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糯米,這種黏黏糯糯的食材,在生活里絕對是個「存在感超強」的主角。從粽子到年糕,從糯米飯到湯圓,幾乎逢年過節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可是,這麼受歡迎的糯米,為什麼常聽人說不能隨便亂吃?難道這黏乎乎的東西真有啥隱藏危害?
今天就來深挖一下糯米的「性格」,順便告訴你,有些人真不適合多吃它。
糯米可不是普通的大米,雖然它們長得有點像,但其實有點本質區別。糯米里主要成分是支鏈澱粉,這種澱粉結構讓糯米煮熟後特別黏,吃起來口感綿軟。
但也正因為這種特性,糯米在消化過程中顯得比較「固執」,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胃腸工作量。
糯米的營養成分還算不錯,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外加少量蛋白質和微量元素。
但它缺乏膳食纖維,能量密度還挺高,一不小心吃多了,胃脹氣可能就來了。
特別是用糯米做成的各種甜點,比如湯圓、糍粑,加了大量糖和油後,熱量直接翻倍,這對腸胃的負擔可想而知。
糯米雖然好吃,但對某些人來說,它就像個「隱形炸彈」,吃得不對容易引發健康問題。有些人天生跟它不太合拍,吃多了可能會加重身體的不適。
1. 消化功能差的人
糯米最讓人詬病的一點,就是不太好消化。特別是蒸煮後的糯米,黏性強,容易在胃裡形成一團,增加胃的負擔。
如果本來就有消化不良、胃酸倒流這些問題的人,糯米可能會讓情況更糟。
研究發現,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在攝入高粘度的澱粉食物後,胃排空時間會明顯延長,容易導致腹脹和胃部不適。
糯米正是這種典型的高粘度食物。對於老人、小孩或者那些有慢性胃病的人,糯米應該被列入「謹慎食用」的名單里。
2. 血糖不穩定的人
糯米雖然沒有糖,但它的升糖指數卻不低。升糖指數指的是一種食物讓血糖升高的速度,糯米因為容易被快速分解成葡萄糖,吃下去後會讓血糖迅速上升。
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一項關於不同主食的血糖反應研究指出,糯米的升糖指數比普通大米高出不少,長時間攝入可能會影響血糖波動和胰島素敏感性。
特別是糯米做成的甜點,往往還加了糖和油,血糖負擔更是雪上加霜。糖尿病患者如果實在饞,可以嘗試用糙米或全穀物來代替糯米,既滿足口感,又減少血糖壓力。
3. 想減肥的人
對於減肥黨來說,糯米絕對是個「熱量陷阱」。它的熱量並不低,每100克糯米的熱量接近350千卡,比普通大米高出一截。
而且糯米的飽腹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很多人吃了幾口後還想繼續下筷子,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糯米製品里加入的糖和油脂,更讓熱量飆升。比如湯圓和糍粑,往往一小塊就有上百千卡熱量,多吃幾口,減肥計劃可能就得重新開始了。對於正在控制體重的人,糯米絕對需要限量。
4. 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
糯米本身沒啥問題,但它經常和高油高糖的配料一起出現,比如糯米雞里那層肥膩的雞皮,或者甜糯米糕里加的煉乳和紅糖。
這些搭配讓糯米菜肴的脂肪含量和膽固醇含量大幅增加,對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人來說,簡直就是「隱形殺手」。
研究發現,長期高脂高糖飲食會增加血脂異常的風險,而這些代謝問題往往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
如果特別喜歡糯米,可以嘗試清淡的烹飪方式,比如蒸煮或者和蔬菜搭配,盡量減少油脂和糖的攝入。
如果不是以上四類人,糯米還是可以放心吃的。但吃的時候,方法和量特別重要,畢竟美食雖好,健康更重要。
注意烹飪方式。糯米最容易讓人胃裡不舒服,和它的黏性有直接關係。
通過充分蒸煮,可以讓糯米更軟糯,減少胃的負擔。如果是用糯米做點心,可以考慮少油少糖的健康配方。
搭配高纖維食材。糯米缺少膳食纖維,吃多了容易影響腸道蠕動。
可以試着搭配一些高纖維的食物,比如糙米、紅豆或者綠葉蔬菜,這樣既能提升口感,又能促進腸胃消化。
控制食用量。糯米熱量高,不適合當主食吃。每次吃個小份量,點到為止就好。
尤其是夜晚,不宜食用過多糯米製品,以防加重腸胃負擔,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
參考資料
[1]周雪.吃糯米健脾補胃[J].食品與健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