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福建衛生報】
62歲的張大叔(化名)
患高血壓10多年
一直控制得不錯
但最近幾個月
他的血壓像「過山車」一樣
忽高忽低
降壓藥怎麼吃都無濟於事
還常常乏力、心慌
甚至腿軟到走不動路
本以為只是普通高血壓
沒想到
去醫院一檢查
引起張大叔血壓血鉀波動的「元兇」
居然藏在一側腎上腺里
……
高血壓+低血鉀
竟是腫瘤在作祟
眼瞅着降壓藥怎麼都控不住血壓,張大叔去當地醫院做了個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的血鉀遠低於正常值,於是張大叔被轉診到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治療。

(圖片來源於豆包AI)
CT檢查顯示,張大叔的左腎上腺有兩顆腫瘤,一顆疑似嗜鉻細胞瘤,另一顆可能是醛固酮瘤,正是這兩個腫瘤讓張大叔的血壓出現了巨大的波動。
「嗜鉻細胞瘤會突然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導致患者出現陣發性的血壓升高,伴有心動過速、頭痛、出汗、面色蒼白等癥狀。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會「偷走」血鉀,患者會在疾病早期出現中度高血壓,舒張壓升高為主,且服用降壓藥物療效較差。患者常有乏力、軟癱、夜尿增多等癥狀,檢查後會發現低血鉀。」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溫俊平說。
多學科會診制定「拆彈計劃」
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省立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葉烈夫告訴記者,張大叔的疾病十分罕見。
「通常這兩種腫瘤不會『結伴出現』,有文獻記載,截至2020年的20年間,全世界報道的病例不過15例。」葉烈夫說,「不僅如此,兩個腫瘤的切除也十分複雜,手術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大出血或血壓驟升驟降,危及生命。」
為此,省立醫院泌尿外科牽頭,迅速組建了「拆彈專家團」:泌尿外科主攻腫瘤切除;心內科先給心臟「鋪路」,解決冠脈狹窄問題;呼吸科改善肺部炎症,降低麻醉風險;麻醉科全程監控血壓,防止術中出現「血壓風暴」。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並藉助醫院新開展的分子影像PET-CT精準定位腫瘤位置後,葉烈夫帶領團隊採用後腹腔鏡微創技術,成功完整切除兩顆腫瘤。
術後病理證實,張大叔的兩顆腫瘤,一顆是嗜鉻細胞瘤,一顆是醛固酮瘤,診斷完全正確。
術後隨訪顯示,張大叔的血壓已成功恢復至正常水平,並遵醫囑停止服用降壓藥。同時,其血鉀水平也已回升至正常範圍,之前出現的乏力與心慌癥狀現已完全消失。
哪些人需要篩查腎上腺腫瘤?
溫俊平表示,像張大叔這樣因腎上腺問題引發的高血壓屬於繼發性高血壓,它們多數屬於難治性高血壓,如果沒有找到病因,容易出現併發症,血壓控制不佳。經過針對性治療後,患者血壓一般控制良好,甚至可以停用降壓藥。
當高血壓患者出現以下癥狀或情況時,就要警惕血壓升高是否由腎上腺疾病引起:
年輕輕就得高血壓(
服用降壓藥後,血壓仍控制不佳;
高血壓合併低血鉀(乏力、抽筋);
突發血壓飆升、心悸、出汗(嗜鉻細胞瘤典型癥狀)。
「高血壓不一定是原發的!」溫俊平建議每個高血壓病人都要關注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尤其腎上腺相關的繼發性高血壓。
如果您的血壓長期不穩
或合併低血鉀、心悸等癥狀
千萬不要大意,儘早排查
避免延誤治療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林穎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