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眾」注意了:隔夜瓜存放不當,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2025年05月28日15:14:09 健康 1090

《黃帝內經》有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古人以順應四時的智慧指導飲食養生,而「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的諺語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

正值夏季,西瓜、黃瓜、冬瓜等「解暑明星」登堂入室,成為餐桌上的清涼擔當。

但是,從國家疾控中心數據得知,因食用變質瓜果引發的食源性疾病中,西瓜佔比高達41%,而「隔夜毒」「細菌超標」等關鍵詞頻頻登上熱搜。這無疑是提醒「吃瓜群眾」:吃瓜雖好,但需要注意吃瓜方式。

如何正確吃瓜,今天來聽聽醫生的建議。

隔夜瓜存放不當

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西瓜是夏季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但若儲存不當,可能引發健康風險。尤其是隔夜西瓜,常因細菌滋生而成為「隱形殺手」。

5月16日,鄭州一名女子因食用隔夜西瓜引發急性腎衰竭,險些喪命。她將未吃完的西瓜用保鮮膜包裹後冷藏保存,次日食用時,她為「保險起見」切去了表層約1厘米的部分,但仍有腹痛癥狀。她未及時就醫,反而自行服用中藥大黃「排毒」,導致脫水加重並休克,最終被送醫確診為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情緩解。

該女子因食用隔夜西瓜引發急性腎衰竭的事件引發關注,而類似案例並非個例——福州陳女士將未吃完的西瓜冷藏隔夜後食用,結果出現腹痛、腹瀉、高燒40.2℃,最終確診為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的急性胃腸炎和膿毒血症;來自吉林的張先生因食用隔夜瓜導致全家出現嘔吐、腹瀉……這些悲劇背後,是公眾對隔夜西瓜潛在風險的認知不足。

「吃瓜群眾」注意了:隔夜瓜存放不當,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 天天要聞

河南省中醫院肝膽脾胃病一區副主任趙長普解釋道:「切開的西瓜即使冷藏,細菌仍可能快速繁殖,尤其是表層1厘米區域是細菌高危區。冷藏時間建議不超過48小時,但隔夜西瓜(約24小時)若保存不當,毒素可能已滲透內部。患者自行服用中藥大黃(瀉藥)導致脫水加重,最終誘發休克和腎衰竭。如果出現腹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切勿自行用藥!」

健康吃瓜

遠離「毒瓜」陷阱

「隔夜瓜並非不能食用,但需嚴格評估保存條件與時間。」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萬里表示——

· 建議西瓜優先24小時食用完畢,若需要保存,則冷藏時間需嚴格控制在48小時內,並確保冰箱溫度低於4℃。

· 保存時,應將西瓜密封包裹,避免與其他生食混放,減少交叉污染風險。

· 食用隔夜西瓜時,需查看果肉是否發黏、變色(如發黑、發褐),入口是否有酸澀味,並警惕腹痛、腹瀉、發熱等身體反應。

· 一旦出現癥狀應立即就醫,切勿自行服用中藥大黃等瀉藥緩解。

「吃瓜群眾」注意了:隔夜瓜存放不當,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 天天要聞

從《黃帝內經》的「順時而食」到現代科學的「食品安全」,西瓜的清涼背後需多一份理性。隔夜西瓜的「毒」並非天生,而是源於儲存不當與衛生疏忽。科學吃瓜,方能在炎炎夏日享受清涼而不「中招」。

「清涼擔當」

夏季好瓜大推薦

「吃瓜群眾」注意了:隔夜瓜存放不當,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 天天要聞

冬瓜:消暑祛濕的「天然白虎湯」。

冬瓜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利尿、消腫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合夏季濕熱體質人群。

現代營養學發現,冬瓜含水量高達96.6%,熱量低,富含鉀、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有助於調節血壓、促進消化。冬瓜皮和冬瓜仁也具有藥用價值,冬瓜皮可利尿消腫,冬瓜仁能潤肺化痰。

無論是清炒、煮湯還是熬粥,冬瓜都能為夏季餐桌增添一抹清新。例如冬瓜排骨湯、海米燒冬瓜等,既能解暑,又鮮美可口。

但需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以免加重寒涼癥狀。

「吃瓜群眾」注意了:隔夜瓜存放不當,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 天天要聞

苦瓜:清心瀉火的「天然涼茶」。

苦瓜性寒,味苦,能清心瀉火、明目解毒,對夏季心火旺盛引起的口舌生瘡、煩躁不安有顯著效果。

現代研究發現,苦瓜富含維生素C、鉀和苦瓜苷,能促進食慾、降血糖,同時抑製糖類轉化為脂肪,適合減重人群。苦瓜的烹飪方式多樣,涼拌或素炒最能保留其營養。

但需注意,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胃腸不適,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應謹慎。

「吃瓜群眾」注意了:隔夜瓜存放不當,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 天天要聞

黃瓜:補水潤燥的「天然水袋」。

黃瓜含水量高達98%,被譽為「補水第一瓜」。其丙二醇酸成分可抑製糖類轉化為脂肪,適合減重人群;豐富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有助於改善夏季「情緒中暑」和皮膚乾燥。

黃瓜生吃或涼拌最能保留營養,口感清脆爽口。此外,黃瓜還含鉀元素,能調節血壓,緩解四肢浮腫。

但需注意,黃瓜性涼,脾胃虛寒者不宜空腹食用,且需徹底清洗以避免農藥殘留。

「吃瓜群眾」注意了:隔夜瓜存放不當,或誘發休克和腎衰竭 - 天天要聞

西瓜:解暑降溫的「天然白虎湯」。

西瓜味甘多汁,中醫稱其為「寒瓜」,性寒,歸心、胃、肺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

現代營養學證實,西瓜富含番茄紅素、維生素C和鉀,能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同時促進鈉鹽排出,輔助降壓。西瓜皮也可入菜,涼拌或煮湯能進一步發揮其清熱解暑作用。

西瓜雖好,但並非人人適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攝入量,腎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食用,脾胃虛寒者更應慎食。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直播大醫生:從「骨」開始 守護「髖」健康 - 天天要聞

直播大醫生:從「骨」開始 守護「髖」健康

骨折,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但有一種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它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什麼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為什麼它如此危險?如何預防和應對這種骨折呢?健康難題,直播大醫生為您一一破解。5月30日下午3點,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創傷中心副主任曹斌與您相約石家莊市人民醫院融媒體...
端午將至,粽子美味莫貪多 - 天天要聞

端午將至,粽子美味莫貪多

文字/視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熊靜隨着端午節臨近,軟糯香甜的粽子成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角。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老年病科十三病室副主任余慧提醒,粽子雖美味,但食用不當,可能給身體健康帶來諸多隱患,老年人更需
中高考在即,中醫妙方助考生緩解身心壓力 - 天天要聞

中高考在即,中醫妙方助考生緩解身心壓力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楊琦 朱文青中高考季即將到來,廣大考生們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不少學生因壓力大出現焦慮、失眠、用腦過度、疲勞等身心不適。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童中醫門診專家建議,不妨試試針灸、頭療、刮痧、葯枕及中藥調理等傳統療法,
走進社區的義診,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 天天要聞

走進社區的義診,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湖南日報5月29日訊(文字/視頻 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吳清怡)每年5月29日,是全國愛足日。當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骨科醫學中心手足顯微外科團隊走進長沙市五里牌社區,開展主題義診,為市民送上專業的足部健康關懷,幫助更多百姓了解自身足部健康
張滌:坐診30年,要做一個「民」醫 - 天天要聞

張滌:坐診30年,要做一個「民」醫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肖君臻 王鑫「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的診區比平日更加繁忙。5月29日早上7點多,張滌的診室外已坐滿了懷抱孩子的家長。
首屆問止不小私塾「兒童中醫冬令營」閉幕,助力兒童走進中醫世界 - 天天要聞

首屆問止不小私塾「兒童中醫冬令營」閉幕,助力兒童走進中醫世界

近日,首屆不小私塾兒童中醫冬令營在2024年12月28日、29日的深圳,2025年1月11日、12日的北京圓滿落幕。不小私塾是由問止中醫發起的面向10至15歲青少年的免費中醫教育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系統化傳授中醫知識,為未來中醫領域培養幼苗,助力中醫文化的復興。問止不小私塾的理念是:為未來中醫留火種,為百世中醫育人才。此...
震撼!「不要學醫」登上熱搜,73%醫生後悔學醫 - 天天要聞

震撼!「不要學醫」登上熱搜,73%醫生後悔學醫

隨着2025年高考的臨近,近期「不要學醫」這一話題意外地登上了熱搜榜。眾多醫生和家長明確表達了反對學醫的立場,其中不乏尖銳的批評聲。山東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的外科副主任醫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髮出警告:慎重選擇醫學專業。
諺語「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今天我們還要遵守嗎? - 天天要聞

諺語「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今天我們還要遵守嗎?

「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是一句反映農忙時節的諺語,這句話的意思是芒種節氣後夫妻短暫分床睡覺,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這句諺語還適用於我們當代生活嗎?一、千年農諺的起源明代的《農政全書》里提到的「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這一諺語,最早可追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