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3-5歲兒童都感染過 2024年輪狀病毒科普宣傳周啟動

2024年04月22日14:55:16 健康 1057
幾乎每個3-5歲兒童都感染過 2024年輪狀病毒科普宣傳周啟動 - 天天要聞

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策劃、默沙東中國支持的2024年輪狀病毒科普宣傳周正式啟動。作為保障下一代幼苗健康成長的第一道防線,科學傳遞輪狀病毒和預防接種知識尤為關鍵。本次宣傳周以「樂護好苗,成長無憂」為主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的重點行動中提到應加強兒童重點疾病防控,以肺炎腹瀉手足口病等兒童常見疾病為重點,推廣兒童疾病防治適宜技術。

為將醫學信息更標準化的梳理和傳遞,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組織權威專家團隊編寫《嬰幼兒感染性腹瀉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10條》,並於活動當天在人衛助手知識服務平台正式上線發佈。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兒科、婦幼、預防保健等領域的專家和媽媽代表圍繞孕晚期媽媽群體尤為關注的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炎相關疑問,就「如何健護新生寶寶健康」展開探討。

幾乎每個3-5歲兒童都感染過 2024年輪狀病毒科普宣傳周啟動 - 天天要聞

圓桌環節嘉賓分享 圖片來源:被訪方

輪狀病毒屬於呼腸病毒科,兒童感染輪狀病毒後,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主要癥狀為嘔吐、腹瀉、發燒,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死亡等極端後果。同時,從長期影響來看,輪狀病毒導致的胃腸炎可能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和大腦發育。首都兒科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室錢淵教授介紹道:「輪狀病毒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嚴重脫水性腹瀉的首要病因,幾乎每個3-5歲的兒童都感染過輪狀病毒。年齡越小的寶寶在感染輪狀病毒後的病情可能越嚴重。」

輪狀病毒傳播途徑多,傳染性極強,寶寶一旦感染目前又沒有特效藥可以及時醫治,令新生兒家長在育兒初期尤為頭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健康教育科游川主任提醒:「新手家長們需要給寶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及時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給到寶寶更好的保護。孕晚期媽媽們應儘早地學習嬰幼兒疫苗接種知識有助於有條不紊地應對育兒的第一道關卡。」

《兒童輪狀病毒胃腸炎免疫預防專家共識(2024年版)》指出,已有的研究表明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目前預防輪狀病毒胃腸炎的有效措施。目前中國境內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共有3種,包括了進口五價輪狀病毒疫苗、國產三價輪狀病毒疫苗和國產單價輪狀病毒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從寶寶6周齡開始儘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保健科鄭東旖醫生建議:「儘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給到寶寶更好的保護。新生兒父母們可以在,寶寶1月齡接種乙肝疫苗第二針的時候向社區醫院醫生諮詢輪狀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欄目主編:王艷輝 題圖來源:IC photo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專題

來源:作者:豐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艾葉用得好,疾病不來找!掌握艾葉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 天天要聞

艾葉用得好,疾病不來找!掌握艾葉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媽,你這兩天怎麼又貼膏藥了?」「唉,老毛病了,腰又酸又冷,晚上都睡不踏實。」56歲的林阿姨和女兒的對話像極了我們身邊的日常。年輕時忙事業、操家務,如今身體反應來了:腰酸、膝冷、怕風、胃寒……什麼都往「冷」里靠。跑了幾趟醫院,醫生說是「寒濕
東京大學研究:一旦打上胰島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別害了自己 - 天天要聞

東京大學研究:一旦打上胰島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別害了自己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帘縫隙灑進房間,李阿姨輕輕嘆了口氣,拿起桌上的胰島素筆,熟練地注射完畢。這已是她患糖尿病後的第三個年頭,胰島素注射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就在上周的複診中,醫生嚴肅地告訴她:"您用胰島素後的生活習慣需要調整,有些
一圖解讀丨膝蓋最怕的「運動」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現這些信號要警惕 - 天天要聞

一圖解讀丨膝蓋最怕的「運動」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現這些信號要警惕

夏日炎炎大家又開始把減肥計劃提上日程減重既要「管住嘴」還要「邁開腿」 但有些看似健康的運動方式可能正悄悄傷害你的膝蓋如何避免關節損傷又能有效健身呢?一圖帶你解鎖夏日健身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是否get了既減脂又不傷身適合自己的運動?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氣漸熱快快根據自己的運動計划動起來吧! 監...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着都痛 - 天天要聞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着都痛

「救命,救我命啊……」孫子昊昊求救的聲音一聲低過一聲,等徐奶奶趕到時,滾燙的開水已經把昊昊吞沒,雖然徐奶奶很快將孫子昊昊從鍋里撈起,可孫子此時已經陷入昏迷。懷中的昊昊就像出鍋蒸熟的茄子,全身都散發著熱氣,徐奶奶跪在地上發瘋一樣地嘶吼着,她想大聲呼救,可嘴裏硬是喊不出一句話。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卻是昊昊一...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 天天要聞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近年來,醫療科普類短視頻在互聯網上走紅,但相關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不少偽科普。上海闢謠平台近期調查發現,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雖然有醫生資質,但他們在互聯網上傳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真醫生也做偽科普隨着政府和平台監管的加強,是否擁有認證信息已成為區分是否為正規醫療科普賬號的關鍵。不過,即使是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