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2025年05月25日23:32:09 健康 1800
「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 天天要聞「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 天天要聞

我國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迎來了生命終章。消息傳開後,對他的哀悼與懷念刷屏醫學界。

「顧老師是在工作崗位上走的。」今天(5月25日)傍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徐文東教授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說,顧玉東教授自當醫生開始,這60多年來,堅持周一到周六在醫院工作。昨天,也是一個周六,他照例來到辦公室上班,可沒想到,這是這名醫生的最後一次上班。

今天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顧玉東同志因病搶救無效於5月24日下午6時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87歲。

作為顧玉東的學生,徐文東對記者講述了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直到臨近生命終點,他還在牽掛着手外科領域的重要新課題。

讓「癱瘓手」成「可用手」,勉勵弟子再攻堅

「一切太突然了。」電話中,徐文東對文匯報記者說了這句話。

他清晰記得,與老師顧玉東院士的最後一次會面就在5月22日下午。那一天,2025屆的華山醫院手外科研究生答辯結束後,徐文東興奮不已地向老師彙報剛從國外開完學術大會帶來的好消息,「大家都在討論着我們的技術,是會議的大熱點!」

「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 天天要聞

顧玉東院士與學生徐文東

他們的最新技術,是著名的「頸7神話」的延續,即在「左右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通過創建外周-中樞通路、以修復肢體運動障礙的全新技術。通俗地說,就是讓患者的「癱瘓手」成為「可用手」。

這個技術已蜚聲國際。要知道,腦梗、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是近年來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殺手」。它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急性期帶來的生命危險,度過急性期後的後遺症,更是重大醫學問題。其中,一側肢體偏癱可導致患者失能、喪失行動能力,帶來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據統計,我國這類患者達3000萬。進入慢性期後的偏癱肢體功能重建,是世界級醫學難題。

通過嚴苛的臨床隨機對照實驗,徐文東在顧玉東院士的帶領下最終證實,他們採用的新技術可使近90%的「癱瘓手」在術後成為「可用手」,患者術後實現生活自理。該團隊成果2018年登上國際醫學界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值得一提的是,這本頂刊每年評選10篇「最受矚目研究」,這項成果位列2018年「最受矚目研究榜」榜首!

就在去年6月,這對師徒20多年緊盯肢體功能恢復這一方向的原始創新研究,還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近10年外科醫學領域罕有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徐文東此行去國外開會進一步獲悉,他們的這一技術已在歐美醫學強國廣泛應用,並希望將下一屆大會搬到中國來,讓更多醫生能有機會在這一技術的發源地學習。「當我把這些消息告訴老師時,他很高興,同時也提出了新要求,希望我們在修復手功能的基礎上再攻堅——從『修復手』到『重塑腦』,解決腦中風腦癱患者除了肢體功能外的的更多難題。」徐文東說,老師就是如此,永遠在想着如何攻堅更難的醫學問題,永遠在思考如何幫患者解決難題。

「最好的紀念方式是創新」,手外科薪火相傳

熟悉顧玉東院士的人都知道,他對醫者、師者兩個身份,都有很深的見解。他說過,年輕醫師首先要以臨床工作為重,學會看病是立身之本。而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顧玉東也時常回憶他的導師楊東嶽教授每次查房都認真閱讀每位患者病史並仔細檢查的嚴謹態度,並將這種精神傳承給自己的學生。

「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 天天要聞

1973年,華山醫院楊東嶽、顧玉東等完成世界首例下腹部皮瓣遊離移植整復面頰部術後缺損手術

顧玉東院士對醫生層次也做過精闢的闡釋,並用「四重境界」來概括。他說,「第一個層次是普通的醫生,能看病;第二個層次是能看別人看不好的病,這樣的醫生是出色的;第三個層次是不僅能治療當前的疾病,還能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病症,這是更高級的醫生;而最高層次的醫生,則像白求恩那樣,為了病人不惜犧牲自己。」

從楊東嶽到顧玉東,再到如今的徐文東,華山醫院手外科薪火代代相傳。如今,顧玉東院士與徐文東共同首創的「左右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已蜚聲國際,為萬千患者帶去希望。徐文東回憶,在他29歲首次在跳動的心臟上取膈神經時,顧玉東就站在他的身後。「在外科手術室里,誰的資歷最深,誰就要承擔最大的責任。老師站在學生背後,意味着『有我在,我擔著』。」徐文東感慨,正是這種「肩並肩」的托舉與傳承方式,推動了學科的發展、創新。

「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 天天要聞

華山醫院顧玉東院士領導的手外科團隊

「一個學科的興旺發達,不僅是看它已經創造了多少成就,還要看它有多少傳承和發展的機會,看它是否有生生不息的梯隊。」顧玉東院士曾這樣說。

「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 天天要聞

後來,成為手外科泰斗的顧玉東院士在多次採訪中都提到過一個「手外科領域的哥德巴赫猜想」。「對掌對指是手內部肌的功能,這個手勢形成了一個數字『0』。」顧玉東院士說,自己所有的成果加在一起,還沒做到這個「0」,沒有幫患者解決這個難題,希望年輕一代能在這個問題上有所建樹。

「老師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醫學成就,更是一種精神財富。在懷念楊東嶽教授時,顧老師說,最好的紀念方式是創新。我想這句話現在也留給了我們。」徐文東說。

「聽黨的話、學白求恩、做人民的好醫生」,這是顧玉東院士一生行醫的座右銘。正是秉承着這樣的信條,他用一顆仁心、一雙巧手,挽救了萬千患者的手,提攜了代代英才。但他又總是用「零」的手勢,提醒自己還要努力實現新的「零的突破」。

「昨天,他還在醫院上班」,學生講述手外科泰斗顧玉東院士的最後時刻 - 天天要聞

顧玉東院士一輩子與手打交道

「做人民的好醫生」,他用一生履約。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圖解讀丨膝蓋最怕的「運動」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現這些信號要警惕 - 天天要聞

一圖解讀丨膝蓋最怕的「運動」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現這些信號要警惕

夏日炎炎大家又開始把減肥計劃提上日程減重既要「管住嘴」還要「邁開腿」 但有些看似健康的運動方式可能正悄悄傷害你的膝蓋如何避免關節損傷又能有效健身呢?一圖帶你解鎖夏日健身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是否get了既減脂又不傷身適合自己的運動?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氣漸熱快快根據自己的運動計划動起來吧! 監...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着都痛 - 天天要聞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着都痛

「救命,救我命啊……」孫子昊昊求救的聲音一聲低過一聲,等徐奶奶趕到時,滾燙的開水已經把昊昊吞沒,雖然徐奶奶很快將孫子昊昊從鍋里撈起,可孫子此時已經陷入昏迷。懷中的昊昊就像出鍋蒸熟的茄子,全身都散發著熱氣,徐奶奶跪在地上發瘋一樣地嘶吼着,她想大聲呼救,可嘴裏硬是喊不出一句話。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卻是昊昊一...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 天天要聞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近年來,醫療科普類短視頻在互聯網上走紅,但相關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不少偽科普。上海闢謠平台近期調查發現,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雖然有醫生資質,但他們在互聯網上傳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真醫生也做偽科普隨着政府和平台監管的加強,是否擁有認證信息已成為區分是否為正規醫療科普賬號的關鍵。不過,即使是通過了...
國家醫保局: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師「掛證」開展核查【三分鐘新聞早知道】 - 天天要聞

國家醫保局: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師「掛證」開展核查【三分鐘新聞早知道】

每天3分鐘,速覽天下事5月29日星期四,農曆五月初三封面新聞國家醫保局: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師「掛證」開展核查 近期,國家醫保局對全國定點零售藥店4月份以來的醫保結算數據進行了篩查分析發現,部分藥師姓名(對應同一身份證號)出現在多家定點零售藥店的藥品費用明細中,可能存在藥師信息被假冒或藥師「掛證」的違規情況。...
悟者楊永林專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天天要聞

悟者楊永林專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浩瀚無垠的歷史長河中,中醫藥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照亮着華夏兒女的健康之路。它不僅僅是一種醫療體系,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哲學。
酸奶新國標九月實施,這3個變化關乎健康和口感 - 天天要聞

酸奶新國標九月實施,這3個變化關乎健康和口感

前段時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包括發酵乳(酸奶),將於今年9月16日正式實施。新國標里,不僅調整了發酵乳等定義和原料範圍,還優化了酸度指標等,有哪些變化和消費者息息相關?《生命時報》邀請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開診試運營 - 天天要聞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開診試運營

【來源:雲南網】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經過四年建設與籌備,5月28日,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正式開診試運營。作為三博腦科醫院管理集團在雲南布局的重要醫療樞紐,此次開診標誌着醫院在醫療服務能力、硬件設施、學科建設等方面實現全面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