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醫創會兒童口腔醫學專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在蓉舉行

2025年04月13日16:10:18 健康 6201

封面新聞記者 邱添

童齒健行,醫路領航。2025年4月13日,四川省醫學科技創新研究會(簡稱四川省醫創會)兒童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在成都舉行,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童口腔科陳傑當選為專委會首屆主任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左渝陵、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房宏志、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馮燕、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鄭雯月、四川省人民醫院唐娜、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吳增波等6名專家當選為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此外,另有72名專家當選為專委會常務委員及委員。

四川省醫創會兒童口腔醫學專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在蓉舉行 - 天天要聞

專委會成立大會現場

在專委會成立儀式上,四川省醫創會秘書長李小明為專委會授牌,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陳大鵬為專委會第一次學術會議作開幕致辭。

據記者了解,四川省醫創會兒童口腔醫學專委會第一次學術會議的學術內容豐富多元,來自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的肖雪和鄭雯月、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的劉燕、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馮燕、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左渝陵、四川省人民醫院唐娜、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吳增波,以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張紅梅、胡贇、王孟宏等知名醫療機構專家分別為大會作了主旨報告。學術會分享了《口腔醫生關心的產科問題》、《推進口腔保健關口前移,築牢兒童健康管理屏障》、《基於膠原有序結構的仿生多功能支架的研發》、《兒童口腔疾病治療中焦慮與疼痛控制流程與安全管理》、《口腔黏膜疾病中醫治療思路》、《兒童牙列擁擠擴弓策略》、《兒童口腔不良習慣的早期干預與行為矯正》、《兒童口腔醫學教育的創新模式與實踐探索》、《年輕恆牙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療策略》、《乳牙、年輕恆牙牙外傷的處理原則和流程》等精彩題目,專家們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聚焦當前兒童口腔醫學科技創新前沿,深入淺出地剖析講解,為參會者呈現了一場學術盛宴。

四川省醫創會兒童口腔醫學專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在蓉舉行 - 天天要聞

省醫創會秘書長李小明為專委會成立授牌

學術會期間,圍繞《口呼吸矯正目標:改不良習慣or恢復生長型?》這一兒童口腔臨床熱點議題,陳傑、唐娜、吳增波、吳也可等專家各抒己見,從不同視角分享診療思路,深度交流兒童口呼吸正畸干預治療難點,共同探索最具溫度、且彰顯人文關懷的最佳治療方案。

專委會首屆主任委員陳傑表示:「未來,專委會將充分發揮科技社團的平台優勢,集聚四川兒童口腔中青年人才,持續深耕學術交流、科研協作、科普傳播、醫工轉化,為推動我省兒童口腔醫學人才培養、臨床創新和科技進步貢獻力量。」

四川省醫創會兒童口腔醫學專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在蓉舉行 - 天天要聞

頒發副主任委員聘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聞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現代人睡前刷手機、吃夜宵已成習慣,但2300年前的《黃帝內經》卻提出"胃不和則卧不安",主張"空腹而眠"。古人這種反常識的養生法,如今被科學證實:適當飢餓感能讓睡眠質量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餓着睡更香"的千古謎題。 一、《黃帝內經》到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 天天要聞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覺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後還是感覺渾身疲憊,就像沒睡過一樣。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來嘮嘮,為啥剛睡醒身體卻還是很累。 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睡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強調了合理作息對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 天天要聞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鍾亞春76歲的吳奶奶近日從甘肅蘭州坐飛機來到湖北武漢,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經痛的治療。5月6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病房內,老人術後疼痛大為緩解,即將出院的她拉着醫護的手道別。老人拉着醫護的手表示感謝 通訊員 代雨朦 攝吳奶奶家住甘肅省蘭州市,育有一兒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 天天要聞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忽視了生活習慣對血管的毀滅性傷害,不知不覺中,血管就悄悄「報廢」了。那麼,哪些習慣會加速血管的「報廢」?出現哪些異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來看 年輕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報廢 ■高糖飲食每天奶茶甜點不離口,熬夜還要吃夜宵,這些習慣會不斷腐蝕血管內皮,讓血管壁「坑坑窪窪」。■高...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來源:新聞晨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 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數據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