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2025年03月29日17:43:05 健康 1924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老年人常見的問題當中,關節磨損是非常高發的一種。很多人到了五六十歲還覺得自己能走能動,沒什麼問題,但再往後幾年就突然出現膝蓋疼、站不穩、腿腳發軟、爬樓梯吃力,甚至有的走着走着就摔倒,最後發展到卧床不起。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不少人覺得這就是老化正常的表現,其實不是,真正出問題的是軟骨,是關節內部的結構支撐出了變化。

這個過程本身是可以被干預的,但得抓住時間。人一旦步入老年階段,如果沒有提前做些調整,關節會在幾年之內出現明顯退變,想修復就晚了。

關節是由多個結構組成的,包括軟骨、滑膜、關節囊、韌帶、骨端表面,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軟骨層。

這層軟骨沒有血管、神經,自身沒有再生能力,靠周圍關節液來提供營養。一旦關節使用過度、負重不均、長期不活動或者有慢性炎症,這層軟骨就會逐漸變薄、變裂,出現粗糙、剝落,形成骨與骨之間的直接摩擦。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這種摩擦會帶來關節疼痛、腫脹、積液,還會導致骨贅形成,限制關節活動範圍。膝關節最常受影響,其次是髖關節、肩關節和手指關節。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曾經對1200名60歲以上人群進行影像學分析,發現膝關節軟骨退變在65歲以上男性中檢出率為54.3%,女性為62.7%。

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日常生活已經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這些人中近四成從未做過專業關節功能評估,也沒意識到自己的疼痛和不適是退行性關節病的早期信號。

這種認知缺口導致了不少老人在病情初期選擇忍耐、不處理,等到關節嚴重變形、活動障礙時才開始治療,但這個階段往往已經失去了自我恢復的機會。

很多人以為關節磨損是走路太多造成的,就乾脆少走、少動,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這個理解是錯的。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關節結構需要適當運動來維持關節液的流動,關節液就像潤滑劑,只有關節活動起來了,它才會被擠壓、循環,進而為軟骨提供營養。

如果長時間不活動,關節液就會變黏、減少,軟骨細胞代謝減慢,反而加速退化。

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運動醫學科的研究指出,適量負重運動能促進關節液中透明質酸的生成,提高潤滑效果,減緩軟骨磨損。也就是說,動得適量、方式對,才是保護關節的關鍵,而不是一味少動。

真正有用的方式,不是鍛煉強度大,而是鍛煉要精準。尤其是下肢關節,最受傷的並不是關節本身,而是缺乏支撐它的肌肉。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人老了之後肌肉減少是肯定的,每年平均肌肉量減少1%~2%,尤其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臀大肌腘繩肌,這些肌群負責支撐膝蓋和髖部,如果這些肌肉退化得快,膝蓋就直接受力多,負擔重。做一個動作,原來有肌肉分擔,現在只能靠骨頭硬撐,自然就磨得快。

所以真正要延緩關節磨損、預防癱瘓,得靠肌肉保護關節。不是跑步、不是登山,不是靠硬撐,是要把肌肉力量練起來。

哪怕只是每天堅持半蹲、靠牆靜蹲、腿部抬高這些基礎動作,長期做也能讓肌肉力量逐漸恢復。

香港中文大學做過一個60歲以上女性為對象的研究,一組堅持每天做靠牆靜蹲動作,每次3組,每組30秒,持續兩個月,另一組不做,結果前者的膝關節疼痛評分下降22%,膝關節活動能力評分提高17%。這說明哪怕只練一種動作,只要方式科學,強度適中,效果就能在兩個月內體現出來。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除了鍛煉,還得注意關節的「冷啟動」問題。不少老人早上起床膝蓋僵硬,走幾步才緩過來,這種情況多數是滑液分佈不均、軟組織緊張導致的。

一天當中,關節最怕的時段就是早上醒來之後的前半小時,這時候體液黏稠、肌肉未激活、關節潤滑差,如果立刻做負重動作,很容易拉傷、磨損,長期還會形成慢性滑膜炎。

所以晨起之後,最需要做的不是直接走路,而是先進行關節熱身,比如坐在床上原地做屈伸腿動作、踝關節畫圈、膝蓋環繞,哪怕只做5分鐘,也能讓滑液分佈更均勻、軟組織預熱、關節摩擦力下降。

還有一個關鍵點,容易被忽視,那就是關節怕缺水。不是說渴了才算缺水,而是體液總量不足就會讓關節液合成減少。

很多老人白天不愛喝水,怕跑廁所,一天最多喝四五百毫升,這遠遠不夠維持關節液的生成。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關節腔內的滑液主要由滑膜細胞分泌,這個過程依賴於水分供應,一旦水分不夠,滑液變少、變黏,潤滑就下降。

特別是炎熱天氣、出汗多、夜尿頻的人群,早上起床身體本身就處於輕度脫水狀態,如果這個時候不補水,關節里的滑液更缺,動作稍微多一點就磨損加劇。

那問題來了,有些人雖然做了熱身、喝水、鍛煉,也沒有明顯外傷,但還是覺得關節疼痛、偶爾卡住,甚至走路時有咔噠聲,這種是不是就說明軟骨已經磨損嚴重了?需不需要做影像檢查確認一下?

這種情況不能輕視。關節疼痛、打軟、卡頓、響聲這些表現,是退變性關節病早期很常見的癥狀。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特別是咔噠聲,如果是清脆的、活動中偶爾出現的,可能是關節氣泡釋放;但如果是沉悶的、伴隨疼痛或卡頓,可能就是關節面不平、軟骨層不對稱引起的機械摩擦。

建議做一次MRI或者關節超聲檢查,比起X光,這兩種方式對軟骨和軟組織顯示更清楚。不要等到X光片都能看到骨刺、關節間隙變窄,說明病變已經發展了很久。

影像檢查可以明確軟骨厚度、有無水腫、關節腔積液、滑膜增厚等問題,這些信息對後續是否需要藥物、注射、康復訓練、飲食調整都有指導意義。

如果能在軟骨尚未嚴重剝落時開始干預,是可以逆轉部分癥狀的。別等到關節腔塌陷、骨頭變形再處理,那時候就只能考慮關節置換了,代價不小,風險也大。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早點發現,早點干預,才是對老年關節真正的保護方法。關節這東西,不怕舊,就怕不管。動得對、練得穩、養得早,老了才不會走不動。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冰凌.初春護關節[J].中國保健營養,2011,(03):86.

再三提醒:步入老年,關節磨損快!不想老了癱瘓,最好常做3件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專家在身邊丨反覆咳嗽,「真兇」竟是胃酸!壞習慣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專家在身邊丨反覆咳嗽,「真兇」竟是胃酸!壞習慣趕緊改掉

【來源:杭州市衛健委_工作動態】本期專家方瑜●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個人簡介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20餘年,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疑難急重症的診治處理方面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門診時間下沙院區專家門診:每周五(全天)、周日下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 天天要聞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3月26日至30日,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在京召開,會議以「多元合作,創造消除和治癒的奇蹟」為主題,吸引了全球肝病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其中,乙肝臨床治癒成為本次大會的熱點話題,我國多個乙肝臨床治癒研究項目發佈了最新成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做報告 病毒性肝炎作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協宣我國著名內科學家、血液病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教授宋善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晚23時30分離世,享年84歲。1941年宋善俊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 天天要聞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今天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2025年3月榜)和大家見面啦!全省衛健系統高質量發展健康傳播力大PK!誰能名列前茅?這個榜單很有料!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囊括了我省21個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市(州)衛生健康委。在2025年3月排行榜中,「健康成都官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