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2025年05月27日13:44:03 健康 1021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福利禮包贈送中】即日起,每天將在收藏、點贊並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免費贈送健康大禮包(實物)一份,歡迎大家參與活動!

57歲的大娘,姓趙,山東人。她身體一直還算硬朗,家裡人都知道她有個特別「軸」的習慣——愛吃紅薯。

不是偶爾吃,是天天吃,一天不吃就不舒服。

煮的、蒸的、烤的,甚至拿來和面煎餅吃,家裡人笑稱她那不是吃紅薯,是把紅薯當飯。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三個月前體檢時有點小問題,血脂略高,醫生說要注意飲食。

她不太信那一套,就想着把主食換成紅薯,既能管飽又健康。

結果三個月後複查一做,醫生看着報告單都愣住了——這數據咋這麼奇怪?

趙大娘的血脂居然降了,而且不是一點點,是總膽固醇降低了0.9 mmol/L,甘油三酯也降了接近30%。

這對一個年近60的女性來說不常見。醫生原以為是她吃了降脂葯,結果她說什麼葯也沒碰,就是每天堅持吃紅薯。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聽着好像紅薯成了「靈丹妙藥」,但真這麼簡單么?

紅薯這東西,乍一看是粗糧,價格不貴、做法簡單,誰家都吃過。

可紅薯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它「低熱量」,而是它的抗性澱粉

這個成分聽着陌生,其實對身體的影響特別深。

普通的澱粉進入胃腸道後很快就被分解成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時間一長就可能搞出胰島素抵抗、脂肪堆積這些毛病。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抗性澱粉則有所不同,其不易被消化吸收,而是徑直進入大腸,成為有益菌的「口糧」。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所曾經發佈過一項數據,抗性澱粉攝入超過25克/天的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平均下降幅度達21%,體內炎性因子CRP下降接近18%。

趙大娘每天吃兩個拳頭大小的紅薯,正好對應了這個攝入量。

她沒想到,自己無意中「餵飽」了腸道里的雙歧桿菌乳酸菌,而這些細菌在分解紅薯的過程中產生丁酸鹽等短鏈脂肪酸,這類物質能調節免疫、修復腸壁、降低膽固醇生成,是天然的「代謝調控因子」。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件事還沒完。醫生注意到她的體重也輕了3公斤,但肌肉沒掉多少,脂肪掉得挺明顯。

這就奇了,按理說紅薯是澱粉類,吃多了不該變胖么?關鍵就在於紅薯的膳食纖維結構。

它不是那種一煮就爛、一咬就散的結構,它有韌性,肚子里不容易被消化,能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

加上趙大娘吃得方式也特別「講究」,她每頓飯前先吃紅薯墊肚子,後面的米飯肉菜自然吃得少了,等於用紅薯擋了熱量的門口。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一項關於「高飽腹感食物與體重控制」的報告中指出,紅薯在100種常見主食中,飽腹感得分排名第5,僅次於馬鈴薯全麥意麵等低GI食物,但紅薯的升糖指數比馬鈴薯還低,綜合表現優於很多所謂的「減脂餐」。

問題也來了,這事能推廣嗎?是不是人人都能像趙大娘這樣靠吃紅薯改善身體?真沒那麼簡單。

醫生再一細問,發現趙大娘除了紅薯吃得多,還有個習慣幫了大忙——她從不油炸紅薯,也不空腹吃紅薯。

這兩點看似不起眼,其實是關鍵信號。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如果紅薯一油炸,糖分和澱粉經過高溫變性,抗性澱粉幾乎被破壞光了,反而會轉變成高GI食物,引發血糖飆升。

日本東京大學食品工程實驗室的數據顯示,紅薯在180℃以上油炸後,其抗性澱粉保留率不到15%,而蒸煮保持在68%以上。

空腹吃紅薯也不是啥好事。紅薯中的糖醇類物質,比如甘露醇,會刺激胃酸分泌,空腹吃容易脹氣,甚至導致胃痛。

有些腸胃功能本來就弱的人,一早上一塊紅薯下肚,整個上午都打嗝、放屁,難受得很。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所以趙大娘這種「飯前吃幾口蒸紅薯」的做法,反而既保護了腸胃,又延緩了血糖波動,是無意間「吃對了」。

但吃對紅薯,不代表就沒有坑。

醫生翻看她三個月來的體檢數據時,也發現了一個細節問題——她的血清鉀濃度有輕微偏高。

此數據雖尚處於正常值範圍之內,卻已趨近於上限。

紅薯含有豐富的鉀元素,每100克紅薯中鉀的含量約達300毫克,然而成年人每日推薦的鉀攝入量大致在2000至2500毫克。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趙大娘一天兩塊紅薯就輕鬆拿下近四分之一,如果再搭配上香蕉、西紅柿這類高鉀食物,就容易超標。

高鉀血症早期沒啥癥狀,但一旦嚴重了會導致心律失常、肌肉無力,甚至有心臟驟停的風險。

尤其是慢性腎病患者,腎臟對鉀的清除能力下降,吃多了紅薯就可能出事。

所以醫生建議她以後吃紅薯要注意搭配,比如多喝水、多吃利尿的黃瓜、冬瓜之類,幫助排出多餘鉀離子,不然時間久了可能出問題。

講到這兒,有人可能會聯想到另一個東西——地瓜干、紅薯干這些「健康零食」。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醫生對這類食物評價不高。紅薯一旦晒乾,糖分濃縮,100克紅薯乾的含糖量能達到60克,幾乎跟糖果差不多。

有些人一邊喊減肥,一邊嘴裏嚼着紅薯幹當零食,結果不瘦反胖,還把血糖吃高了。

還有一類人也得警惕,就是腸易激綜合徵人群。

紅薯雖然膳食纖維豐富,但含有較多的果寡糖和可發酵糖類(也叫FODMAPs),這類物質在大腸發酵產生氣體,容易引起腹脹、腹瀉或者便秘交替。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在腸易激患者中,有29%在攝入紅薯後出現明顯腹部癥狀加重。這類人吃紅薯得挑時間、挑方式,寧可少吃也別硬撐。

再看趙大娘,她吃紅薯的事看似隨意,其實每一步都恰好踩中了健康邏輯。

她沒跟風網紅養生餐,也沒聽誰的建議,就是按自己身體舒服的節奏來吃,結果陰差陽錯給自己吃出一身好數據。

醫生雖然詫異,但也不得不承認,她這種「天然飲食自調法」,比很多補劑保健品更靠譜。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鄭九斤.紅薯的保健功效與食用方法[J].湖南農機,2013,(12):38.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着都痛 - 天天要聞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着都痛

「救命,救我命啊……」孫子昊昊求救的聲音一聲低過一聲,等徐奶奶趕到時,滾燙的開水已經把昊昊吞沒,雖然徐奶奶很快將孫子昊昊從鍋里撈起,可孫子此時已經陷入昏迷。懷中的昊昊就像出鍋蒸熟的茄子,全身都散發著熱氣,徐奶奶跪在地上發瘋一樣地嘶吼着,她想大聲呼救,可嘴裏硬是喊不出一句話。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卻是昊昊一...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 天天要聞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近年來,醫療科普類短視頻在互聯網上走紅,但相關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不少偽科普。上海闢謠平台近期調查發現,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雖然有醫生資質,但他們在互聯網上傳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真醫生也做偽科普隨着政府和平台監管的加強,是否擁有認證信息已成為區分是否為正規醫療科普賬號的關鍵。不過,即使是通過了...
國家醫保局: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師「掛證」開展核查【三分鐘新聞早知道】 - 天天要聞

國家醫保局: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師「掛證」開展核查【三分鐘新聞早知道】

每天3分鐘,速覽天下事5月29日星期四,農曆五月初三封面新聞國家醫保局: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師「掛證」開展核查 近期,國家醫保局對全國定點零售藥店4月份以來的醫保結算數據進行了篩查分析發現,部分藥師姓名(對應同一身份證號)出現在多家定點零售藥店的藥品費用明細中,可能存在藥師信息被假冒或藥師「掛證」的違規情況。...
悟者楊永林專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天天要聞

悟者楊永林專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浩瀚無垠的歷史長河中,中醫藥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照亮着華夏兒女的健康之路。它不僅僅是一種醫療體系,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哲學。
酸奶新國標九月實施,這3個變化關乎健康和口感 - 天天要聞

酸奶新國標九月實施,這3個變化關乎健康和口感

前段時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包括發酵乳(酸奶),將於今年9月16日正式實施。新國標里,不僅調整了發酵乳等定義和原料範圍,還優化了酸度指標等,有哪些變化和消費者息息相關?《生命時報》邀請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開診試運營 - 天天要聞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開診試運營

【來源:雲南網】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經過四年建設與籌備,5月28日,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正式開診試運營。作為三博腦科醫院管理集團在雲南布局的重要醫療樞紐,此次開診標誌着醫院在醫療服務能力、硬件設施、學科建設等方面實現全面躍升。
從膝到足的守護 雲南省一院開啟雙健康日義診行動 - 天天要聞

從膝到足的守護 雲南省一院開啟雙健康日義診行動

【來源:雲南網】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5月28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下稱:省一院)在院內舉辦了「全國保膝日、全球愛足日」義診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幫助市民科學認識、防治膝關節疾病,傳遞保膝治療理念,同時呼籲大眾關注足部健康。當天,昆明一大早下
失眠和午休有聯繫?這樣午休可增強夜晚睡眠質量 - 天天要聞

失眠和午休有聯繫?這樣午休可增強夜晚睡眠質量

午睡真是萬能良藥?卻可能成了你夜裡翻來覆去的幕後黑手!其實,科學安排午睡,不僅不會搶走你的夜間睡眠,還能幫你更快入睡、深睡更香——關鍵就在於時機和時長。一、午睡與夜間睡眠的關係1.晝夜節律與睡眠壓我們的身體受「晝夜節律」(又稱生理節律)調控
阿司匹林與吲哚布芬,兩者「比拼」,哪個好?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與吲哚布芬,兩者「比拼」,哪個好?

經常有朋友問華子,能不能把阿司匹林換成吲哚布芬?華子說,這兩個藥物都是非甾體抗炎藥物,都有抗血小板作用,但還是有所區別,不建議隨意替換。兩者在抗血小板的作用上相似,但是在藥效持續時間、不良反應、用藥依從性等多個方面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