀察到,部分當前低發病率地區可能面臨著胃癌負擔猛增的風險。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當前胃癌負擔較低,但未來負擔可能會暴漲至6倍,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負擔增加也在2-6倍不等。


得益於廣泛普及的胃癌篩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管理項目,我國的胃癌發病率預計較為穩定,增長率在1-2之間。


研究者進一步假設,ncgc發病率在20年內每年下降或上升3%的情景下,預期病例數分別減少38.2%或增加66.5%。即使在ncgc發病率每年下降3%的情況下,估算的胃癌病例數仍高於globocan 2022的橫斷面估計。


如果幽門螺桿菌篩查與治療策略的干預有效性為100%,胃癌病例可減少高達75%;若假設干預效果為90%和80%,則分別減少67.5%和60%,足見幽門螺桿菌管理在胃癌防治方面的重要性。


儘管本研究受限於數據質量不一、癌症登記覆蓋不全等問題,所用數據仍代表當前最佳全球估計。研究結果突顯了在全球層面加強胃癌預防、優化資源分配及開展以人群為基礎的干預措施的緊迫性,尤其是在胃癌傳統負擔較低但正在快速上升的地區。

《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park, j.y., georges, d., alberts, c.j. et al. global lifetime estimates of expected and preventable gastric cancers across 185 countries.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793-6

本文作者丨代絲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 天天要聞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 半島網7月8日訊(記者 張家瑞)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在心內科學科帶頭人鍾敬泉教授、科室主任姚桂華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教授的指導下,在麻醉科副主任鄭強、心外科副主任霍玉峰、超聲心動圖室許紅曉副主任醫師等支持下,心內科冠心病與結構性心臟病病區副主任、結構性...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 天天要聞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控糖不是犧牲生活,而是重建它的藝術。」【第一關】不控糖,生活隨時「斷電」!你有沒有試過:飯後血糖飆升,整個人昏昏欲睡?或者一天忙碌下來,才發現手腳發麻、眼花頭暈?這不是小問題。糖尿病不是簡單「少吃甜」就夠了,它像隱形炸彈,藏在每一口飯、每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 天天要聞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剛上崗三天,正在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做實習保安的大二學生鄺藝年就做了一件很「帥」的事:7月5日上午,一患者突然暈倒在醫院門診大廳外。鄺藝年見狀,衝上前去將其「公主抱」,狂奔三百米沖向急診室。從發現到交接給醫生,只用了兩分鐘。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事發5日上午十一時許,當時該患者正在門診大廳外,突然無法站立...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 天天要聞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隨着暑氣漸長三伏天即將到來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濕氣最重的時節也是調理體質的黃金窗口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為何是30天?
馬上「入伏」,心臟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氣炎熱3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心臟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氣炎熱3件事最好少做

提到三伏天,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熱。在如今馬上入伏的情況下,想要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我們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相關數據調查可知,直至六月,我國西北地區東部、黃淮到江南等地帶,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30°C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這種天氣情況下很容
2025年DMD療法研發迎突破,多款新葯衝刺上市!改寫患者命運的新曙光 - 天天要聞

2025年DMD療法研發迎突破,多款新葯衝刺上市!改寫患者命運的新曙光

▎葯明康德編者按:2025年上半年剛剛結束,我們欣喜地看到,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新葯研發領域迎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突破,涉及小分子、寡核苷酸、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其中,寡核苷酸療法作為治療DMD的重要模式,相關偶聯技術的發展成為推動下一代療法的關鍵驅動因素。為滿足行業持續增長的研發需求,葯明康德旗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