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2025年04月03日15:30:17 健康 8486

今年是福建派遣援外醫療隊50周年

當生命的接力棒跨越萬里,

從福建傳遞到非洲,

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以下簡稱廈大中山)的這群醫者

有人用手搖鑽等原始器材做手術,

有人三度援非,腳步聲成當地同事的「定心丸」

......

29年來,他們書寫無數奇蹟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據廈大中山黨委書記吳啟鋒介紹,自1996年至今,廈大中山共選派12人次赴非洲博茨瓦納開展醫療援助。隊員們在胸外科、神經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以及眼科領域,完成了多項高難度手術的「零突破」,並因此獲得了博茨瓦納衛生部授予的專門感謝證書和多項榮譽。醫療隊在履行國家使命的同時,也彰顯了福建醫者的擔當。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醫療隊員榮獲博茨瓦納衛生部授予的專門感謝證書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1996年張有彬和隊友到達博茨瓦納








當地同事說:
「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






在這些醫療隊員中,紀超是重症醫學科的護士,他於2020年援非。一位在仰加圭醫院工作了45年的老護士曾激動地告訴紀超:「從我年輕時起,中國醫療隊就來了,你們的醫術和敬業精神一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是第16批,也是我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批,感謝你們為非洲人民所做的一切。」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紀超在非洲指導同事如何查看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數據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林曉寧是第16批援博茨瓦納醫療隊員,他在弗朗西斯敦分隊擔任神經外科專家,負責博茨瓦納北部地區相關患者的救治。受援醫院院長曾感慨地對他說:「你們帶來了真正的改變!」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2020年,廈大中山4位醫者成為第16批援博茨瓦納隊員赴非洲援助







當地患者說:
「手術是中國醫療隊做的!」






身為醫者,救治不分國界和膚色。林曉寧回憶,患者出院時驕傲地向朋友宣稱「手術是中國醫療隊做的」,這讓他倍感自豪。在援非的兩年里,林曉寧累計完成了200餘台手術。儘管當地醫院設備簡陋,但他總是能克服困難,挽救患者。


林曉寧曾採用手搖鑽和咬骨鉗等原始工具,耗時4小時完成了一例高難度的開顱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患者迅速康復,激動地表示:「中國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林曉寧開展高難度腦外科手術

同樣出色的還有胸外科醫生吳朝輝,他是第16批援博茨瓦納醫療隊弗朗西斯敦分隊長。在援非的三年里,他接診患者1300多人次,開展手術50餘台,帶領手術團隊在博茨瓦納開創了多個外科的「首例」手術


2021年,吳朝輝成功救治了一名71歲的食管癌患者,打破了當地「70歲以上患者不進行手術」的醫療慣例,並率先開展了食管癌三切口切除術等。

吳朝輝還積極協調兩國的合作診療,推動落實遠程會診,他堅信:「手術沒有最高境界,只有不斷前行,才能不辜負患者的信任。」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吳朝輝接診非洲患者

此外,眼科醫生徐法松在非洲期間,顯著提升受援地區眼科醫療服務能力,並參與建立標準化診療體系。神經外科醫生楊芳裕則發揮技術優勢,完成多例複雜手術示範教學,通過規範化培訓提升非洲醫護團隊專業水平。

既傳授醫術又播撒文化的種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像科醫生張有彬,1996年首次踏上非洲大地,並三度請纓援非,累計堅守長達九年。為了更好地與本地患者交流,他特意學習了當地語言。在急診工作中,為了早點給患者檢查,他經常跑步去醫院。他的腳步聲成為了醫院同事的「定心丸」,每當聽到他的腳步聲,同事們總會說:「doctor zhang is coming!」

在一次緊急救治中,一名50多歲的患者因腦出血急需手術。張有彬迅速為患者進行了ct檢查,並與神經外科團隊合作成功清除了血腫。患者的家人非常感激,特地在當地報紙上撰文表達對中國醫生的謝意

援非護士蘇紅佑回憶:「當我一針就把患者動脈血採集出來時,在場的技師們都驚呆了,他們好奇地問:『蘇,能不能告訴我們,你是怎麼做到的?』」於是,蘇紅佑把穿刺技巧分解,從定位、進針角度、穿刺、固定等步驟一步一步分享,同行們邊聽邊點頭稱讚。

蘇紅佑了解到一些同事喜歡中文歌曲,礙於學習中文比較難而放棄了。後來她想到用拼音寫出歌詞讓護士們練習,他們很快就學會了這些中文歌曲。蘇紅佑感慨道:「真沒想到在這個會說話就會唱歌的國度里,以中文歌曲作為橋樑與國際友人之間的文化交流可以這麼簡單。」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援非結束,科室同事歡送蘇紅佑回國

非洲龍鳳胎取了中國名字

黃志華護士是第13批援博茨瓦納隊員。在博茨瓦納仰加圭轉診醫院,黃志華被分到了新生兒科。援非3年,1000多個工作日,162個通宵夜班,她搶救了620例重症患兒,護理了1925名患兒。

黃志華記得,她照護過一對早產的龍鳳胎。女嬰出生體重僅730克,男嬰出生體重僅1090克中國醫生給孩子們取了中國名字,女娃叫「靚靚」,男娃叫「帥帥」,這對龍鳳胎傾注了中國醫療隊的關注和愛。黃志華每天一上班就去查看這兩個孩子,在當時缺醫少葯的情況下,她用中國傳統的小兒推拿方法堅持天天給孩子做撫觸。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黃志華照護龍鳳胎

萬幸的是,在中國醫護的努力和早產兒媽媽的精心照顧下,雙胞胎闖過了體重低下、黃疸、貧血、感染、營養不良、肺炎等重重關卡,在新生兒保溫箱中住了77天,體重都超過了1700克,並順利出院

回國後,龍鳳胎的媽媽與黃志華一直保持聯繫,並通過互聯網分享孩子的成長。在雙胞胎10周歲生日時,黃志華還特地委託同事送去了中國的傳統玉佩作為生日禮物。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非洲龍鳳胎收到玉佩禮物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尹震宇表示,29年來,中山醫者接力援助非洲博茨瓦納,隊員中,有三度出征的醫療骨幹,有外科精英,也有護理專家,他們從技術紮根到經驗傳承,從醫療體系構建到搭建友誼橋樑,將中國醫療智慧深植非洲大地。這是醫者大愛無疆精神的時代註腳,更是中國踐行全球衛生治理、共築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鮮活實踐。

滑動查看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非醫療隊員名單
↓↓↓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29年!這群福建醫生太絕了!在非洲完成多項手術「零突破」,驚呆當地同事…… - 天天要聞
(按援非時間排序

影像科張有彬,1996年至1999年、2005年至2011年援非;

眼科徐法松,2002年至2005年援非;

神經外科楊芳裕,2002年至2005年援非;

肝膽外科李湧,2008年至2011年援非;

泌尿外科顏志堅,2012年至2015年援非;

內分泌科黃志華,2012年至2015年援非;

胸外科吳朝輝,2020年至2023年援非;

神經外科林曉寧,2020年至2022年援非;

心內科蘇紅佑,2020年至2022年援非;

重症醫學科紀超,2020年至2023年援非。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廖小勇

通訊員:石青青

來源:福建衛生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回鄉祭祖救了他一命!浙一專家:常回家看看,我們為海外遊子健康護航 - 天天要聞

回鄉祭祖救了他一命!浙一專家:常回家看看,我們為海外遊子健康護航

浙江青田是我國著名僑鄉明末以來的300餘年無數青田子弟闖蕩五洲四海如今,近40萬青田籍華僑華人的足跡遍布全球近150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紮根異域、魂系桑梓世代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金伯(化名)就是其中一位3年前的清明節前僑居法國29年的他專程尋根祭祖沒想到正是這份思鄉敬祖之情讓在懸崖邊上徘徊的他迎來了...
紅斑狼瘡治療又有新突破,浙大兒院啟動CAR-NK治療項目 - 天天要聞

紅斑狼瘡治療又有新突破,浙大兒院啟動CAR-NK治療項目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4月3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宣布,該院啟動了CAR-NK細胞治療兒童紅斑狼瘡的臨床研究項目,目前已有2例患兒成功接受CAR-NK細胞治療,未出現不良反應,並且均已停用免疫抑製劑。
癌症≠絕症!這是他們抗癌的「秘方」...... - 天天要聞

癌症≠絕症!這是他們抗癌的「秘方」......

談到癌症,大多數人都會恐懼、擔憂。在南京市玄武區紫鑫城社區,69歲的陳錫建和妻子李占敏用愛與勇氣書寫着生命奇蹟。這對歷經癌魔考驗的夫妻,不僅用十年時光詮釋了「抗癌不是一個人的戰役」,更是投身公益事業,用奉獻精神讓生命之光永恆綻放。系列報道《【我們的節日·清明】歸途》,今天一起聆聽他們的故事。三月末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