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絞痛,要服用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教你如何用藥?

2022年10月16日07:04:03 健康 1823

今天我想重點提醒已經發生過心絞痛的人,這些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葯你必須吃。

我重點講兩個方面:首先是原因,也就是:為什麼這類葯你必須吃,然後講常用的藥物有哪些,怎麼吃。

有心絞痛,要服用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教你如何用藥? - 天天要聞

首先說原因。

已經發生過心絞痛就意味着你的血管堵塞已經非常嚴重了,至少已經堵塞75%了,甚至有些人已經堵塞超過80%、90%,心肌缺血缺氧非常嚴重了,甚至會頻繁的發作心絞痛,甚至誘發心梗。這種情況下,必須藉助藥物才能把血管擴張開,才能讓更多的血流通過,才能保證心肌的正常供血、供氧,才能預防心絞痛,緩解心絞痛癥狀,降低心梗的風險。

有心絞痛,要服用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教你如何用藥? - 天天要聞

下面我就教大家正確選葯。

目前臨床常用的擴張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主要有兩類,西藥類包括

短效的:硝酸甘油,必須注意,這個葯僅能在心梗發作時用以急救,不能常規服用。

長效的:單硝酸異山梨酯,這個葯可以常規服用,每次20~40mg,每天2~3次口服即可。

謹記:這些藥物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切不可自行買葯服用或隨意增減藥量。

有心絞痛,要服用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教你如何用藥? - 天天要聞

除了這些西藥,還有一些中成藥或者中草藥也有作用。像常用的復方丹參滴丸、地奧心血康之類的也可以通過活血化瘀來改善心臟的血液循環,能夠預防和緩解心絞痛癥狀。

注意,中成藥也需要根據辯證結果選用,所以也需要遵照醫囑服藥。

很多人害怕吃藥,怕藥物副作用,我告訴你:你這種情況這些葯必須吃,與長期服藥帶來的好處相比,那些已知的、發生幾率極地副作用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含糖量「超標」 雲南壯族的情話你聽過嗎? - 天天要聞

含糖量「超標」 雲南壯族的情話你聽過嗎?

‍‍‍‌‍‍‌520如何表達愛意,還在說土味情話?讓雲南省文山州的壯族同胞告訴你,壯族的千年情歌含糖量有多「超標」。國家級傳承人農鳳妹展示的「坡芽歌書」布片。富寧縣委宣傳部供圖壯族情歌特別豐富,人人能歌,個個會唱,「歌伴人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因此,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情歌也是壯族青年男女...
經常腰背痛的人,勸你改改這3種睡姿 - 天天要聞

經常腰背痛的人,勸你改改這3種睡姿

睡覺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也是身體進行自我修復的關鍵時期。但現實是,很多人睡醒後不僅乏力疲倦,還可能腰酸背痛……醫生提醒,有些睡姿正悄悄傷害你的腰和脊柱,比如跨欄式、蝦皮式、投降式睡姿。專家提醒,你不良睡姿是如何傷身的,並教你選一個合適的姿
經常買這幾種肉,可能增加家人的腸癌風險 - 天天要聞

經常買這幾種肉,可能增加家人的腸癌風險

你平時去超市時,經常買哪一種肉?近期,一項大型研究指出,過量攝入紅肉和加工肉,與結直腸癌風險顯著增加有關。換句話說,合理選購併搭配餐桌上的肉類,就有助幫家人降低腸癌風險。《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怎麼吃肉更健康。
橢圓形辦公室的病人 - 天天要聞

橢圓形辦公室的病人

導語‖《傲慢》(Hybris)一書揭露了喬·拜登(Joe Biden)在健康衰退下的總統生涯及其團隊掩蓋真相的複雜內幕。年屆86歲的拜登被指精神與體力不堪重負,難以勝任第二任期,其團隊卻堅稱他健康無....
德國如何處理精神疾病罪犯? - 天天要聞

德國如何處理精神疾病罪犯?

大綱‖《法蘭克福彙報》深入探討心理疾病罪犯的司法處置,澄清公眾對「無罪即自由」的誤解。 文章解析德國法律如何判定精神疾患免責罪犯,揭示其在強制治療與社會再融入中的挑戰。 2023....
冠心病與洗臉有關?醫生強調:老年人洗臉時,要多留意這3點 - 天天要聞

冠心病與洗臉有關?醫生強調:老年人洗臉時,要多留意這3點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帘的縫隙,悄然灑入卧室。68歲的張大爺,一如既往地起床洗漱,開啟新的一天。當他正準備洗臉時,突然感到胸口一陣沉重,隨之而來的還有短暫的氣喘。張大爺愣了一下,趕緊坐下休息,心想着這可能只是因為起得太急。然而,幾分鐘後,癥狀並未
醫生研究表明:豬油對人體腸道健康具有積極影響,來了解 - 天天要聞

醫生研究表明:豬油對人體腸道健康具有積極影響,來了解

生活中,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深有體會:身體不適、消化不良、腸胃問題時不時地打擾着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的人因為腸道不舒服,連平時最簡單的飯菜都吃得提不起興趣,胃脹、腹瀉、便秘成了難以擺脫的困擾。慢慢地,精神狀態也受到了影響,原本愛熱鬧的他們變得沉默
高強度鍛煉可能更有利於卒中後的步行恢復?真的靠譜嗎?速看 - 天天要聞

高強度鍛煉可能更有利於卒中後的步行恢復?真的靠譜嗎?速看

許多卒中(中風)患者在康復訓練中被鼓勵「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大多數人也習慣於每天進行慢速、低強度的步行或腿部運動。然而,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高強度鍛煉可能更利於刺激神經重塑,從而促使步行能力迅速恢復。這樣看似「急於求成」的方法,真的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