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了的「清淡飲食」

2022年07月01日10:16:29 健康 1928

癌症和心血管死亡,與飲食息息相關!致死率全球第一。

王婆婆今年68歲了,自從十幾年前查出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她就格外重視自己的飲食,平時很少吃肉,以素食為主,有時連晚飯都不吃,美其名曰「清淡有益,過午不食」。

前幾天,王婆婆在公園散步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導致股骨椎骨等多處骨折。醫院檢查發現王婆婆有嚴重的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需要恢復很長一段時間。

王婆婆這個情況是沒有正確理解「飲食清淡」之故,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談「肉」色變,擔心吃肉會加重病情,於是經常吃素,不沾葷腥。這個後果是容易缺乏蛋白質引起免疫力下降和骨基蛋白合成不足、容易引起維生素D缺乏導致骨質疏鬆和維生素B12缺乏導致貧血等危害。

那到底什麼才是清淡飲食呢?是不是只吃素菜不吃肉就可以了?很多人誤以為清淡飲食就是水煮青菜這樣的「吃草」式飲食。

清淡飲食是相對於「肥甘厚味」而言的。所謂肥甘厚味,就是中醫所說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或者味道濃厚的食物。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肥胖等不良影響;而且過食油膩食物,還會減弱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影響對營養的正常吸收。

所以,清淡飲食並非只吃青菜,只是建議不要吃過於油膩、甜膩,以及味道過重的食物,除了食物的原材料,烹飪方式對於清淡飲食也很重要。若是用大量食用油炒,即使是青菜也不算清淡的飲食。

真正的清淡飲食是指在膳食平衡、營養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於清淡的飲食方式。清淡飲食的一個標準是:少油、少糖、少鹽、少辣、忌重口味,以及正確的烹飪方式。從營養學角度上說,清淡飲食最能體現食物的原汁原味,也是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營養成分的一種飲食方式,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曾做過一次調查,結合相關文獻發現,有40%~50%的外科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兩方面有關。一方面是患者身體受傷,出現應激代謝變化,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在手術前無法進食,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為生病就要多喝湯、多喝粥,肉蛋奶等「發物」要少吃,最終造成營養不良,不利於病情恢復。

《柳葉刀》的研究告訴我們:每5名中國人,就有1人死於飲食錯誤。《柳葉刀》發佈了一項重磅研究: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該項研究的追蹤時間長達30年,得出許多顛覆認知的結論。

其中,我國因為飲食結構導致的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居然遠遠高於美國!要知道,美國是著名的高油、高糖飲食國家,為何死亡數據比中國更「好看」?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

研究發現,中國人最大的「飲食殺手」不是糖和脂肪,而是鈉超標、雜糧太少和水果太少。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有300萬人死於高鈉飲食,300萬人死於雜糧攝入不足,200萬人死於水果攝入不足。

具體來看,在中國,飲食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均位於全球第一。其中,中國人每天攝入的鈉遠超出全球平均水平;每日水果攝入量沒達到「及格線」(100g),離最佳推薦量250g更是望塵莫及;每天雜糧的攝入量也在及格線以下。

那麼,怎麼吃飯才不會出錯,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

少鹽,「柴米油鹽醬醋茶」,鹽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鈉離子過多會導致水鈉瀦留,血管收縮導致高血壓、水腫、肥胖、骨質疏鬆,甚至胃癌等疾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鹽應控制在6g以下。6克鹽為啤酒瓶蓋一平蓋,一個成年人每天吃鹽的量不要超過這一平蓋。

對於不同人群,每日攝鹽量有一定的差異:1歲以下——盡量不吃鹽和醬油、蚝油等調味品;高血壓人群——每日攝鹽量控制在3g以下;老年人——每日攝鹽量控制在5g以下。鹹菜、臘肉、臘腸等腌制食物含有大量的「隱形鹽」,也要少吃。家中準備限鹽勺,平時盡量少去外面吃飯,購買食物時要查看配料表,盡量不食用含鈉量較高的食物。

被誤解了的「清淡飲食」 - 天天要聞

除了在日常飲食中少攝入鹽分,更要少吃一些零食,如薯條薯片、炸雞餅乾、椒鹽花生、奶油瓜子、鹽梅子等,因為絕大多數零食裏面,都加了不少含鹽的調味料。

另外,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醬油也要少吃。

少油,無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都不建議過多攝入,脂肪的產能係數是糖和蛋白質的2倍多,因此脂類食物很容易導致能量過多積聚,導致肥胖、血脂異常脂肪肝等隱患。根據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依據,成年人油脂的攝入每日不超過25克。同時,建議烹調以各種植物油交叉為主,如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欖油、芝麻油、玉米油等,煮湯菜時用動物油。烹調時以蒸煮燉的方法為主,以減少油脂的用量。

少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每天的糖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25克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大概是一般吃飯用的勺子2勺左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盡量少喝含糖飲料,因為這樣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身體就攝入超過50克的糖了。

食用大量添加糖,會刺激胰島素水平急速上升,從而加快脂肪合成,甚至還會引發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清淡飲食,一定要少喝甜的飲料,少吃甜的食物,少攝入糖分。

少辣,說到辣,並不只是指辣椒,還有胡椒、花椒、生薑等都包含在內。平常少量吃辣可以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清淡飲食建議少辣,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會刺激食物所經過的消化道各段,如給口腔、食道、腸胃等帶來傷害,另外辣椒素還會刺激皮膚的危害。

營養均衡,清淡富含營養的飲食應該做到食物多樣化。

蔬菜也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且含有營養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腸胃正常消化的重要保障。豆製品含有和肉類媲美的蛋白質,但熱量卻非常低;同時,大部分豆製品含有大量的纖維,對於分解脂肪及抑制脂肪堆積極有好處。瘦肉富含蛋白質,足夠為我們身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蛋白質。而且瘦肉富含的鐵元素和鋅元素,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元素,相比果蔬來說,瘦肉的含量要高得多。

魚肉富含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非常有利於為人體提供營養元素;肉質鮮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來更軟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魚肉還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而且魚肉也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比如做清蒸羅非魚、草魚來吃,既清淡又美味營養。雞蛋中高含量的蛋白質,氨基酸的構成與人體極為類似,所以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雞蛋的飽腹感極強,減重的時候吃個雞蛋,對於延緩飢餓,減少食量很有幫助。適量的牛奶能夠補充我們身體中所需要的能量,並不會給我們身體帶來額外的熱量和脂肪,同時也有利於身體鈣質的補充。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抗氧化成分等,對於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應每天攝入200~400g水果。有人認為水果含糖量高,擔心血糖異常就不吃水果,這是因噎廢食,更何況即使是糖尿病人也要合理地吃水果。血糖平穩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水果,控制攝入量,對身體有好處。每天保證吃1~2個水果,最好選擇不同種類的水果;時間可以選擇在午飯後或晚飯前;吃新鮮的水果;果汁、果醬、乾果等水果製品不能替代新鮮水果,應少吃;水果不是蔬菜,更不是主食,不能用水果替代正餐或蔬菜。

研究表明,適當攝入粗糧可以降低死亡率,預防癌症,改善睡眠,保護心血管。但粗糧不能盲目吃,生活中我們要警惕一些「偽粗糧」,比如部分全麥麵包、麥片、雜糧餅乾、雜糧饅頭和熬煮時間過長的粗糧粥等,它們的營養價值不如真正的粗糧,還可能增加熱量。真正的粗糧是燕麥、高粱、小米、玉米等未經精細化加工的穀物。此外,吃粗糧要合理搭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應每日攝入粗糧50~100g。在食用粗糧時要多喝水,不要長期吃同一種粗糧,而要不同粗糧換着吃。

當然,可以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變着花樣烹煮粗糧,使粗糧吃起來更美味。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根本,合理科學的進食,可以避免相當一部分的健康問題。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來「大姨媽」排出像肉一樣的血塊?別慌,多半與這一因素有關! - 天天要聞

來「大姨媽」排出像肉一樣的血塊?別慌,多半與這一因素有關!

月經是女性身體健康的「晴雨表」,月經的排血量、形狀、顏色都預示着女性的健康。但很多人可能只關注了月經是否準時到來這個問題,忽略了月經排出的東西,以為只要排出血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在月經期間排出一些像肉一樣的
頭髮白了,還能變黑?醫生的答案真的讓我意外…… - 天天要聞

頭髮白了,還能變黑?醫生的答案真的讓我意外……

哪怕只有幾根白頭髮在頭上也格外醒目中年人和一些「少白頭」青年人總會抱怨白頭髮對個人形象造成了影響不少人不禁會發問頭髮變白後還能再黑回來嗎?要簡單回答的話答案是能黑回來比如染髮雖然這確實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但畢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想要知道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