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的人,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
血虛的人、面色憔悴萎黃、皮膚乾燥、毛髮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氣血不足時,往往會伴隨氣滯血瘀狀況的產生。就像小河裡水量少的時候,容易淤塞起來。
有些朋友常吃三七粉,以為這樣可以保障無淤血不長色斑,膚色潔凈。但是,氣血少了,就如流速緩慢的小河水,是很容易就淤塞起來的。
因為,血液在脈中循行,要依賴氣地推動,「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
如果心氣不足、肺氣不足,於是推動和宣發的能力都下降了,血行怎麼會正常呢,於是,肝氣的疏泄條達也不能保障正常了。
於是,氣滯血瘀,心情抑鬱、失眠多夢、月經有塊、肝斑出現,等等,各種血瘀的癥狀就出現了。
大力補氣血,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啊。
氣血得靠吃與養。
有些人體質虛弱,所以,胃口不開,一頓飯跟小貓似的,飲食吃的量少,就算全部消化吸收了,也養不出多少氣血來,不夠身體用的啊,怎麼能養好健康呢。
如果叮囑他們多吃一點,他們往往很無奈:吃不下啊,就算勉強吃下去了,也難以消化啊。
這樣的情況,跟氣虛有關係。
因為,不管是喝了水,還是吃了飯菜,都需要胃氣充足,才能運化運液,輸布到身體各處去。把飲食消化後轉化為營養,供給全身。
沒力氣的人,幹啥都干不動。氣虛了,消化飲食,也搞不動。
此時,就要喝些湯藥來幫助身體了。
大醫留下一個補氣方,在大力幫助消化的前提下,補益養氣。
這樣,就避免了氣虛病家雖然勉強進食,但因消化不良出現食積,搞得吃了一餐,就沒胃口吃下一餐的情況了。
補氣湯
組成:人蔘、黃芪、白朮、陳皮、炙甘草、麥芽、神曲、山楂、炮姜、茯苓。
用法:水5杯,煮成2杯,每日服2次。
功用:健脾開胃,化食生津。
主治:氣虛乏力,消化失常,營養不良。
適合:氣虛體弱導致的飲食減少、不思飲食、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
禁忌: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吃為宜。
加減:
米飯吃多了食積,加麥芽;
肉食吃多了食積,加山楂;
麵食吃多了食積,加蘿蔔子;
有痰,加半夏、白芥子;
咳嗽,加蘇子、桔梗;
傷風,加柴胡;
夜卧不安,加炒酸棗仁;
胸中若微疼,加枳殼;
這個方子裏面,有人蔘、茯苓、黃芪、白朮,都是健脾開胃的葯。
胃口開了,也不用怕消化不良的事兒,有山楂、神曲、麥芽這些助消化的葯呢。
於是,胃氣旺了,能吃能消化,氣血就能生啦。
如果擔憂自己本來就有血虛的癥狀,若是補了氣,會不會造成血熱?
那可以先喝幾付補血湯,血虛血熱多補血,血足膚質好,再來喝這個補氣湯。
就像植物生長靠陽光雨露,當兩樣條件都滿足之後,植物就茁壯成長了。
對於人來說,氣似陽光,血似雨露,氣血雙補了,慢慢地就能健康起來啦。
飲食轉化為營養物質、營養物質供給全身使用、轉化為血液的過程裏面。
都需要依賴氣的作用。
氣血足了,精力好,工作學習的效率能提高。
該補氣養血了,就補補養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