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代化戰爭的發展,全世界各個國家空軍部隊都想擁有大型戰略轟炸機,但是按照各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來看,最具有代表型的是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以及美國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前者是高速度突防的戰略轟炸機,後者是新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據國內媒體報道了有關H-20戰略轟炸機的消息,現在我們H-20戰略轟炸機的進展已經取得巨大的突破,近日在航空業的宣傳畫冊《大國起飛》中一架類似於H-20轟炸機亮相了,另外專門搭建用於H-20轟炸機的大型試驗平台同時出現,預示着我們H-20轟炸機即將現身。
在高新技術方面,大型戰略轟炸機比J-20戰機更先進,可實際上我們之前的具體分析,H-20 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的項目想成功,至少要滿足轟炸機的五項技術要求。整體來說,我們現在已經突破了四個項目,只差最後一步,但也已經快要實現突破了。
第一項難題是大型機翼的整體分佈,對於這樣的風箏式的機翼設計並沒有任何多餘,但是對於氣動設計計算機仿真的設計卻是一項巨大的挑戰。H-20戰略轟炸機的整體結構設計比B-2隱形戰略轟炸機更先進一些,導致現在設計方面更加費事,同時還需要進行大量的風洞試驗進行驗證。
第二項就是飛行控制軟件領域的高科技技術了,就拿美國空軍B-2戰略轟炸機來說,這樣的大型飛翼布局實際上就是超臨界戰機。在氣動設計與翼身的設計相結合下,機身便成為了升力方面的一部分,特別是在不同速度中進行航行時。如何讓氣流保持集中,而無尾翼設計轉到翼尖不失速,已經成為現在着重研究的問題,同時也是第四代戰機不能在靜態穩定飛行來控制戰機的飛行姿態,這就意味着飛行空技術是需要面臨4次上的冗餘數字電傳。對戰機傳感器的靈敏度以及飛行控制算法的編寫,對飛行控制軟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現在我們在飛控軟件技術上已經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第三點就是飛機全隱身塗裝技術,其實我們在這一方面的技術早已突破了,而J-20戰機設計中就已實現。致使我們在全隱身塗裝方面的問題不是非常大,實際上即便J-20的鴨翼與主翼邊緣完全堆成,隱形戰機仍然是主要依靠幾何形狀,然後是使用鋸齒減少雷達對其的反射。隱形戰機的隱身塗裝基本上都非常薄,就只有幾毫米的厚度,這樣就能保持戰機的機動性以及減少在空中航向的重量
第四點就是S隱身是進氣道,這樣的技術並不罕見,由於飛翼轟炸機的進氣系統以及噴嘴都是從機身尾部直轉,則成為背負並排大S進氣口,致此所需的技術更加巨大。不過,據媒體報道稱,H-20會取消與B-2不用的進氣系統設計,而是提供超音速進氣口,對其提供更加穩定的鼎立,以便於達到B-2的同一水平。
最後一步便是我們航空技術長期以來的心臟病,就是發動機技術,而H-20戰略轟炸機的發動機型號很可能是安裝WS18或者是WS20。採用四台發動機的布局,而WS18與俄羅斯的D-30KP-2非常相似,但是技術更加先進,性能也要好一點。