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護士一定要看的實用小妙計分享!
靜脈補鉀是臨床工作中最為常用的補鉀方式,其又分為外周靜脈補鉀和中心靜脈補鉀兩種方式(註:靜脈補鉀≠靜脈推注,禁止直接靜脈推注氯化鉀溶液)。
臨床研究及實踐表明:在重症監護下經中心靜脈高濃度補鉀能夠安全有效快速地糾正低血鉀的情況,同時能避免輸鉀引起的疼痛感!
事實上,在大部分普通科室,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經外周靜脈補鉀更為常用,其方法相對安全、簡單快捷、便於操作,但其很大的弊端:易引起患者劇烈的疼痛感。
引起疼痛感的原因
鉀離子是一種致痛因子,可直接刺激血管壁,使支配血管的神經興奮,引起血管收縮甚至痙攣,致血流速度減慢,局部含鉀濃度相對較高,而引起局部疼痛。同時,鉀離子還可引起體內神經介質(如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物質)升高,誘發疼痛反射,刺激局部神經產生動作電位,引起膜通透性改變,產生鈉離子和鉀離子外流,加劇疼痛。
除了藥物本身的刺激性因素,靜脈補鉀疼痛還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
1、解剖生理因素
人體的表層痛覺感受器是位於皮膚各層的遊離神經末梢,沒有髓鞘包裹的軸突分散在組織細胞與毛細血管間,其分佈密度較大,對刺激較敏感。
同時,反映疼痛程度的感覺神經多伴淺靜脈走行,且越靠近身體皮膚表層,疼痛敏感性越高。
2、個體對疼痛的耐受性差異
人體對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同樣性質、同樣強度的刺激可引起不同個體的不同疼痛反應。
* 與男性相比,女性對疼痛的敏感性更大。
3、其它因素
溶劑、輸液器、針頭型號、血管直徑、進針角度、固定針柄方法等因素,均可影響補鉀過程中的疼痛程度。
那如何在外周靜脈補鉀中,保證補鉀治療的效率,又減輕疼痛感,增加患者舒適度呢?
11大方法總結
1.選擇含鈉溶液作為溶劑或
在葡萄糖溶劑中添加生理鹽水

鈉離子進入組織後作用於神經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極化,興奮性降低,從而使痛閾增加,疼痛感明顯減弱。
故採用糖鹽或生理鹽水做靜脈補鉀溶劑可顯著降低疼痛發生率。
2、合理選擇靜脈
宜選擇粗直、彈性較好的靜脈,既可減少鉀離子對靜脈的刺激作用,避免靜脈炎的發生,又可保證需快速補鉀時輸液通路的暢通。
* 高濃度補鉀時,建議盡量中心靜脈置管,高濃度鉀溶液進入深靜脈後被大量血液稀釋,加之血管管腔粗大,對血管的刺激性較小,可減少疼痛的發生。
3、使用精密過濾輸液器
臨床研究證實:輸液過程中,大量微粒進入血管,可刺激血管壁引起疼痛。
精密過濾輸液器使用 3μm 孔徑過濾介質,而普通輸液器的介質孔徑通常為 10~12μm。
相較之下,精密過濾輸液器可減少微粒進入血管,降低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刺激從而減輕疼痛。
4、合理選擇針頭
對於用普通穿刺針補鉀的患者,建議在不影響病情和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宜選擇小號針頭穿刺。穿刺面積越小,對錶皮的刺激也就越小,可以減輕病人的穿刺痛苦,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
5、局部熱敷
用60-70℃的熱水袋外套包布,墊於皮膚角質層較厚的手掌面熱敷(對感知不明感者慎用)。熱敷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增快,降低局部藥物濃度,使得輸入的氯化鉀迅速進入血液循環,從而減輕對靜脈局部的刺激癥狀,還可減輕肌肉痙攣,提高疼痛閾值。
6、抬高局部靜脈穿刺部位
穿刺部位抬高10–30cm或抬高40–50度,可降低心臟水平與穿刺部位的靜脈壓差,增加血液和藥物迴流速度,降低局部藥物濃度,減輕鉀離子對血管的刺激,疼痛感明顯緩解。
7、翻轉針柄
在常規穿刺後,將針柄逆時針方向旋轉180°至對側使針尖斜面方向向下固定,可相對減少鉀離子對交感神經末梢的刺激,從而減輕疼痛。
注意:此法在血管細、脆性大的患者中需慎用,以避免在翻轉時刺穿血管,造成液體外滲。
8、冷敷
冷療可減緩神經興奮的傳導,抑制細胞活動,降低痛覺神經的敏感性;還可降低局部皮膚的溫度,減輕灼燒感及藥液對血管的刺激,從而緩解疼痛。有研究表明,冷敷較熱敷更能有效緩解靜脈補鉀的疼痛,但要防止凍傷。
注意:此法對老人和小兒要慎用,防止凍傷。
9、硫酸鎂濕敷
硫酸鎂具有鎮靜和改善血管痙攣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還可減少微粒對血管的刺激。
同時 mg 離子可拮抗 k 離子引起的血管痙攣所致的疼痛,通常濕熱敷 30 分鐘,疼痛緩解。
10、局部麻醉藥濕敷
在穿刺點上方 10 cm 的皮膚上,沿靜脈走向均勻塗擦局部麻藥,可減輕補鉀疼痛。
可用於緩解輸液疼痛的局麻藥物主要有利多卡因、普魯卡因、丁卡因、地卡因等,而採用這些局麻藥物進行局部外敷具有無創性、簡單易行等優點,相關研究報道較多。
11、中醫適宜技術
選用3份血竭、1份兒茶、1份乳香、1份沒藥、2份生大黃,0.05份冰片,都以重量計,將6味葯放在一起研為細末,再加少量米醋攪勻,裝在2層紗布袋內,敷於穿刺處上方,有明顯的鎮痛效果。
將鮮蘆薈切片直接塗抹疼痛部位至輸液完畢,緩解疼痛效果較濕熱敷明顯。
按摩上肢的內關穴和下肢解溪穴1min即可見鎮痛效果,鎮痛作用可維持30min左右,若再次疼痛仍可實施穴位按摩。採用適宜的力度從穿刺點上方5cm處順着靜脈走向按摩至整個前臂,既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有效降低局部鉀離子濃度,減輕疼痛。
來 源 / 內科護理、護理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