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最近是個熱門話題,特別是國產人工智能deepseek,讓人嘖嘖稱奇。最近,南京醫療系統接到了首個通過ai導醫的患者,靠譜嗎?
張女士說:「我的關節炎屬於四期,很重,正好那兩天deepseek特別熱,於是就把它下載了,就問一下,它就推薦了中醫院,而且非常堅定,後來它教我先看什麼科,後看什麼科,再看什麼科。」
張女士詢問的膝關節治療項目名叫「prp」,在醫療界還是一項新技術,費用並不低。而在南京市中醫院,prp屬於醫保報銷範圍,經過技術創新後價格也更低。張女士正是通過人工智能了解到這一關鍵信息點,才下決心前來治療。張女士表示:「真的挺好的,腦子裡想了解什麼東西,馬上就去諮詢它,它像身邊的智者一樣。」
目前,張女士已經完成了第一次治療,膝蓋疼痛緩解了不少。這也是輸血科醫生第一次接診由ai推薦來看病的患者,能得到deepseek的認可,醫生們都挺意外。南京市中醫院輸血科主任朱培元表示:「我就特別佩服她,一個66歲的老太太,她會用ai去分析,分析以後給她一個結論就是哪些醫院可以做,第一個出來的就是我們科,我也不知道它這個怎麼分析出來的,她說分析出來後我們這邊成本相對便宜點,所以她就繼續來了,就這麼一個病人。」
醫療和ai的結合,可以為患者看病提供參考,也能成為醫生的助手。朱培元介紹:「比如說我們去醫院做了很多檢查,ct、磁共振、一些化驗的報告,你放進去以後,它幫你分析,分析的結果應該說還是比較客觀的,對不是學醫的老百姓來講,我覺得幫助還是挺大的。」
記者也發現,輸血科的醫務人員、正在就醫的市民患者,幾乎都在手機上裝備了相關的ai軟件,不管是尋醫問葯,還是日常搜索都十分方便。就診市民王先生說:「就這個項目prp,之前我也搜過的,之前更多是口口相傳,現在有了像deepseek,能夠快速讓大家都知道,這是好事。」
朱主任也提醒市民朋友,每位患者的病情並不相通,靠ai得出的結論與專家面診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具體到治病最好去醫院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來源:《零距離》記者/王華素 編輯/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